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5個經典小故事;論語15個經典小故事50字
2023-12-17 08:47:22
《論語》里記載了一個孔子叫幾個得意門生各言己志的故事。
子路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處在幾個大國的包圍當中,既要防備外敵侵犯,國內又有連年災荒。這樣一個國家,假如讓我去治理的話,只要三年光景,便可以讓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和列強抗爭的辦法。”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問另外一個門生:“冉求,你怎么樣呢?”
冉求說:“一個國土有七十里或五六十見方的小國,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就可以使人人豐衣足食。至于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就要等待賢人君子來施行了。”
孔子跟著問公西赤,他的志愿是當“儐相”。
最后問到曾點,那時曾點正在彈琴,一聽孔子問他:“點,爾如何?”他把手中的瑟放下,站起來道:“我想的跟他們三位不同。”
孔子說:“那有什么關系呢?也就是各人講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點說:“我只想在暮春三月,穿著做好的輕暖春裝,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
孔子聽了,長嘆一聲說:“我的想法和曾點一樣!”
子路和冉求是想從政,曾點則是“逍遙派”。
子路和冉求的志愿都說明了一個事實,治理人口少的小國家容易做出成績,所以他們都有把握在三年光景便可見成效,讓人人可以豐衣足食。但假如是一個人口以億計的大國,要想在三年內“大收成效”,恐怕就很難了。
曾點的志向雖說和他們不同,但也必須豐衣足食,才能做“逍遙派”。
衣食足才能修明禮樂,冉求那個進一步的要求也是有物質基礎的。
#故紙堆#
#溫故知新#
#小國寡民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