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范文(《沁園春 長沙》教案)
01《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本詞,同時感知詞中意象,品味詞的意境。(重點)
2.賞析本詞準確凝練的語言,掌握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手法。(難點)
3.感受作者的豪邁情懷,激發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重點)
【重點難點】
1.誦讀中把握本詞朗讀節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2.抓住關鍵詞句,品讀寫景特色,感知意象,品味詞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講授新課前,我們先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寫雪的詩詞。請大家都來講講。你們說的詩句都非常恰當。我也為大家選了幾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出示PPT課件)
今天我們要學習偉大的無產階級領袖、新中國締造者之一毛澤東同志寫的一首詞《沁園春·雪》。此詞作于1936年2月,此時的中央紅軍經過艱苦卓絕的長征后,又面臨日寇鐵蹄肆虐國土。毛澤東同志當時正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準備率紅一方面軍渡黃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而對茫茫雪景,他豪情滿懷,指點江山,俯仰古今,揮筆寫下此詞。
二、預習交流
1.朗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
沁 (qìn ) 塬 (yuán) 今朝 (zhāo) 折腰 (zhé ) 成吉思汗(hán)
滔 (tāo ) 莽 (mǎnɡ) 妖嬈 (ráo ) 大汗淋漓( hàn)
2.根據下列意思,寫出課文中相關的詞語。
(1)嬌艷美好。(妖嬈)
(2)批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風流人物)
(3)彎腰行禮,這里指傾倒。(折腰)
(4)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素裹)
3.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4.背景鏈接
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抗擊日本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風光,胸中豪情激蕩,之后寫下了這首詞。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按小組分配好上下闋內容,請學習組成員一起探,劃分朗讀節奏,標注語氣、語調、重音、連讀等。
1.小組代表朗讀所選內容,師生共同交流意見。
【交流點撥】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初讀課文談感受。
請用下面格式談談你的初讀感受。
【示例】讀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里,我感受到北方冬天的寒冷,還有北國風光的壯觀,作者的
豪情也洋溢字間。
3.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內容?主要運作哪種表達方式
【交流點撥】詞的上闋寫北國壯麗的雪景。主要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詞的下闋主要論古今英雄抒發抱負。主要運用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4. 詞的上下闋承上啟下的過片句?
【點撥交流】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過片”又稱“換頭起句”,類似過渡句?!敖蕉鄫伞笨偸掀?,另一方面此出為江山折腰的英雄人物,轉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二)深入理解
1.什么是意象?它與意境是什么關系?它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點撥】“古道西風瘦馬”中“道、風、馬”即為意象,詩歌中寄寓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這些意象描繪出一幅秋天蕭索凄涼畫面,就是營造出的意境。這樣的意境抒發出作者身在異鄉愁苦之情。
2. 請大家談談對以下詩歌意象、意境、情感的理解。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交流點撥】作者在詩中用到的意象主要有楊花、子規、明月。楊花和子規描繪出暮春的景象,春光將逝,杜鵑鳥悲切的啼鳴,明月又寄相思,營造出悲涼傷感的氣氛。離別之情躍然字間。
四、布置作業
朗誦、背誦、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朗誦了全詞,我們回到了作者意氣風發的時代。僅管當時中國革命前途未卜,但在作者心中一切的困難,終將雪后當晴。我們學習過不少詩歌,我們拓展了意象和意境的文學常識。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結合學過的知識分析作者的如何寫景,如何抒發心中偉大理想。
二、合作探究
1.合作探討上闋寫景部分作者運用了什么意象、有什么意境、抒發的情感、寫景技巧等
【交流點撥】①“北國……雪飄”,三句總寫北國雪景,冰和雪是所選意象,描繪出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世界?!扒Ю?、萬里”兩句為互文,意為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胺狻焙汀帮h”一動一靜,看到這樣的山河,心中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②“望……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是最能反映北方風貌的景觀(意象),意境大氣磅礴,體現詩人博大胸懷雄偉氣魄。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同時也是動態描寫。遠處綿延起伏的山就像舞動的銀蛇。被雪覆蓋的高原坡地像一匹匹白色的象在奔馳。眼前的景象寫得如此生氣勃勃,又有色彩感。又有形象感,又十分的逼真。描繪出一幅絕妙的北國雪景圖。也體現了毛澤東對祖國山河的由衷熱愛和深情贊美。
“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山、原人格化,寫出了他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
③“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是想象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是虛景,與前面的實景相輔相成。把雪后的景象“紅裝素裹”,比作少女的衣裝。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作者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對詞的研讀,以小組交流為主,教師點撥為輔,教學中教師應敢于把學生的回答,作為板書內容。在師生共同交流碰撞中,找到更合適的答案)
2.寫景抒情之后。作者用一句巧妙的過片轉入到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當中。請大家分析作者如何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作者對這些歷史人物有著怎樣的看法?請找出合適的詞語進行分析。
【交流點撥】作者先以“惜”字總領下文,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接著列舉了歷代帝王中五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加以一一評說。
“惜”有惋惜、可惜之意,措辭極有分寸?!奥暂敗薄吧赃d”也不是一概否定。成吉思汗,不但惋惜,還用“只識”二字略帶嘲諷、批判。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為下文當今風流人物的評價做鋪墊。
3.結合詞的背景和現在實際談談對“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理解?
【交流點撥】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但也是詞人對自己個歷史地位和價值的認同,
還能讀到對當時領導無產階級斗爭革命家們贊譽。
今天的我們,要成為新時期維護祖國尊嚴和建設強大祖國的“風流人物”。
二、拓展延伸
1. 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壯麗多嬌的北方冬景圖。請大家結合自己的實際,展開自己的想象,動筆寫一寫你心目中冬天的一處美景。
【交流點撥】①這里的雪卻不經常下,但只要一下雪,那景象簡直是無法形容,它們漫不經心地飄落下來,先零零落落,逐漸越下越大。等到太陽出來時,萬里江山搖身一變,整個世界都被白雪覆蓋,好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
②街上,是寒風在“呼呼“的咆哮,他粗暴的抓著行人的發絲,將它們打結纏繞。街邊的樹自然也不會放過,只聽得”啪“的一聲,那旺盛了一整個秋夏的樹枝就被卷倒在地,僅留下熙熙攘攘的幾根粗壯些許的枝干留在梢頭,上面還零星地掛著幾張枯黃的干葉在上面旋繞。
三、探究寫法
1. 這首詞詠雪,卻不拘泥于雪,而是借題發揮,縱論古今,把自己的情感、胸襟、理想體現在字里行間,我們可以學習到哪些寫作技巧呢?
【交流點撥】①熔寫景、議論、抒情于一爐。
②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語言生動形象。
③結構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④動靜結合,虛實相應。
四、布置作業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導圖歸納
總寫雪景——意境壯闊
上闋:寫景 具體實景——動靜結合 江山多嬌
想象虛景——壯麗多姿
沁園春·雪
評古——短于文治
下闋:論史抒懷 英雄折腰
論今——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