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群星閃耀時心得體會_人類群星閃耀時感想
著名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是星星,我們身體中的每一項元素,都是宇宙大爆炸時萬千星辰散落后組成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空中閃亮的那顆星。”
是的,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上講,卡爾·薩根的理論是完全站得住腳的。但是在宇宙中,恒星也是分大小與亮度的,亮度最高的恒星會點亮附近所有的星域,在漆黑的宇宙中點燃生命的希望。在我們人類中也一樣,我們人類當中也有一部分偉人,他們指引著人類前進的方向,是我們頭頂上當之無愧的明星。
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奧地利著名歷史學家茨威格的著名歷史著作。在這部描繪人類歷史上關鍵時刻的鴻篇巨制中,我們將跟隨茨威格一起去回顧人類歷史上的那些令人激動的時候。我們會為拜占庭帝國的淪陷而遺憾,我們會為滑鐵盧的戰敗而惋惜,我們會同情歌德的“老不正經”,我們會理解托爾斯泰的吶喊彷徨,我們會致敬斯科特的艱苦探索,我們會懷念列寧艱難的歸國之路。總之,茨威格用細致的語言與跌宕的故事為我們描繪了人類歷史上的群星。
茨威格,風流倜儻的文人才子
作者其人
茨威格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一個傳統的猶太人家庭,這位富家公子沒有像傳統紈绔子弟一樣不學無術。相反,茨威格在學術上的天賦驚人。他在17歲時就已經發表了自己的文學作品,并在大學期間刻苦鉆研學問,最終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家。
茨威格與妻子
茨威格的前半生可謂是平步青云,順風順水。在學術上,茨威格名聲在外。在人際交往上,茨威格與弗洛伊德等人有深厚友誼。然而令茨威格沒有想到的是混世魔王的出現改變了他的一生。上臺后,先后頒布多條反猶太人法令,為了保全性命,茨威格被迫逃離家鄉,前往異國。這個對人類歷史抱有無限期待的文學大家最后在巴西服毒自殺,或許他所期望的群星還是沒有出現吧。
本書內涵
茨威格在選取歷史人物是頗有考慮,這些流芳百世的歷史人物都是歐洲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為西方世界確立統治地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茨威格選取的人物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西方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的開拓者探索者,他們在世界各地為歐洲人開疆拓土,極大地擴大了歐洲人的生存空間。第二類是歐洲大陸的改變者,他們的出現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這其中以拿破侖為重要代表。最后一類是著名的文藝家,他們創作了優秀的文藝作品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喚醒人的愛國熱情,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拿破侖,法國著名軍事家
當時的歐洲正處于歷史上的重要轉折時期,一戰帶來的傷痛還沒有完全消去,蘇聯的出現讓歐洲各國人心惶惶,戰后的歐洲各國仍然矛盾重重。歐洲該向哪個方向去?實際上茨威格正是想通過這些人物告訴歐洲民眾人類的未來還有希望,各個國家各個種族的人完全可以實現友好相處。茨威格堅信只要通過努力,歐洲人一定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
蘇聯的出現讓各個資本主義國家慌張
但是隨后發生的事情出乎茨威格的意料,首先是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然后是不斷加深的社會矛盾。最后的崛起打破了茨威格的幻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原先還在思考學術問題的茨威格被迫顛沛流離于歐洲各地。
的出現改變了茨威格的一生
茨威格在寫這本書時是為了緬懷那些曾經指引人類前進的人物。為什么會這么做?因為當時的歐洲確實讓人絕望。從這個意義上講,茨威格的寫作動機與羅曼·羅蘭寫作《名人傳》相似,都是通過詠史懷古來寄托自己對未來的期望。但是在那個風云激蕩,暗流涌動的時代,歐洲還能保住它的地位么?
歷史局限
有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曾經說過,歷史不過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任何一位歷史學家在寫作時都無法超過自己的局限。茨威格也是一樣,在研究歷史時,茨威格的觀點過于狹隘,用一個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來概括整段人類的歷史難免有失偏頗。最為重要的是茨威格沒有使用科學的唯物史觀去研究歷史,這也注定人類群星閃耀時只能成為文學作品,而不能夠成為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文獻。
歷史唯物主義才是研究歷史最重要的方法
茨威格的彷徨與吶喊沒有讓歐洲醒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百廢待興,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已經已經一去不返。茨威格絕望地自殺,人類的又一顆星星就此隕落。或許星星很多時候也是脆弱的吧,我們只有先成為自己的星星,才能成為別人的星星。
星星也是會流淚的
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在仰望什么?其實那些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在數個光年前就已經消逝。但即便如此,在自己即將消逝于時空的那一刻,恒星還是將自己最后的余暉與溫柔灑向了廣袤的星空。歷史滾滾向前,我們每個人都是推動歷史前進的螻蟻,在我們埋頭于眼前的茍且時,不妨在閑暇時刻仰望星空,那些人類的先賢會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
滿天繁星,你愿意與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