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最簡單的三十首詩-古詩20首簡單
如果讓你來給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排個名次,你會把誰排在第一位?
估計很多人會想到開國皇帝秦始皇和明朝的開國之主朱元璋。的確,能夠一統天下的帝王,必然功績巨大、能力出眾。但是在文學創作上,他們并不擅長。要說詩詞造詣深厚的皇帝,恐怕非漢高祖劉邦和清朝的乾隆皇帝莫屬。
古人云:文武全才者,國之大福。一個文武兼備的帝王,必能開創一個文武雙全的朝代。劉邦和乾隆皇帝都頗有文學天賦,但兩人的文學成就似乎參差不齊。劉邦一生僅僅留下兩首杰作,至今傳誦;而乾隆筆耕不輟,一生創作了將近4萬首,卻僅有一首流傳后世。
這似乎顛覆了我們的常識——一個皇帝若寫了那么多詩,理應流傳千古才對。那么,劉邦的兩首詩與乾隆的四萬首相比,究竟孰優孰劣?背后又反映了怎樣的文化興衰和王朝風貌?今天,我們不妨一起探究一下這其中的奧秘。
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劉邦在雒陽稱帝,建立了400余年的漢朝。當時的劉邦已經是功成名就,鼎盛一世。
可曾想過,40歲之前的劉邦只是一個區區的泗水亭長,管理著寥寥無幾的幾十戶人家。如果你處在這樣的環境里,是選擇混日子還是奮發圖強?
劉邦選擇了后者。自秦末民變以來,天下大亂,王侯將相爭相稱王稱帝。劉邦憑借過人的膽識和政治手腕,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搖身一變成為楚漢霸主,最終一統天下,建立漢朝。
當功業完成的那一刻,人生的感悟自然會油然而生。劉邦不善言辭,卻偏偏有著熱愛文學的心。他決定將自己的感慨寄托在詩歌創作中,于是有了第一首流傳千古的杰作《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寥寥數語,道出一個草根英雄從無到有、最終稱王稱霸的驚天逆轉。
第一句寫出人生變幻無常,正如亂世中英雄輩出。第二句抒發出功成名就后的家國情懷,希望重歸故里。第三句則昭示肩負天下的家國大任。
三句詩短小精悍,氣勢恢宏磅礴。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簡約而力度強烈的新風格,對后世影響深遠。這是劉邦前半生的寫照,也是他對人生、王道和家國的思考。
十多年后,劉邦在位期間,又創作了第二首傳世作品《鴻鵠歌》。這是他后半生的寫照。
到這時,劉邦已經功成名就,坐穩天下。他開始反思自己在后宮中的人生。
劉邦初登帝位時,深愛著自己的第一任皇后呂雉,對她寵愛有加。然而好景不長,劉邦漸漸厭倦了呂后的強勢個性,轉而寵愛溫柔婉約的戚夫人。
這讓呂后深感憂慮,擔心自己及其子女的地位受到威脅。一次,呂后調遣四位大儒來勸諫劉邦,這才化解了劉邦改立戚夫人子為太子的危機。
然而劉邦心中對此憤憤不平。他作為天子,卻無法保護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實在讓人扼腕痛惋。
于是在病篤之年,劉邦把這份無處訴說的情感放到了《鴻鵠歌》中。“鴻鵠高飛不可 簡單的幾句歌詞,道出一個男人在感情上的無奈和痛苦。
這兩首詩短小精悍、情真意切,成為千古絕唱。它們記錄了劉邦從出生入死到登基稱帝的前后半生,抒發了他對家國和愛情的無限熱忱。正是這份真誠感人的情懷,經久常新,久久流傳。
相較劉邦,清朝的乾隆皇帝在詩歌創作上則更為“高產”。1711年,乾隆帝出生在紫禁城,是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
1722年,乾隆被康熙老帝立為皇太子。1735年康熙帝駕崩,他繼位成為第四位清朝皇帝。
在位期間,乾隆皇帝筆耕不輟,熱衷于古典文學創作。他一生共創作了43197首古典詩詞,平均每天要寫一首詩才能達到這個驚人的數字。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堪稱“詩圣”。
那么問題來了,乾隆創作了這么多的作品,為何傳世的如此之少呢?其實,乾隆的大部分作品藝術價值并不高。它們不過是皇帝謙虛、問安、應酬、述趣的日常創作,并未達到千古絕唱的高度。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詠雪》。1736年,乾隆皇帝在西湖邊賞雪,興致大發,即興吟誦:“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 說到這里,已經失去創作的靈感了。
一個大學士見狀,順勢接道:“飛到梅花都不見。”皇帝聽后大喜,于是這首《詠雪》就這樣留了下來。它后來還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可見,這首詩的藝術水準相當有限。如果不是大學士的點睛,就只是的片段而已。
乾隆之所以創作這么多作品,一方面是出于個人愛好,但更重要的是彰顯滿洲皇室對漢族傳統文化的認同。通過大量使用漢語創作,他向天下昭示自己作為儒家君主的形象,從而鞏固滿洲民族的統治。
所以,他的許多作品都飽含政治考量,不免有些張力過度、勉為其難之感。這也導致他的詩作藝術成就不高,流傳度有限。相比之下,劉邦的兩首詩就更為自然流暢、酣暢淋漓,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
劉邦與乾隆同為中國史上卓著的帝王,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文學才華。但由于兩人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自的文學成就也呈現不同的風貌。
劉邦作為漢朝的創始之主,他的兩首詩抒發的是自己的真實感受,自然流暢,充滿草根氣息。而乾隆則需承擔起鞏固滿族統治的政治使命,他的大量創作雖然勤奮,但藝術成就有限。
不同時代使然,我們不應以今人的審美角度衡量歷史。每一代偉大的君主,都在自己的時代功成一生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鑒古知今,我們應汲取劉邦與乾隆豐富的歷史經驗,學習他們治國理政、用人寬容、創作不輟的寶貴精神,為開創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熟讀劉邦與乾隆兩位帝王的詩歌,我們能深刻體會到不同時代的文化風貌。劉邦兩首真情流露的詩歌抒發出漢朝開國之主的豪邁與熱血。乾隆大量創作則帶有鞏固滿洲統治的考量,藝術成就有限。
中國歷史漫長,每一代王朝都開創了燦爛的文化。我們應該積極汲取歷史智慧,在新的時代繼續推陳出新,以優秀的文化成果展現當代中國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