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10集紀錄片文字版-觀辛亥紀錄片觀后感800字
武昌首義,打響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革命的火種迅速燃遍華夏大地,隨后孫文先生肩負使命,創立民國,所以武漢便有首義之都的美稱。
2011年為了迎接辛亥百年,武漢斥巨資新建辛亥革命博物館,這也讓武漢又多一個新的地標,V子型的建筑風格象征著victory(勝利)之意。而博物館對面便是曾經的鄂軍總督府(又稱紅樓),當年黎元洪便在總督府辦公。
辛亥革命博物館就像一本歷史書或者一部影片,將從1848年到現在的歷史變遷,屈辱歷史,革命斗爭,抗爭勝利等等完美的再現給來此游覽的人們。
環墻的浮雕完美的呈現著武昌起義前夜的畫面,自從看了《辛亥革命》的紀錄片,就很崇拜這些年輕人的大無畏與人生之壯哉。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些,那些從眾企圖瓜分勝利果實的跟隨者大都是貪生怕死之徒,當大義當前,便會有所退縮。
走進1號展館,兩邊的恥辱碑上,寫著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巨大的石碑前傾有種沉重的壓迫感,天花板上的鐵鏈像一把枷鎖,讓人銘記屈辱的歷史。
戊戌六君子中最為知名者便是譚嗣同,它留下了不少呼喊式的詩句,年輕義氣,短暫但傳奇的活過“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壯哉!悲哉!
半殖民地時期,各地的外租界建筑,盡管今天侵略者留下了這些建筑,這些建筑也成為一些城市的一些名片,當然這也是侵略歷史的見證。
清末民初是個到處充滿著激情與抗爭的年代,一些有志者站了出來,成為愛國領袖,在各個領域吶喊,斗爭;盡管他們很多人都倒下了,但星火相傳,又一批有志者人站了出來繼續吶喊,斗爭……歷史的課本上一直給這些人留下濃重的一筆。
博物館的最高層,復古修建了這條舊社會的街道,模擬了起義前夕時武昌的建筑和街景,昏暗的街道與氛圍讓人走的很壓抑,或許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整個博物館游覽一圈一般要2-3小時,
夜晚的首義廣場十分熱鬧,音樂噴泉跳躍著音符,還是很美的。
--------------------------------------
圖文來自:周楊fly
微博:周楊fly 微信:zhouyang16
--------------------------------------
作者簡介:
旅游自媒體、酒店試睡員、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新浪江蘇簽約攝影師
百度旅游/去哪兒網/攜程/途牛/驢媽媽/同程等旅游網站旅行家、旅游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