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 個人自傳1500字-自傳個人自傳1500字
學校要求寫1500字個人自傳,想想隨便寫了點,就在此記錄一下。
我來自山西,昔日的煤炭大省。不過抱歉,我沒挖過煤,也沒見過礦。有幸出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農村,一睜眼看到的,都是藍天白云,鳥語花香。后為求學入城,城里經濟轉型,大力發展旅游業,并在06年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城市。我家鄉的這座城市是--運城,它是堯舜的故鄉,也是關公的故里。
我幼時家境貧寒,但托父母周到照顧,從未缺衣少食。長輩親和,同伴質樸,卡片,彈珠,玩具,動畫,那個年代的快樂,我皆得以品嘗。走至今日,甚為感念。
我自幼愚鈍,學習普通,不會什么樂器,沒什么特長。中學時多有抑郁,在應試教育中,奮發圖強,卻郁郁不得志,似書呆子般,悲壯令人憐惜。父母務農,無從助力。遂借助文字,釋懷心意。那時自忖閱書頗多,便大肆提筆,寫爛文無數。遇三兩好友賞識,即洋洋得意。殊不知內容膚淺做作,毫無意義。但如此經歷,讓我養成閱讀之習性,得以在日后,日漸擺脫諸多愚昧之思想,獲寒窗苦讀,為人處世之良方,也算因禍得福。
在世二十余載,總覺日日忙碌,卻無所作為。被日子一步步向前推進,迷茫而又焦慮。甚至如三島由紀夫所言,有時對所有的喜悅,都摻雜了不詳的預感。想要追求幸福,卻總聽見現實在空蕩蕩的呢喃。前日讀哲學家叔本華巨著《人生的智慧》,他言,人生而痛苦,所有的快樂,其本質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確實肯定的。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所追求的幸福,縹緲空洞,夢幻虛假。坐擁百萬,游山玩水,或者功成名就,萬人追捧,這樣的幸福并不存在,只是盲目的在追求快感而已,快感過后,只是無盡的無聊和乏味。真正的幸福,正如書中所言,是避免苦痛。如爾泰所言,幸福論從一開始就告誡我們,“幸福論”只是委婉的名稱而已,所謂幸福的生活,應被理解為減少更多的不幸。(感悟參見另一篇文章《人生的智慧》)
于是,往后的日子里,每日鍛煉身體,休息眼睛,避免身體的苦難;寬恕他人,禮貌相待,避免來自外在的苦痛;認真學習,但又不過于嚴苛自責,避免來自自身壓力的苦痛。
叔本華還說,幸福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誰經常笑,誰就幸福,誰經常哭,誰便不幸。雖淺顯易懂,卻簡短有力,發人深思。今日的幸福是實實在在的,如果今日的自己痛苦死去,明日只會對今日憐惜,平添更多的痛苦。于是,我閑來會多看些笑話集錦,讓自己放聲大笑,說起來,自己笑的時候,還是蠻俊郎清秀的。
我所向往的生活,是能夠自得其樂。執著于一項事物,沉浸其中,構建自己的小世界。而不輕易被世俗撬動。如果能借此謀得生計,那再好不過。但現實往往不盡人意。就像我想成為作家,想日日寫作,但微薄的稿費,只能讓未來的老婆孩子喝西北風,如果過于執著,甚至光棍一生。所以,最好的辦法,只能是愛上你自己已做的選擇,愛上自己的專業,自己用來生存過活的方向。但這并不容易,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做到一點點。這種說服,是從認知上改變自己的觀念,說服之后,我會像對待寫作一樣,日日沉浸于該專業的學習之中,并從中覓得樂趣。
前段時間,讀到劉未鵬的《暗時間》,感觸良多(感悟參見另文),他指出了我讀書的盲目無序,告訴我應該專題閱讀。而不是在各種雜書書沾花惹草,妄想通過一本奇書幡然醒悟,宛若癡人說夢。他指出,所謂興趣,本身不過是相對旁人的無知,提前生出的優越感,只要你看的清楚,你也可以做到。它指出,一個人工作的薪資的價值,等于他在校期間所閱讀相關技術書籍的總和。我想起有段時間,我為了能錢生錢,掙大錢。翻閱很多本基金投資理財的書籍,從《小狗錢錢》《滾雪球》到《指數基金投資指南》,靠著掙錢的信念,將投資理財的知識熟記于心,并且最后小有成就。這段經歷告訴了我,我是完全有可能在所學專業中翻滾遨游,自得其樂的,只要我能從根本的認知上,認識到專業所帶給我的好處,便會有更多的動力。就像李笑來在《把時間當做朋友》中背單詞一樣,把每一個單詞,都看成了白花花的銀子。
復旦師兄說,你離你的夢想有多遠,答案:一心之隔。我今年23,開始慢慢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我還一無所有,但余生,會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