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故事讀后感300字;東周列國志故事讀后感100字
最近對歷史產生了一點興趣,特別是對秦朝以前的中國歷史非常感興趣,有一些追根溯源的意思,但溯的不是宗族的根,而是想溯信仰之源。看完《東周列國志》,為兩千多年前那些有著崇高信仰的古人而贊嘆,同時,也很欣慰,欣慰他們的后人并沒有完全摒棄那些崇高的信仰。
說到信仰,很早就有一種說法,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種說法的荒謬人盡皆知,不再去贅述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儒家思想是中國人信仰的核心,我覺得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看完這部小說,我覺得那時古人的信仰就是三點:宗族歸屬、家國情懷、天道信義。
宗族的歸屬,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歸屬就是根,丟了歸屬,就丟了根。從大處說,周天子就是周朝的傳承,是諸侯的根。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歷經790余年,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朝代,在周之后,只有緊鄰的漢朝國祚超過了400年。
東周時期,雖然諸侯的實力大過周王室,但因為宗族歸屬信仰的約束,所以沒有一個諸侯造反做亂。至于之后秦滅六國亡周朝,歸根結底也是周王室自己打碎了信仰。自周威烈王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始,就已經為周朝的滅亡掘開了第一锨土。
家國情懷,從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深入華夏人民的骨子里了。如果說宗族歸屬主要是上層的信仰,那么家國情懷可以說主要是士大夫們的信仰。這種家國情懷的信仰我覺得用一句歌詞來形容比較恰當“從來都不會提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當然,家國情懷也不是士大夫的專屬,不然就不會有弦高犒秦救鄭的故事了。
天道信義,尊重天道是古人對萬事萬物自然規律的敬畏,有了敬畏之心,時刻提醒自己謹言慎行,遵循規律做事。崇尚信義,是正己身,所以古人重信義、輕生死。荀息以死慰獻公,程嬰以死告杵臼,田光死薦荊軻,途人死隱伍員。古人為了一句承諾,就可以輕易的拋棄生命,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中國人的信仰,只祭奠祖先不祈禱上帝,不忘記自己的根,不迷信救世的神,根在,就能站的起來。中國人的信仰,家國放在第一從不為私利妥協,愛家愛國,甘愿舍小家而顧大家,國在,家在,家國在,就能相互依靠走的下去。中國人的信仰,信義為重貪謊為恥,寧守信而死絕不失信而活,寧為義貧不貪利富,信義在,力量就在,就能走的穩、走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