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顏色的詞語有哪些成語-表示顏色的成語20個
紅(R)、綠(G)、藍(B)。
RGB色彩模式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一種顏色標準。這個標準幾乎包括了人類視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顏色,是運用最廣的顏色系統(tǒng)之一。
我們電腦屏幕上的所有顏色,都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屏幕上的任何一個顏色,都可以由一組RGB值來記錄和表達。
▲《紅黃藍黑的構(gòu)成II》皮特.蒙德里安
蘇黎世美術(shù)館藏
在對色彩的描述中,如果說現(xiàn)代工業(yè)用RGB數(shù)值定義一種顏色是理性的,那么,古代對顏色的定義則是相對感性的、模糊的,乃至是詩意的。
▲《山茶霽雪》南宋 林椿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紅——可以是海棠紅、石榴紅、櫻桃紅;是胭脂的紅、朱砂的紅;
可以是茜色,茜草染出的顏色;是銀紅,銀朱加在粉紅顏料里調(diào)和而成的色彩;
是酡顏,飲酒后臉上泛現(xiàn)的紅暈......
黃——可以是鵝黃、櫻草黃、杏黃、橙黃、姜黃;
可以是琥珀,是緗色,是介于綠與黃之間的秋香色......
藍——可以是碧藍、藏青、靛青;是黛藍、竊藍;
可以是孔雀藍、寶石藍......
顏色與人的感覺相通,每個人對顏色的感知都不盡相同。而古人對色彩的定義相比現(xiàn)代標準更顯得“含混不清”。
“潑黛揉藍畫不成,暝色仍含紫。”黛藍是什么藍?暝色是什么色?
“才進中秋月已清,鴉青暮掛一團冰。”鴉青又是什么青?
荼白、鴉青、艾綠、烏金、藕荷色、丁香色......
這些顏色仔細看來,其實都是一種基于自然景物的形容,都有比喻的意味。
用源自自然的繽紛意象去詮釋色彩,這是中國傳統(tǒng)色彩所蘊含的朦朧詩意。
這些色彩形容詞雖模糊抽象,但卻透著人們對自然的思考與感知,給人以足夠的想像空間,誕生模糊的美感。
▲ 《平林霽色圖》五代十國 董源(傳)
波士頓美術(shù)館藏
而當人們將這種對色彩的詩意描繪運用到瓷器上:
汝窯瓷之色化作“雨過天青云破處”,鈞窯瓷之色變?yōu)椤?strong>夕陽紫翠忽成嵐”;
青花瓷有了“遠塵淡墨調(diào)煙雨”的風格,而越窯瓷泛開“明月染綠水,薄冰盛綠云”的青波.....
天青、夕陽、煙雨、薄冰。這些景物是具體的,帶給人的色彩感受卻是模糊的,引發(fā)的想象是發(fā)散的、多樣的。
色彩之美,漢字之美,瓷器之美,被感性地凝結(jié)在這些顏色形容詞匯中。
每個詞都藏著人對自然綺麗的想象。
?
“九州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是唐代陸龜蒙形容越窯瓷的詩句。
越窯瓷以“秘色”聞名。可這秘色到底是什么色呢?
在陸龜蒙眼中,秘色是“千峰翠色”。而在五代人徐夤眼中,秘色是“巧剜明月染綠水,清旋薄冰盛綠云”。
所謂秘色其實是晚唐時期越窯青瓷的代表顏色。
相比越窯青瓷早期的色調(diào),秘色越窯瓷釉色更偏青綠。薄勻而清亮。
▲《丹林翠嶂圖》(局部)
明 陸治 臺北故宮博物院
秘色瓷是越窯青瓷慢慢向綠過渡的產(chǎn)物。
目前將“秘色”呈現(xiàn)的最為標準的,當屬1987年4月法門寺出土的13件瓷器。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晚期越窯秘色瓷八棱瓶
法門寺博物館藏
色彩之美,綺麗繽紛。
觀復博物館以館藏文物【唐代 越窯青釉圓腹長頸瓶】為藍本,借鑒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八棱瓶】形制,推出——秘色越窯八棱瓶。
此「秘色越窯八棱瓶」,外形端莊規(guī)整,釉色青中泛黃。
直口長頸。瓶頸與瓶身相接處,裝飾三層八角凸棱,呈階梯狀。
瓶身八棱形,肩部豐挺;腹部漸收,隱有筋骨之感;圈足微外奢,底部鈐印“觀”字款識。
觀復秘色越窯八棱瓶景德鎮(zhèn)陶瓷花插擺件家用花插禮盒擺件 ¥46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