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奶奶的一封信500字,寫給奶奶的一封信500字四年級
又逢中秋,國慶雙節,因為姥姥姥爺的生日非常接近,每到這個時候,家里的長輩們就開始準備二老的生日,小時候只是期待著能有好吃好喝,大家熱熱鬧鬧的在一起。長大了才明白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記憶與思念。
今年十月二十三日,是姥姥誕辰百年的紀念日。
在這個日子到來前夕,年已八十歲的大舅,寫了下面這篇表達我們深切緬懷之情的文字,予作文以記之。
一.含辛茹苦.渡過難關.管好家庭
早年,我們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人均妝入處于當時的貧困線,加上每年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寄贍養費,則處于貧困線以下。全家僅靠父親的收入維持生計,日子過的捉襟見肘。正常年景尚可以吃飽飯,衣服是互相揀著穿,也有好心的鄰居周濟。到了三年困難時期,日子就過得十分艱難了,挨餓吃不飽是每天都發生的。看著子女們每天挨餓,母親也是想了很多辦法,多吃蔬菜充饑,用細糧多換些粗糧,到山東老家去籌集玉米面、地瓜干、地瓜葉等等。家里的錢總是花不到月底,母親只好到關系好的鄰居借,父親在沈陽工作了多年,工資寄來后再還人家。母親常常為孩子們的學費發愁。
1961年秋季開學,母親為了我的五元錢學費借了幾家才湊齊,看到母親的難處,我便動了輟學參加工作的念頭。那時幾個孩子的穿戴十分寒愴,衣服是小的揀大的,另外有好心的鄰居周濟。父母則是多年的一身舊衣服,沒錢買新的。父親從沈陽返回大連后,一段時間身體不好,母親總是單獨給父親做點好的,父親舍不得吃,把好菜挑到孩子們的碗里。母親年輕時經常頭痛,吃去痛片能緩解,那時的去痛片二分錢一片,母親也是實在堅持不住時,才讓我去買幾片。母親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們幾個兄弟姐妹真是操盡了心,費盡了力,直到1962年7月我參加工作后,母親的眉頭才舒解了些。
二.言傳身教.教子有方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也是終身教師。母親的形象,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母親小時候沒念過書,但她深知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母親對我們的教育沒有大道理,而是適時的、恰到火候的叮囑和提醒。每天早晨上學前,母親總要提醒,聽老師的話,好好聽講。寫完作業出去玩時,母親總要提醒,別打仗啊等等。母親的叮囑和提醒還是真見效,真到今天,我們兄弟姐妹沒有罵人的,更沒有打架的。母親深知環境對人的影響,反復要求我們不準和有劣跡的孩子攪在一起,就是怕我們受影響學壞了。回想起來,我們兄弟姐妹還真沒跟有劣跡的人沆瀣一氣的,交往的都是正經人。母親也許并不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但她的作法與孟母并無二致。鄰居們常常夸贊,你們看老于家的孩子,個個聽話!這是對母親辛勤付出的最大褒獎。因為參軍一直在外,二弟對我講過,母親曾在街道介紹過教育子女的經驗。母親有這個資格享受這個榮譽!
母親就是我們的榜樣,無形地規范著我們的言行,我們一直照著母親的樣子做,過去是這樣,在沒有母親陪伴的二十多年中,我們依然這樣,直到子子孫孫。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