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樂觀的名人短事例-關于樂觀的名人短事例
對大多數讀者來說,“李碩”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3月15日,微信朋友圈被他和他的史學書《翦商》刷爆了——當天下午,李碩在朋友圈透露自己突發絕癥,即將離世的消息。
作為實力派歷史學者,李碩出過很多史學書,但讓他真正為人熟知的,還是去年10月出版《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正是這部《翦商》,他被稱為 “天才型青年歷史學家”。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3月10日),曾參加《青春有你3》、26歲的男藝人蔣智豪發微博稱自己肺癌晚期。近年來,不少名人選擇在社交平臺或公開訪談中主動自曝身患重病,坦然面對生死,引發不少網友唏噓并紛紛送上祝福,希望他們能戰勝病魔獲得新生。
李碩自曝自己突發絕癥,即將離世。
天才歷史學家李碩:開心就好,不必傷悼
李碩,歷史學者,1977年生,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文科實驗班)學士,清華大學歷史系碩士、博士,從事過新聞記者、編輯工作,現居成都,今年46歲。
3月15日下午,李碩在個人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則自己已罹患重病的消息?!皬?月18日在巴基斯坦的巴瓦小城首次發病倒下,我在當地醫院躺了四天被搶救回來。于2月25日回國,之后近半個月里我被隱瞞了病情,不然處理后事的時間可能更從容一些。相比人各種死法,目前應該算是最好的結局,不需要開大刀受大罪,一切醫學手段都已經失去作用。我最滿意?!?/p>
隨后,李碩交代后事,用一貫灑脫的語氣:“我會授權一個實體接手我死后的著作權事務,及幼兒老人的扶養?!薄袄嫌褌兞钠鹞視r,應該都是開心的吧。李碩這破人,不長的一輩子,趣事還不算太少。開心就好,不必傷悼?!?/p>
很多人得知這個消息,難以接受,紛紛感慨:“天妒英才”“一聲嘆息”。上游新聞搜索發現,李碩所患何種重病,尚無公開報道。
身為一位實力派歷史學者,李碩出過很多史學書,比如《貴族的黃昏:孔子和他生活的時代》《從大漠綠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圖文志》等。但讓他真正走向大眾并為人熟知的,還是去年10月出版的那部讀之讓所有人震驚不已的《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
李碩所著《翦商》一出爐就大火。
也正是這部《翦商》,讓大家一致認為,李碩是一位“天才型青年歷史學家”。
“翦”就是消滅,“翦商”從字面理解,就是考據周人如何滅商。李碩通過對各種出土墓葬、甲骨文的研究,分析《易經》《詩經》《尚書》的記載,復原了商朝用活人祭祀的歷史,提出了很多大膽的假設,重新構建了夏、商、周的歷史。其中關于商人政治生活,特別是人祭宗教的梳理,非常吸引人。
這本書去年甫一出爐就大火,連續數周包攬豆瓣圖書非虛構歷史人文熱門榜榜首,獲評豆瓣2022年度歷史·文化圖書、廣西師大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好書等獎項。
知名學者許宏評價《翦商》時表示:這書讀起來就放不下,我要用“震撼”來形容自己的感覺和心情了。
男藝人蔣智豪發微博透露自己患上肺癌,目前已是晚期。
當紅藝人蔣智豪:以前的故事就講到這了,我走啦
3月10日,曾參加青年勵志綜藝節目《青春有你3》的男藝人蔣智豪發微博透露自己患上肺癌,目前已是晚期。
蔣智豪生于1996年,26歲,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畢業,《青春有你3》培訓生,其高大帥氣外表備受關注,曾出演電視劇《在一起》。他在微博中提到:“消失的這段時間里,我沒有閑著,我在努力和病魔作斗爭?!薄斑@個病讓我最愛的媽媽在六年前離開了我,沒想到這么快到我自己身上了。我不抽煙,但卻在26歲的年紀要去和它抗爭。我真的很辛苦……”
蔣智豪稱,是家人和身邊幾個摯友把他從漩渦里拉了出來,讓他有勇氣去面對剩下的時間。 “讓我可以好好地和大家告個別,也讓我和曾經的自己說再見。我還是會努力生活,希望可以多陪伴家人和朋友一些時間!好了以前的故事就講到這了,我走啦……愿天下無癌。”
根據蔣智豪曬出的病例診斷,他的癌細胞已經大面積擴散轉移。粉絲、網友們紛紛留言,希望自己的偶像和這個年輕人挺住,堅持與病魔抗爭到底。不少網友還以親身經歷為例,推薦權威腫瘤專家。
浙大二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蘭芬表示,蔣智豪還很年輕,不吸煙也沒有職業接觸史,加上他媽媽因肺癌去世,他的肺癌很大可能是遺傳因素導致。
知名作家陳文茜:要為每天的快樂負起責任
中國臺灣地區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近年來多次曝出身體健康問題,情況時好時壞,令粉絲相當憂心。2022年11月16日晚間,她以“晚安,我的生命”為題,在社交平臺分享真實病況,坦言多數時間身體還是很脆弱,下肢末端血管破裂,雙腿變“花旦”,更自嘲心臟不用遇到喜歡的人,就會“大鹿亂撞”。
據媒體報道,陳文茜在2019年被診斷出肺腺癌初期,不久即住院動手術切除腫瘤,雖然手術順利完成,但術后她的身體狀況依舊不佳。先前她自曝跟知名歌手蔡琴通電話聊病情:“我的血壓可以高達150,也可以突然降低至89-60,頭昏腦脹”,過去以睿智形象著稱的她,還多了失憶癥,一度忘記曾給過蔡琴的贊賞話語。
陳文茜在16日晚的文章中寫道,自己雖然頂著病體,但只要腦袋還可以運作,就會逼自己工作,“即使經常臥床,吸著氧,兩個鼻孔放制氧氣,挺像老人院垂亡之人;但我仍要愛,尤其要愛生活,我要為自己每天的快樂負起責任”,“我學會了不慌張趕路,真累了,即泡湯休息,把身體上過多的水分排出,按自己的節奏,步履不停地過好每個‘今天’”。
上游新聞綜合澎湃新聞、橙柿互動、北京青年報、都市快報、海報新聞等
編輯:朱亮
責編:王蓉 官毅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