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教材里沒有物理化學的原因_初中初一有物理化學嗎
文革時期的中學課本,當時遵照毛主席指示,教育要革命,教材要徹底改革的指示。面向工農業生產實際,面向三大革命實踐(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實驗)。將物理書改為(工業基礎知識,物理),化學書改為(工業基礎知識,化學),我至今還留著這兩本書。
我讀中學是隨父親到五七干校,就讀于湖北省通山縣楠林中學。
1970年,這所鄉鎮中學,當時的教材有數學,語文與政治(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語錄),英語。同學們將工業基礎知識(物理,化學)俗稱公雞,農業基礎知識(生物,植物)俗稱母雞。當時盛行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不是很高。
l
文革前的物理(力學,電學,光學,熱學,聲學,)教材內容,認為理論脫離實踐,抽象,所以物理書改為(工業基礎知識,物理),物理理論與機電知識結合,面向工農業生產實踐。內容增加農村電工(安全用電,高壓線路,照明線路,電機,電器),農業機械(手扶拖拉機,柴油機,水泵,農田機械)等等,面向工業,農業的綜合性教學書。
化學書改為(工業基礎知識,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面向工業與農業,化工原材料,農業生產資料,化肥廠(碳酸氫氨),農藥廠(作物用農藥)的生產和工藝流程,酸堿鹽,塑料和橡膠化學反應方程式等,應用型的綜合性教學書。
為了縮小三大差別(工農,城鄉,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當時學校要求中學生,每學期到工廠或農村勞動一個月,為今后中學畢業后,到工廠去,到農村去,上山下鄉,建設新農村,做新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所以那個年代的教育方針和路線,有著時代政治背景和目標形式,我們都共同經歷過,深有感受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