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副對聯摘抄大全(50個對聯)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流傳著大量好對聯,值得后人細細品讀。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記得關注一下我,和我一起來欣賞5個高質量對聯,對仗有一套,千年后讓人豎起大拇指。
第1副對聯:借問行路人,四面云山誰作主;坐觀垂釣者,五湖煙水獨忘機。
這個對聯是清代康熙年間才子趙執信所寫。趙執信是清代文壇盟主王士禎的甥婿,著有《談龍錄》等作品,水平相當厲害。
上面這對聯是趙執信掛在自家的對聯,用詞相當典雅,同時又表達了自己的情懷操守。整個讀下來很有文采,非常厲害。
很明顯,這個對聯采取了 集句的方式。
借問行路人,出自南北朝詩人曹景宗《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詩》:“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四面云山誰作主,出自唐代詩人朱灣《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四面云山誰作主,數家煙火自為鄰。”
坐觀垂釣者,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五湖煙水獨忘機,出自唐代詩人溫庭筠《利州南渡》:“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這個對聯具有一種隱者之意,寫景與抒情巧妙結合,雖然是借用古人名句,而能夠自出機杼,形成了自己的意境,實在難能可貴。
第2副對聯:池內荷花,和尚采來何處戴;寺中柿子,士人拿去自家嘗。
這是一個諧音妙音。上聯“荷”、“和”與“何”諧音,相當有難度。而下聯同樣有三字諧音,分別是“寺”、“士”與“柿”。能夠對出這樣的下聯,委實不容易。
另外,我還看到另一個版本的上聯,乃是“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這個上聯用了4個諧音字,誰能夠對出下聯呢?請高手賜教哦。
第3副對聯:鳥識元機,銜得春來花上弄;魚穿地脈,挹將月向水邊吞。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南宋大儒朱熹。朱熹這個人,有的人很崇拜,有的人很非議。但不管怎么說,朱熹的思想影響深遠,乃是古人心目中的重量級人物。
朱熹不以文學而出名,但他寫對聯也頗有水平。就像朱熹不以寫詩聞名,但他那首《春日》竟可流傳千古。(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我們來看這個對聯,用詞非常精準,對仗相當高明,尤其幾個動詞堪稱經典,寫得很有生氣,很有畫面感。
這個對聯凸顯了朱熹文學家的一面,而隱藏了道學家的一面。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才是朱熹的“道”,值得好好欣賞與分析。
第4副對聯:七夕是生辰,喜功名事業從心,處處帶來天上巧;百花為壽域,羨玉樹芝蘭繞膝,人人占卻眼前春。
這個對聯乃是一個祝壽聯,作者是清代戲曲大師李漁。李漁博學多才,尤其擅長商業化寫作,乃是當時頗有影響力的一個文人。
當時有個人叫朱建三。朱建三生于七月七日,所居住的地方叫百花巷。有一次,朱建三大壽,而李漁寫了上面這個對聯,贏得滿堂喝彩。
對聯的妙處,當然是緊扣七夕這個時間點和百花這個地點,切時切地又切人,最是絕妙。
而同時文字清麗,文采飛揚,讀起來韻味多多,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相信朱建三身為壽星公,看到這樣的對聯也要忍不住感嘆:“一副對聯,勝過千金了。太感謝李漁大師了!”
第5副對聯:小住為佳,得小住且小住;如何是好,欲如何便如何。
這個對聯是古代某文人贈送給相好的歌女的。歌女名叫“小如”,所以對聯采用了嵌名的方式。
最妙的是,這個對聯揭示了小如 作為青樓歌女的身份,“得小住且小住”與“欲如何便如何”,令人浮想聯翩,而又不會顯得下流。
至于上下聯的反復用詞,連綿如潮,更是展示了作者獨特的才華,令人稱贊不已。
大家還知道哪些精彩對聯呢?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