戰友聚會主持人講話稿-戰友聚會經典簡短致辭
文章導讀:基建工程兵一支隊是一支英雄的部隊,他誕生于四川江油,壯大于遼寧鞍山,深圳特區初建,一支隊就派出一支近兩千人的隊伍挺進深圳,成為基建工程兵部隊最早進入深圳參加開發建設的先遣團。其中這兩千人的一大部分來自于一支隊的五團。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朝氣蓬勃的年輕軍人,現在都成了滿頭銀發的花甲老人,但戰友之情仍濃烈甘醇。2023年火紅的五月,疫情過后的第一個春夏之交,戰友們又歡歡喜喜的聚會鞍山。
▲前排左起黃倫元、張美、周玉華、陳福聰、王周坤、何英、鄧洋喜、徐中久、辜運連、何運玖、毛洪榮;二排左起劉貴德、張寶財、張云啟、張繁榮、周志清、丁元祥、劉鋒、王金昌、陳維、韓玉成、梁奉杰、杜全華、段太琪、喬繼軒、胡明清、車路;三排左起范書蘭、盛金秀、何秀芝、丁愛平、馮祝臺、黎亞琴、代紅英、胡瞐麗、趙萬萬、劉金福、齊占峰、何喜江、閆繼東、高安芬、蒙繼明;四排左起何立金、王宏、潘寶見、田鳳奎、劉更武、劉學軍、于喜和、徐輝、章仁釗、王文斗。
▲原5團軍務股長、鞍鋼建設集團副總經理王金昌出席會議并發言
最美人間五月天,只緣初夏勝春妍。四十余載重聚首,良辰盛會喜空前。2023年5月24日至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基建工程兵一支隊五團五連戰友鞍山聯誼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60余名軍哥軍嫂參加。整個活動現場氣氛熱烈,高潮迭起,讓人心潮澎湃,激情燃燒,充滿了感動與自豪。戰友們猶如盛開的燦爛鮮花,把軍旅深情又一次灑滿了鞍山大地。鞍山因他們而驚艷,他們的生命因鞍山而精彩。致敬第二故鄉鞍山!致敬火熱的軍旅生涯!期待在下一次聚會時,戰友們仍然是青春年華的模樣!
2023年5月24日,是報到的第一天。悠悠萬水河舞動她的玉帶,巍巍千山舉起她的翠峰,歡迎戰友們凱旋。老兵們帶著樸實的愛,帶著深厚的情,千里迢迢、風塵仆仆,從甘肅的敦煌,從黑龍江的雞東,從廣東的深圳,從內蒙古的通遼,從四川的廣漢……從祖國的大江南北,回到闊別四十余載的第二故鄉。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一聲聲親切的問候,曾經的夢中人成為今天的眼前人,戰友們心情萬分激動,相擁相抱,眼眶里噙著激動的淚花。大家有說不完的知心話,道不盡的手足情。
▲左起周志清、張寶財、劉鋒、陳維、王金昌、韓玉成、梁奉杰、田鳳奎、何喜江、丁元祥。
5月25日上午。鞍山四海大酒店會場,鮮紅的會標在燈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上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基建工程兵一支隊五團五連戰友鞍山聯誼會”,下方是“重溫軍旅夢,再敘戰友情,唱響夕陽紅”。會場氛圍喜慶熱烈。上午8時,聯誼會特邀嘉賓,原五團軍務股股長、鞍鋼建設集團原副總經理王金昌,原五團計劃股股長、鞍鋼建設集團原副總經理、總經濟師陳維,原一支隊政治部組織科干事、鞍鋼建設集團綜建公司原紀委書記韓玉成出席會議,當他們進入會場時,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會議序幕就此拉開。
組委會秘書長、原五連副指導員丁元祥主持會議,丁副指導員一口東北腔,戰友們再次聆聽到久違而熟悉的聲音,倍感親切和興奮。組委會主任、原五連連長常振泉因事沒到會,委托組委會副秘書長周志清致賀詞,賀詞詩一般的語言,滋潤戰友心田。組委會副主任、原五連副指導員張文科因事沒能到會,委托原五連技術員德高望重的劉鋒致辭,深切地追憶,把戰友們的思緒帶回那激情燃燒的軍旅歲月。王金昌首長作了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5連過去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內涵豐富,情真意切,鼓舞人心。接著,丁元祥介紹了部隊撤銷和入編鞍鋼的情況。他娓娓道來,讓戰友們沉浸在歷史的記憶中。
會議最后一項內容,戰友作自我介紹,簡述成長經歷。由組委會副秘書長、原三排排長何喜江主持,戰友們在掌聲中響亮出場,步履鏗鏘,精神飽滿,致軍禮,不失當年軍人的風采。語言簡潔樸實,“歡迎各位戰友到我家鄉做客”,幾乎是每位發言人的結束語,充滿了濃濃的深情,走心暖肺。會議結束,大家在會標下合影,有軍哥軍嫂集體照、連隊照、排里照、自由組合照,鏡頭記錄美好瞬間,見證相聚的喜悅。
為了實現這次團圓夢,不少戰友克服重重困難,排除種種因素,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深圳戰友原四排副排長杜全華是1969年入伍的老兵,已73歲,長期患有“三高”、風濕痛,他說要珍惜這次相聚,拋下顧慮,不給人生留遺憾。他不僅自己參加,還帶上了相濡以沫的老伴。
四川籍戰友辜應蓮,農村社員,身體欠佳,還要帶孫子孫女,經濟狀況也不太好,他說四十多年重聚首,機會難得,再大的困難我得克服,他和老伴提前一天回到鞍山。浙江籍戰友徐輝,是一家民營企業主,5月份正值生產旺季,他忙得不可開交,他說少接幾個單,少賺點錢,也要回鞍山和戰友們相聚。浙江籍戰友章仁釗,退休后被一家私人公司聘用,他好說歹說才請上假,早早地購買了回鞍山的飛機票。
…… 事跡一樁樁,一件件,不勝枚舉,讓人動容。什么是戰友情,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回望1大隊2中隊演變成五團5連走過的17年艱辛歷程,他們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三特精神,書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紅色畫卷。1966年8月1日基建工程兵組建,2中隊隨一支隊一大隊在四川江油應運而生。自成立之日至1972年3月,2中隊參與武都鎮3024分廠825軋鋼車間的土建施工、拋光車間施工、404車間的土建施工,建設兩個沉淀池。
1972年3月,為了支援如火如荼的鞍鋼建設,2中隊隨一支隊移防遼寧鞍山,起初暫住舊堡四方臺村民家中,后來搬遷到鞍山體育場附近的山坡邊安營扎寨。5月份承擔了4大隊機關大院家屬樓建設,4大隊派出修理連,機械連積極配合,5月開工至10月初,基本完成了4棟家屬樓的主體施工任務。不久,1支隊接到中央軍委命令,積極投入到鞍鋼建設中去,2中隊負責小型軋鋼廠的均熱爐的大修。小型軋鋼廠派了一名鞍鋼老勞模協助指導工作,經過全中隊的努力,23天完成了均熱爐的大修,一次試爐成功,小軋鋼廠給2中隊送來了二米長的大錦旗。
由于2中隊能打硬仗,又被派出去支援2大隊煉鋼廠3號轉爐工程的施工,他們很好地配合2大隊完成了3號轉爐循環水處理車間的施工任務。1974年1月在弓長嶺礦施工中,2中隊參與了4000立方米蓄水池的施工,該蓄水池建在山坡上,磚全由人工搬上山,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2中隊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任務,梁奉杰在施工中榮立三等功。
接著2中隊又完成了弓長嶺選礦廠球磨車間的土建施工,磁選車間23米高的山墻施工。23米高的山墻由一塊一塊磚砌筑,四個角的砌筑戰士分別是1969年和1971年入伍的戰士。在支隊發的施工簡報中報道,2中隊施工的磁選車間23米高的山墻砌體的垂直誤差只有3毫米。鞍鋼修建部八級瓦工看后表示不服,特地從鞍山到弓長嶺實地查看,當他看了現場后對技術員劉鋒說:“不簡單,不是親眼所見,我是不會相信這份簡報的,23米高誤差如此之小太不可信了,看了你們的砌體,我服了”。
來不及休整,他們拍拍身上的灰塵,整理行裝,又投入到了援助沈陽軍區后勤二分部的建設中去。1976年2中隊進駐鞍鋼3車廠,承擔3車廠主廠房、鍋爐房等工程的施工任務,同期還參與了東鞍山皮帶走廊的施工、支援遼化廠的建設。
1977年1支隊為了將5團打造成獨立的土建施工隊伍,將1大隊2中隊改編為5大隊5中隊。雖然番號變了,但他們能啃硬骨頭、善打先鋒的作風始終沒有變,接連完成了二煉鋼廠循環水泵房的改造、高爐煙囪的砼加固,料倉的改造、機動新辦公樓的施工。1978年鞍鋼改造工程環保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鞍鋼首先對10號高爐做出了除塵處理,拆除原余熱鍋爐房,新建余熱鍋爐房和除塵系統,5中隊單獨承擔了余熱鍋爐房和10號高爐電除塵系統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
5中隊歷時兩年的艱苦奮斗,不負眾望確保了1979年電除塵系統的建成和投入使用。1980年8月1日起基建工程兵大隊、區隊、中隊番號改為團、營、連,從此5中隊變為5連。1980年5連擔負海城鎂礦工程任務,當年土建完成營收110萬元。1981年至1983年初,參與鞍鋼化工廠鍋爐房建設,二煉鋼的部分工程改造,鞍鋼發電廠技術改造,新建鞍鋼給排水工程,開挖4米寬4米深土方近5萬方,他們無一例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無愧于“三特”精神。
1982年底連隊部分人員隨部隊移防深圳,參加特區建設。1983年5月兵改工,由此5連結束了他在軍隊的使命。激情燃燒的軍旅歲月,演繹了5連的光輝篇章,戰友們的青春在江油在鞍山在深圳發出耀眼的光芒。
25日下午,天氣晴朗,戰友們和軍嫂們興致勃勃地游覽了5A景區,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的千山,又稱“千朵蓮花山”。千山雖沒有五岳之雄峻,卻有千峰之壯美。清代詩人姚元之曾用“欲向青天數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這樣的詩句來形容千山。她重巒疊嶂,山光水色,美不勝收。戰友們和軍嫂們爬行在千山之路,盡情享受千山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刺激無限,精彩無限。下得山來,已近傍晚,他們感慨“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26日,陽光明媚,上午8時10分,租用大客車從四海酒店門口緩緩開動,軍哥軍嫂們沿途依次向窗外觀看原5團團部舊址,原一支隊舊址,原支隊長甸醫院,烈士山公園,市府廣場,焦耐院,青年商店步行街。到了鞍山火車站,他們下車來,穿過地道,在站前拍照。停留半個小時后,重返座位,大巴繼續前行,經勝利賓館,鐵西聯營公司,八家子鞍鋼西南門,鞍鋼南門,到達鞍鋼正門。途中,丁指導員當起了導游,良好的口才,激情的講解,老兵們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鞍山,感到特別親切和溫馨。
10時30分,軍哥軍嫂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鞍鋼博物館。鞍鋼,是共和國鋼鐵長子,是中國鋼鐵工業搖籃。鋼鐵洪流,奔涌著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經濟血脈,澆鑄著共和國的鋼鐵脊梁,蘊含著以孟泰、王崇倫、雷鋒、郭明義等為代表的幾代鞍鋼人的強國夢想。讓歷史告訴未來,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件文物,每一尊塑像,都是光陰的故事,時代的印痕,開拓者的足跡。老兵們認真地聽,仔細地看,心中油然升起對老一輩鋼鐵工人的敬佩之情。走出展廳正值中午,軍哥軍嫂們打開早已準備好的食物袋當中餐吃起來,體驗艱苦歲月鞍鋼工人的生活。
用完中餐,大巴駛向市中心,大家逛街購物,繁華的商場,鱗次櫛比的高樓,琳瑯滿目的商品,大家感受到鞍山改革開放后四十余年的滄桑巨變。
27日上午,大家觀賞了世界最大玉佛——鞍山玉佛寺,游覽了東北最大的公園——鞍山二一九公園。玉佛寺因供奉世界最大玉佛而享譽海內外。主體玉佛閣氣勢恢宏、金碧輝煌,殿內的“釋迦牟迡-—渡海觀音”玉佛重260.76噸,七色一體、色彩斑斕、雕琢細膩、光澤瑰麗,1997年11月榮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走出玉佛寺,大家漫步在二一九公園,歡快地領略她的美麗。二一九公園始建于日偽時期,當時名為“朝日山公園”。1950年,為紀念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而更名,素以真山真水聞名遐邇。園內山水相映,風景秀美,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公園正門的鑰匙雕塑,其內部為鞍山地圖,大家拉起會標橫幅,合影拍照,見證友誼之花在此綻放,永不凋謝。
下午5時,四海大酒店三樓多功能廳燈火通明,聯誼會閉幕式暨晚宴在這里盛情舉行。丁元祥主持會議,幾天的過度勞累,使得他的嗓音都嘶啞了。組委會副主任梁奉杰作總結報告。他說:“相聚幾天來,戰友們暢談、交流,回顧了四十年前我們連隊在參加鞍鋼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建立的深厚情誼。這次聚會取得了圓滿成功,是展現戰友真情和軍人風范的聚會,是團結的聚會,是勝利的聚會……聚會是短暫的,思念是長久的,祝大家順利返程,望大家后會有期”。講話熱情洋溢,激動人心。周志清發表感言,催人奮進。之后晚宴正式開始,大家互道祝福,互敬茶酒。酒深情濃時,大家一起放聲高歌,一起在歌聲的海洋里放飛自我。
相逢不易別亦難,萬分不舍淚千行。28日上午,鞍山戰友在四海大酒店歡送返程的軍哥軍嫂們,大家難舍難分,期盼來年再相聚。
ZYHDZP
活動照片集錦
▲王金昌
▲陳維
▲韓玉成
▲丁元祥
▲何喜江
▲劉鋒
▲王洪
▲劉貴德
▲王文斗
▲劉金福
▲劉更武
▲周志清
▲梁奉杰
▲章仁釗
▲徐輝
▲毛洪茶
▲齊占峰
▲劉軍學
▲喬繼軒
▲杜全華
▲何立金
▲蒙繼明
▲胡明清
▲張云啟
▲潘寶見
▲徐中久
▲辜運連
▲王周坤
▲鄧陽喜
▲黃倫元
▲段太琪
▲陳福聰
▲何運玖
▲于喜和
▲張寶財
▲田鳳奎
▲閆繼赤
▲丁元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