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我是貓》啟示
個人讀書都有自己的一些小習慣,比如喜歡漫畫,比如喜歡小說,比如喜歡圖文結合,比如喜歡語言幽默……
對于我而言,日常接觸到的書籍一般來說有三種:孩子的漫畫呀繪本呀、家庭教育類型、職場個人成長類型。
這三種給我的個人感受不太相同:
孩子的書籍,更多的是偏向于孩子的理解與感受,讓孩子通過閱讀來愛上書,當然書中也藏有很多孩子想要接受的內容,要不然那么多的繪本啊漫畫啊怎么能夠入孩子之眼呢?
家庭教育類型,多半都是為了怎么樣養育一個好的孩子而看,畢竟我們成為父母都是第一遭,沒有任何的技能上崗證學習,自然也就無法擁有教育的才能,只能通過閱讀其他人的經驗來獲取實踐操作的理論。
職場個人成長類型,純粹是為了在職場這個大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不管是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是職場中的交往等等,都希望從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發,讓自己可以真正的成長,獲得更多的收獲。
本來以為,我也就是這三種書籍中轉圈圈,誰知道我接觸到了第四種,至少對我而言是第四種,一種幽默與哲理并存的類型,這也是我之前未曾接觸到的一種書籍類型。
朋友當時推薦給我的時候,我還有些不屑,因為我不喜歡說教。為了反駁她的推薦,我拿到書以后,迫不及待的去看,然后自己被打臉了。這本書真的是充滿了讓人一定要看完的魅力。
你們好奇這本書是什么吧?它就是《我是貓》,是由夏目漱石先生所著。我拿到的是《我是貓》的插圖珍藏版,非常有紀念意義。夏目漱石先生,是日本近代文學奠基人,也被稱為“國民大作家”。
《我是貓》最初其實就是在《杜鵑》雜志上的一篇連載小說,也沒有什么太多的跌宕起伏,所以從哪里開始讀都沒有什么隔閡感。但《我是貓》的讀者卻遍布各地,喜愛至極。
《我是貓》與以往的其他類型書籍不同,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貓眼看人
在我們的書中,大部分來說,動物就是動物,如果賦予了生命與神奇,那就是志怪或幻想小說。但這本《我是貓》卻不是這樣的情況,它只是賦予了整本書的視角從“貓”的角度看出去,以“貓”的思想來理解看到的那些人、事、物。
完全是獨立的認知與理解,與我們純人類角度有所不同。這種新穎的描述方式,非常令人欣喜,也讓讀者在看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與觀察。
人類交談的時候,一般都是背后搗鬼,沒有人當著別人的面就開始。但如果換成一只貓在旁邊,哪怕兩個人密謀,也不會避諱,從貓的角度去觀察與表達,非常的客觀。
第二,內涵深意
如果單純地當一本散文或小說來看的話,整個的文字不難讀,甚至讀起來還有那么的一點點有趣。不過,如果只是這樣看的話,這本書自身所蘊含的能量就不會被發現了。
這本書如果仔細的去讀,就會很容易的發現,它里面隱藏了很多的深意和內涵。
無名貓看到教師在家假裝勤奮,假裝自己努力向上,但事實上,教師一直在睡覺或者玩耍,并沒有真正的深入到讀書或工作中去,所以他只有一邊抱怨一邊繼續做著自己的現在工作。
教師本身就是一個不能堅持到底的人,所以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比如他因為朋友隨口的一句玩笑的內容,就去畫畫。結果一直沒有畫好,朋友就告訴他是跟他開個玩笑而已。
朋友還說自己經常搞這種玩笑,戲弄其他人,感覺很有意思。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
除了這種,書中還有很多像表現出來的虛偽啊拜金主義啊等這類的很常見的人類行為,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這些內容的時候,其實,也是我們自己反思的過程,想一想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行為,有什么不妥當,又該如何去規范自己的下一步行為。
第三,書中段子名言分享
1.先說臉上吧,本該是有毛來裝飾一番的,卻光溜溜的活像一把茶壺。
2.看來,人哪,都喜歡妄自尊大,對于自己的力量過于自滿了。
3.對主人來說,書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催眠的。書就是印刷出來的催眠藥。
4.若問人生的定義是什么,無他,只要說“妄自捏造不必要的麻煩來折磨自己”,也就足夠了。
5.陽光意外地公平,對于房頂上有以亂草為記的破屋,也像對金田公館的客廳一樣照耀的暖煦煦的。
6.冷漠是人的本性,不愿意故意隱藏這種本性的人,是真正的誠實漢。
7.唇和杯距離雖短,但其間卻有種種失敗,意喻人間福禍難卜
8.然而看來,人們似乎很難認清自己是什么貨色,正像自己看不見自己的鼻子有多高是一樣的。
9.聽說在人的世界中所通用的愛的法則是這樣的:在與自己有利的條件下,則可以愛別人。
10.欲作畫者,莫過于描繪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者為禽,奔者為獸,池塘金魚,枯木寒鴉,大自然乃一幅畫冊也。
《我是貓》整本書的文字“喵”語連珠,讓人邊讀邊忍不住笑,同時整體的文字讀起來又很輕松,沒有壓迫感與緊張感,完全是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暢讀。
這本書,個人看來,非常適合在一個暖洋洋的午后,邊喝著咖啡,邊感受“貓大人”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