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天堂媽媽最傷感短句(女兒思念亡母的句子)
文 | 曾建華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在這慎終追遠、緬懷先輩、寄托衷思的日子,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倡導以網絡祭掃、撰文紀念、家庭追思等方式緬懷逝去的親人,我也謹以此文悼念我的母親。
風輕輕煙雨疏稀,情切切清淚幾許,信江河畔空繾綣,龍虎山下念傷悲,身在他鄉訣別娘親系三載。
2017年10月那天的凌晨,母親的突然離開給我們內心留下了永遠的遺憾——母親走了,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句話。
“子欲孝而親不待。”相信每個赤誠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盡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但作為子女追求成功的速度始終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遺憾,如今我只能對著這一方空間心存愧疚、頓首感咽。
作者(右)入伍后與母親合影。
世間最無情的就是時間。當兵離家,我始終不愿遠離父母家鄉。好在工作單位離家不遠不近,總感覺可以為父母盡孝。然而正因為離家不遠,卻常常因工作忙,而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多。每次回到家,叫一聲爸爸媽媽,家的溫馨和踏實是那么幸福,世事恍恍惚惚的就過了,而母親的離開,成為我最沉痛的記憶和一生的懷念。家是安魂入夢的地方,家里有媽才是家,天堂里的媽媽你還好嗎?
清晰記得,母親走的前幾天,我正處于工作一線攻堅關鍵期。出差路過家鄉時,同行的戰友勸我回家看看父母,但當時我還是執拗地搖搖頭:工作正在節骨眼上,等攻堅戰結束再回也不遲。“將士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于是,我給母親打了個電話后,又登車趕往下一站。孰料,這一刻的執拗,竟鑄成我一生之悔。兩天后的凌晨,母親因心臟病猝發溘然長世。
得到噩耗的瞬間,天旋地轉,悲怮欲絕,萬千酸苦涌上心頭:軍旅生涯奔走四方,極少回家靜心陪伴二老;每次通電話,父母總是千叮萬囑莫牽掛;我女兒從中學到大學,都是父母傾心照顧,自己幾乎沒顧上操心關照……
飛逝的時光,幾回夢里淚流干,今跪地門三叩首,天公化雨也凄凄。時間并不能讓人忘記所有,相反有的事會令人越記越深。故去的母親,一生操勞,直到生命盡頭。人們常說天堂里沒有眼淚沒有傷害,沒有車來車往,只有悅耳的笑聲和快樂的心情。這亦是我所希望的,只盼母親走過奈河橋喝了孟婆的那碗湯后,依然還記得我們,記得回家看看,記得曾經牽掛的一切。
作者母親(穿紅衣者)生前與黨員一起學習。
眨眼三年過去了,母親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我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世界,寂寂之中母親站在十字路口,還是當年的風采。也許她正仰望蒼穹,渴望知道人世間的兒孫們,是否在清明時節想起了她,兒孫們是否一切安好。這三年,母親您可知道,您時刻掛念的兒女像您一樣,無論任務多么艱難,都會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受到戰友的稱贊。您惦念的外孫女,大學畢業也成為一名中尉軍官,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尤其在這疫情期間,她以筆為戈畫出國門戰“疫”點滴,弘揚正氣,在各級新媒體見稿。還有您一手帶大的大孫女如今也完成了“二胎”任務,您有了第四代重孫;大孫子成績依然在校名列前茅,今年也準備高考了。母親您在天之靈知道兒女獲得的成績一定會歡喜快樂吧。
這一世情緣,母親對我們的恩和無私的愛讓我刻骨銘心。母親的一生平凡而偉大,既有上孝父母公婆、下慈兒女孫小的賢良淑德,更有勤勉敬業、樂于奉獻的寬厚大氣。從上山下鄉,知青進城到社區服務,從平凡小我到巾幗英模,從仁心仁愛到最美老干部,在我們贛東北的小城鎮里,母親受人尊重,為人贊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她是外公外婆膝下無子勝過男兒的女子,是左鄰右舍稱道的慧女,是工作敬業的先進工作者、省“三八紅旗手”,還是夕陽更生輝、退休不褪色,發揮余熱的老干部黨支部書記、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老年體育協會主席,平時大家都親切地稱她艾阿姨!母親的一生,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本厚重的女性教科書,根植在我內心深處的一塊豐碑,在這思念中永恒延續,終生受教。
作者母親生前獲得的榮譽證書和獎杯。
好友為作者母親敬撰的挽聯。
最好的悼念是繼承家風遺志,母親不僅給了我生命,更重要的是她豐富了我的生命,真實地活在我心中。點點滴滴,歷歷在目,讓我溫暖,催我奮進!
親愛的母親,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笑容常在。
東部戰區權威發布
投稿郵箱:dbzqxcj@163.com
監制 | 張春暉
編審 | 徐承華、谷任紅
主編 | 陸雄飛
編輯 | 張偉、湯曉燕、林立、許丹
刊期:024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