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帶徒師傅對徒弟評價,師帶徒的評價
心懷藏區、開壇授徒!
2020年8月15日下午,北京高層次醫療專家到昌都開展“師帶徒”醫療幫扶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歐美同學會舉行。
德厚流光,不遺余力。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曹衛洲出席活動。
曹衛洲說:“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球,我們的白衣天使英勇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用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風行全球的醫療奇跡,譜寫了一曲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英雄壯歌。今天北京的10位醫療專家又要開啟一段面向昌都對口幫扶的醫療扶貧新征程,又將以新時代醫療工作者的無疆大愛,去譜寫中華民族團結一家、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輝煌戰果。”
15日早上5:30,福建省引進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永莉就急匆匆走出家門,趕最早的航班來北京參加“師帶徒”醫療幫扶活動啟動儀式。當晚,她還須乘10點多的航班趕回福建,參加第二天的一個活動。
趙永莉清楚地記得,2016年3月份,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林劍浩到龍巖市出差,當發現當地有很多農民因缺乏“良醫”而得不到很好的醫治時,便主動發起“師帶徒”活動。
一次,林劍浩主任在為一位農民做手術時,突然感到胃痛,但他仍堅持完成了手術。走出手術間時,林劍浩累倒在沙發上,現場的很多醫生都為之感動。趙永莉說:“師帶徒’活動很重要,很多基層醫生在活動中受益匪淺。”
“師道大矣哉,入門授業投一技所能,乃燕安身立命之策,故化歷代祖傳,禮節隆重。”啟動儀式上,徒弟代表、八宿縣人民醫院普外科醫生劉崇理現場宣讀了《拜師帖》。
西藏有句諺語:“那曲最高,阿里最遠,昌都最險。”昌都之險,猶在路上。
未來三年,劉崇理將師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尹慕軍學習醫道。除了利用微信或者其他線上渠道溝通外,劉崇理也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到北京參加學習,同樣,尹慕軍也可以到西藏為劉崇理進行現場教學指導。
“師傅應言傳身教,教徒弟怎樣當一名好醫生,讓他們的內心充滿對生命的敬畏、對患者的同情;同時,‘師帶徒’要針對當地的一些常見病,傳授診療技能和處置方法。”林劍浩說。
昌都地區氣候寒冷,地勢崎嶇,交通相對不便。
這里東距成都1000公里,西離拉薩1000公里,北到西安也是1000公里。
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百姓外出看病成本很高,極不方便。
2015年,林劍浩一行3人到昌都進行調研。通過走訪,他發現當地的許多病人因現實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醫治。
老百姓渴望醫術高超的醫務人員常駐這里,幫助他們解除病痛。
大骨節病是一種地方性、變形性骨關節病,病因至今尚未被證實。在昌都,一些孩子身上還表現出此種疾病的癥狀。
林劍浩在調查時發現,很多患有此病的小孩子因手指病變、畸形,而自卑、敏感,不愿伸出手來接受檢查。
林劍浩為當地建立起一個病歷數據庫,調集社會力量,在積極醫治的基礎上,想方設法教會當地的孩子們做好防護。
2017年,林劍浩再次來到昌都,對大骨節病進行了調查。令他高興的是,這種病在當地的孩子中已經很少了。“多年來,國家一直在努力改善當地的生活居住環境,包括飲水質量,這也是大骨疾病病例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我們還積極為患病的孩子做手術,目前已有150多名患兒得到了醫治。”他說。
這次“師帶徒”醫療幫扶活動,林劍浩所帶的徒弟是來自卡若區人民醫院的外科醫生羅松曲珠,他要求羅松曲珠先跟自己學習關節置換。
林劍浩說:“作為骨科醫生,需要掌握的臨床業務很多,但考慮到當地現實情況,必須先學會關節置換,給當地老百姓解決切身病痛。”
這次,昌都市共選派了10名學生,他們都是經當地政府篩選確定的,既有藏族同胞,也有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昌都地區工作的醫務人員。
這次選出的10名“師傅”,主要是來自北京各大醫院的醫療專家,其中,北京協和醫院3名,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2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1名,北京大學口腔醫院1名,北京同仁醫院1名,臨床領域基本涵蓋了昌都當地需要醫治的疾病。
“我們這樣做,可以像傳統的中醫培養方式一樣,通過建立密切的師徒關系,用心把學生帶好。當然,我們不希望教會了徒弟后,過段時間他們離開藏區,那不是我們愿意看見的結果,我們想為當地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醫療人才。”林劍浩說。
在林劍浩看來,3年后人們將看到“師帶徒”的成績,這并不體現在研究報告或學術文章上,而是原來在當地開展不了的手術能開展了,有些專科治療在當地建立起來了,老百姓不需要跑到其他地方就能看好病了。
昌都地處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自然條件相對惡劣。
師傅帶徒弟,自然會去西藏。在初步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后,人的心臟會因高原缺氧而一直超負荷工作,人的健康狀況也會因此而透支。
有些事情,想多了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
作為醫生,如果從開始就奔著成為一名好醫生而去,那就不容易迷路;如果從開始就奔著掙錢而去,就很容易迷失職業方向。
不久后,林劍浩將帶著醫療專家到昌都進行疾病普查。他動情地說:“給孩子做手術,為他們解除病痛,孩子受益,他們的父母家人也高興,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同樣高興!”
昌都當地共有幾十所學校,有6000多個孩子需要檢查。這需要林劍浩開著車載著 x光機逐戶走訪農牧民,說服家長和孩子接受檢查。由于當地地形崎嶇,交通不便,完成這項任務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
“人之所貴者,仁也;情之所寄者,慈也;道之所存者,精也;醫之所善者,誠也。”啟動儀式上,老師代表施舉紅宣讀了《師訓》 。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昌都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中國醫學基金會、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協辦,北京厚愛關節健康公益基金會、昌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昌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承辦。
昌都市衛健委、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副隊長徐正平在啟動儀式上說,昌都市委、市政府對有關活動進行了充分醞釀,并將其納入了“健康昌都”總體規劃。昌都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為每對師徒撥出每年10萬元工作經費,三年共計30萬元,以保證“師帶徒”活動的順利進行。
昌都市政府還在北京厚愛關節健康公益基金會設立了“昌都市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工作站”,通過站點對接、師徒聯系等方式,推動昌都當地醫院與北京高層次醫療專家及其所在醫院之間建立長效對口幫扶和協作機制。
醫生除具備高超的診療技術外,還須對病人產生親和力。“在‘師帶徒’的過程中,‘師傅’要教育徒弟敬重自己的職業,用自己所學的醫療技能真心實意地為當地百姓服務,為他們解除病痛。”林劍浩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