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柳拼音版全文朗讀_周亞夫軍細柳拼音注釋
《三峽》北魏酈( lì)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è)處,重巖疊嶂(zhàng), 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líng),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
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yù)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 tuān)綠潭,回清倒影,絕巘(yǎn)多生怪柏,懸泉瀑
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jiàn)肅,常有高猿長嘯(xiào),屬(zhǔ)引凄異,空谷
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2.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南朝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
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北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zǎo)
荇(xìng )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與朱元思書》南朝梁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
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ā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
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línɡ)泠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ɡ)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
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kuī)谷忘反。
橫柯(kē)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4.《觀月記》南宋張孝祥
月極明于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
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 若夫遠去人跡,
則必空曠幽絕之地。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qí)頃刻
之玩也哉?今余之游堆,其具是四美者歟(yú)?
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
仞(r èn),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童隸(l ì)而登焉。沙之色
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l áng)風、瑤
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
往而遠人,于是為備。書以為堆觀月記。
5.唐詩五首
《野望》唐王績
東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yǐ)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dú)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黃鶴樓》唐崔顥(h ào)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6.課外古詩詞
《龜雖壽》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j ì)伏櫪(l 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移居(其二) 》晉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zhé)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zī)。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贈從弟》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l í)凝寒?松柏有本性。
《泰山梁甫行》魏晉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zāi)邊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7. 《孟子》二章戰
《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yǎn)、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
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 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
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
由之;不得志, 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
夫?!?/p>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sh ùn)發于畎(quǎn)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膠鬲(gé)舉于魚鹽之中,
管夷吾(wú)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xī)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愚公移山》先秦列御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r 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吾與汝(r ǔ)畢力平險, 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 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
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kòu)石墾壤,箕(j ī)畚(běn)運于渤海
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
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一厝(cuò)朔(shuò)東,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9.《周亞夫軍細柳》西漢司馬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
將軍,軍棘(j í)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
吏(l ì)被甲,銳兵刃,彀(gòu)弓(nǔ),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
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印睙o何,
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pèi)徐行。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
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nǎng)者霸上、棘門
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l ǔ)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10.《強項令》南朝范曄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yǔ)人也。┅┅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
日,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cān)乘。宣于夏門亭候之,
乃駐車叩(kòu)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chì)奴下車,因格殺之。
主即還宮訴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chuí)殺之。宜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p>
帝日,“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
不須箠(chuí),請得自殺! ”即以頭擊楹(yíng),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
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宜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
時,藏亡匿(nì)死,吏(l ì)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
子不與白衣同?!币騽?chì)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
強,莫不震栗,京師號為“臥虎” ,歌之曰:“桴(f ú)鼓不鳴董少平?!?/p>
11.詩詞五首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j ǐ)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漁家傲》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ji ē)日暮,學詩謾(má n)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