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對秋月 的下一句_春花對秋月 的下一句是什么?
春花若夢,秋月如雪,還有一種憂愁似春水東流
文/雨小荷(河南)
人生在世,會經歷花好月圓,也會經歷苦風凄雨。因此,人的心中便會有憂愁。可憂愁也分多與少,淡與濃。淡淡的憂愁似薄霧,很快便會消散。濃厚的憂愁卻仿佛一堆碎石,積聚在心頭。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便喜歡將心中的憂愁寫進詩詞,以此來渲泄內心的情緒。
李清照曾寫下:“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的憂愁有多少呢?怕是雙溪蚱蜢舟都載不動。雖是夸張的手法,但也說明了心中憂愁甚濃。
也有人寫心中濃厚的憂愁,成了千古絕唱。真可謂是春花若夢,秋月如雪,還有一種憂愁似春水東流。那就是李煜后主的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此詞上闕首先以問句開頭,讓人不禁跟隨詞人陷入思考。春花本是美好的事物,秋月也是團圓的美好象征。可是“春花”與“秋月”在詞人的心中卻是春花若夢,秋月如雪。為什么呢?原來那是因為“往事知多少”。從而表達了詞人在淪為囚犯的日子里,對歲月流逝的感嘆,對過往美好生活的追憶,以及內心深處的凄苦與憂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句中的一個“又”字點明了詞人在小樓住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昨夜,春風又吹過小樓。這一年又一的時光過去,很多事物都已改變,但詞人的命運依然如此,沒有改變。詞人在月光下想起故國的消亡,心中甚是傷痛。那些痛苦的往事,簡直是“不堪回首”。從而表達了詞人對故國的懷念,以及對亡國的羞愧。在這樣的情況下,詞人是憂傷的,又怎么會有心情享受春風的撫慰?
下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故國宮殿中精雕細琢的欄桿和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宮殿中佳人的容顏已經衰老。其實詞中的“朱顏改”應該還另有深意,這是一種隱喻,暗指江山易主,山河變色。從而表達了詞人對故國敗亡,往事如夢的感慨。曾經是生活奢侈的帝王,后來敗落為亡國之人。這恐怕是李煜最深的懊悔,也是最深的痛苦。
感慨一番的詞人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接下來自答:“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問一答中,表現出了李煜的落寞與孤獨。曾經眾星捧月的帝王,敗落后卻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痛苦,有多憂傷。那無處訴說的憂愁,恰似一江春水奔流著、渲泄著向前,而前路卻是迷霧重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全詞用詞準確、凝練,語句清新,意境深遠。詞人通過“春花”和“秋月”,以及“春水”等意象,描寫了詞人對故國滅亡,身陷囹圄的心理活動。從而表達了詞人對故國的懷念,以及對故國滅亡的懊悔與痛苦。
文字:雨小荷。另一個筆名:雨飄清荷香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