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歷史教材在線觀看、人教版九年級歷史教材
明天我們學校的歷史組開始賽課,第一個就是我【允悲】,明天上午第一節。今天上午終于把學習任務單(導學案)簡單整理了出來,如果一節課講完七上第9課秦統一中國的大致思路也有了,現分享如下,希望可以給老師同仁們提供一點參考和靈感。
為了一節課速通第9課,雖然我設計安排了六個學習任務,但是偏重點在【任務五】鞏固統一的措施和【任務六】總結秦統一的意義和影響。
正式開始賽課之前,會提前5-6分鐘到班級,首先和這個班的學生(我不教這個班)說明這節課的情況,下發導學案,要求學生課桌上只保留歷史課本、導學案和筆。這個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會專門播放一個4分鐘的課前視頻:
播放完視頻,基本也就要開始上課了,這個時候首先開始的是【任務一】溫故知新,因為時間有限,所以這個復習內容不做提問,只是讓學生進行一個預熱,留待后面正式學習時再運用。這個過程爭取3分鐘之內完成。
接著快速進入【任務二】,引導學生用2分鐘的時間閱讀教材44頁目錄下的序言(紅字部分),讓學生找出序言中提出的三個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這么做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與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學習問題和學習重點。其實初中歷史教材,每一節課前面的序言部分,基本都會提出幾個問題,而這幾個問題基本和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吻合,所以與其直接告訴學生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如引導學生這樣自主發現,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問題意識。
算上和學生的互動,【任務二】實際上可能需要3-5分鐘來完成,一節課已經用去了九分之一,接著進入正題,開始【任務三】的學習。我在設計【任務三】時對課本的內容安排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只準備首先學習秦統一的原因和過程,后續以及意義留在最后。
這里這樣安排,一是為了節約時間,二是為了理順歷史學習的邏輯:首先了解背景原因,之后學習發展歷程,最后掌握歷史意義。所以,【任務三】只了解秦統一的原因和過程,把秦統一的意義直接放在最后的總結那里。
這一過程的學習應該會花費5-8分鐘,就按照8分鐘來計算,一節課已經過去了14-15分鐘,進行了三分之一。接下來的【任務四】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從這里開始,為了吸引學生,所以開始創設情景,以“秦王嬴政的煩惱”(因為此時還沒有學習秦始皇稱皇帝,所以使用秦王嬴政),以學生幫忙出謀劃策的方式,引導他們自學。
老師講述情景,學生閱讀教材,師生互動問答,完成這個學習任務,花費時間應該也需要6-8分鐘,還是以8分鐘來計算,此時一節課已經過去了一半,但是秦的統一與中央集權已經基本學習完成。
【任務五】鞏固統一的措施是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在這里,將承接學習任務四的情景創設,不過從秦始皇的煩惱變成了學生的煩惱——因為在情景中,學生被秦始皇安排為東昏縣(我們這里的古地名,貼近家鄉)的縣令,他將遇到諸如文字、貨幣、度量衡、道路不統一等問題,感受這些不統一的危害,進而提出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道路的建議并被秦始皇采納,通過這種有參與感的體驗,切身理解秦始皇鞏固統一措施的雄才大略。
不過因為時間考慮,所以南下嶺南和北擊匈奴,會以一種“聽說”的方式簡單提及。這么安排,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和第10課相互銜接,南下嶺南鑿靈渠,北擊匈奴修長城功在千古,但因為徭役繁重,也是秦朝暴政的一部分,所以本節課這里略講,下節課再次學習。
這一學習任務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完成,如果放在兩課時時,則至少需要20分鐘。接下來還剩最后的12分鐘左右的時間,通過進行總結,來溫故知新,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措施,掌握時空觀念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試著理解秦統一的意義,各項鞏固措施的作用和影響,培養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這個總結,趕進度的話可以直接5分鐘速通,慢慢來的話,可能需要10分鐘左右。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后,七上第9課秦統一中國基本就學習完成了。最后,以自己總結的打油詩做結束吧:
秦王嬴政掃六合,千古偉業自此傳!
中央集權稱皇帝,廢分封后設郡縣。
書同文字功千古,統一貨幣度量衡。
車同軌下修馳道,靈渠也是此時鑿。
南取百越擴疆土,北卻匈奴修長城。
祖龍魂死業猶在,百代猶行秦政制。
晚上再修改一下配套課件,明天賽課后再撰寫一下課后反思,后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