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作品被譽為幾種語言-安徒生的作品被稱為什么
中國的剪紙,發(fā)源于古代民間,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傳承到現(xiàn)在,表現(xiàn)技藝不斷完善,成了一個獨特的藝術(shù)門類。剪紙,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如今,剪紙是一個世界性普及的文化類別。深深地根植于中國人心中的剪紙藝術(shù),早已在世界遍地開花,迷住了多愛好藝術(shù)的人們。
丹麥作家安徒生,一生癡迷剪紙。他不但是童話作家,也是剪紙大師。可以說,是剪紙的激發(fā),成就了他不朽的童話。使他的童話被譯成150多種文字,流傳于世。每當(dāng)他構(gòu)思出一個人物或故事時,就用剪紙表現(xiàn)出來。剪紙,幫他插上想象的翅膀。剪紙成了他靈感的寶庫,積累素材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其實,這個喜好,始于少年時代。
14歲那年,鄉(xiāng)下的窮孩子安徒生,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謀生。可想而知,一個沒學(xué)歷,沒有生存技能的未成年人,要在一個繁華的城市活下去,是很難的。性格靦腆內(nèi)向的小安徒生,以打各種零工,艱難度日。閑暇時,堅持寫作,練習(xí)剪紙。由于童年的不幸,他做夢都幻想著,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他把理想中的童年,用剪紙表達出來。
這個修鞋匠的孩子,由于童年時期的耳濡目染,他鐘情于自己制作玩具和各種手工。他總有一種“剪和貼”的欲望,他的身上隨時帶著小剪刀。他的即興剪紙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表面看并無直接聯(lián)系。但他一面剪,一面會幻想出一個個神奇的故事。好像那些故事,天生儲存在腦子里似的。剪紙完成的時候,就是故事講完的時候。故事的高潮:他把神秘的剪紙打開,展現(xiàn)出它的內(nèi)容。而童話故事的脈絡(luò),也清晰地展現(xiàn)在他的面前。
童工安徒生悲苦的生活可行而知。這個偉大的天才人物,瘦弱的身體里,卻蘊藏著巨大的文學(xué)和藝術(shù)的能量。寫作和剪紙是這個未來的大作家,最好的精神食糧。當(dāng)他看到大街上那么多流離失所的兒童時,他的同情心爆棚。在他看來,貧窮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個孩子得不到父母應(yīng)有的愛。他用收集的紙片, 剪了一個慈祥的奶奶。或許,沒有奶奶呵護的他,比任何時候更需要一個奶奶。
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個衣著單薄的小女孩,在寒風(fēng)里瑟瑟發(fā)抖。女孩的懷里捧著一些待售的鮮花。她那撲閃的大眼睛里,流露出美麗而憂傷的光澤。那一刻,一股難以抑制的心酸,涌遍全身。他沒有流淚,淚水在他的血液里流淌?;氐阶√?,他將可憐小女孩的印象,用剪紙保留了下來。當(dāng)他將奶奶的剪紙和那個小女孩的剪紙,放在一塊欣賞時,一幕幕場景,浮現(xiàn)眼前,《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他的腦子里有了雛形。
中國古代,有好幾位詩人,都善將素材隨手寫在紙片上,塞進布袋里。等有空了加工整理,就是一篇不錯的詩。而安童生,用剪紙來積累素材。在他成名之前,艱難的奮斗時期,曾經(jīng)剪了數(shù)以萬計的剪紙。饑餓和貧困,像無形的手死死掐住他的脖子時,沉浸在剪紙奇妙的世界里,讓他忘卻了現(xiàn)實的冷酷與殘忍。
心中有愛,有理想的窮孩子,更有可能在荒寒的世界里,沖殺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生存之路。可以想象到,這個未來的國寶級人物,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窄小的住處。喝口水,開始埋頭在昏暗的燈下剪紙。他那狹長的,有點營養(yǎng)不良的過于蒼白臉的上,綻放著孩子般純真的笑容。從他的剪紙里,我們看到了丑小鴨,看到了那個愚蠢的,穿著新裝的皇帝,看到了美人魚。
多年后,譽滿全球的他,回顧起那些剪紙帶給他的快樂時說:我的寫作,是從剪紙開始的。剪紙帶給我?guī)砹巳≈唤?,用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靈感。如今,留存下來的剪紙,只有一千多幅,記錄了龐雜的童話世界。而大都數(shù),都隨著歲月消耗掉了,再也無法找回。一如我們那形形的童年,永遠(yuǎn)成了生命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