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是部編版幾年級的課文;祝福是哪本語文書
課文內容
鐘聲響了,第一堂課是語文。以前我上語文課時總是懶洋洋提不起勁,奇怪,今天我翻開語文書,別有一番滋味,我的腦子也不再胡思亂想,全神貫注地聽張先生授課。我為什么忽然會喜歡上語文課,覺得張先生每一句話都那么動聽?這一堂課好像過得特別快,一下子就聽到了下課鐘聲。
放學回家,我一口氣讀完張先生送給我的書,這本書先淺顯地介紹了中文的發展,然后分述豐富的中文的特點,最后講述學好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對中文了解了很多很多,我有點怪張先生,為什么不早點送這本書給我,讓我早點兒知道中文的豐富和優美。
我放下了書,走到爸爸跟前,問爸爸:"爸爸,我們將來移民到中美洲,我還有機會學習中文嗎?"
爸爸說:"我正為這件事操心。我知道那邊華僑很少,沒有為華僑辦的學校。到了那邊,你就要學習西班牙文。我擔心你會漸漸忘了中文。"
我聽后嚇了一驚。我拿起一張報紙,單是大字標題就有不少字不認識,不要說報紙的內文了。我現在念五年級,可是因為我過去不喜歡語文課,實在學得不好,實際上大約只有三四年級的中文程度。我張皇地拿出語文書,急急溫習今天教過的課文,我覺得課文內容饒有趣味。我又拿出紙,用筆反復寫新學的生字。我想起自己頂多還有一個月學習語文的機會,心里就難過,真希望把整本語文書一下子全學會。
我一連兩次默書都得到八十分,張先生每次都鼓勵我;最近一次默書,我居然一個字也沒有錯,得到一百分!那天國語課,張先生拿出我的默書簿,翻開第一頁給大家看,然后又翻到最后一頁,高高舉起讓同學們看。張先生說:"陳小允的驚人進步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你們看,他學期開始默書總不合格,現在卻得到一百分!"
有誰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語文課,在我深深喜愛上你的時候,我就要離開你了,我將要學習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了,想到這里,我噙著淚。坐在我旁的葉志聰看見,大驚說:"張先生,陳小允哭啦!"
同學們都奇怪地注視著我。張先生走到我身旁,親切地撫著我的頭,說:"小允,是為你的進步而哭嗎?"
我 擦拭著淚水。站起來,嗚咽地說:"張先生,我下星期要離開這里了,我們全家要移民到危地馬拉,我……我再沒有機會學習中文了。"
淚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見同學和張先生的反應,只知道全班忽然異樣的沉寂,張先生輕撫著我的頭,叫我坐下。
離開這里的日子越來越逼近了。同學們都紛紛在我的紀念冊上留言,聲聲叮囑不要忘記中國,不要忘記中文。
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國語課了,張先生帶來一扎用雞皮紙封好的包裹,她對全體同學說:"陳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敘了。我們祝福他在國外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沒有什么送給他,只送他一套由小學六年級到中學五年級的語文課本,希望他遠離祖國后,還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記母語。"
我接過這套書,心里極度難過。下課后,同學們都圍上來,有人送我一本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書。他們的熱情,使我一直熱淚盈眶。
別了,我親愛的老師,我親愛的同學。我一定不會忘記中文,我會把我的默書簿一生一世留在身邊,常常翻閱它。我會激勵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這本默書簿的成績那樣。
文章分析
本文講述了陳小允要隨家人移民到中美洲,對語文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的事,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學習目標
(一)積累“不經意、張望”等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章所傳達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襯托人物心理的多角度描寫方法
同步練習
內容學習
(一)字詞積累
1.課內詞語
默書薄 噙著淚 滋味 淺顯 華僑 張皇 溫習 包裹饒有趣味 熱淚盈眶
2.多音字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詞語解釋
5.詞語辨析
知識鏈接
華僑是在國外定居的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不包括出國旅行、訪問人員,政府派往他國協助建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以及國家派駐外國的公務人員和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對于具有中國血統,但已經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人,也不能視為華僑。華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并履行相應的義務。中國憲法明文規定,保護華僑在國外的正當權利和利益是中國政府的職責。
作者介紹
何紫(1938年—1991年),原名何松柏,廣東順德人。在澳門出生,幼年隨母親來港定居,在港接受教育。曾任教師三年,香港著名兒童文學家。何紫於1938年出生在澳門。及后,他任職教師,自1970年代開始在《華僑日報》撰寫文章,描述當時的兒童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遇到的各種挑戰。這些短篇后來結集成為《40兒童小說集》、《兒童小說新集》、《兒童小說又集》等書,從1980年代開始一直伴隨著當地的兒童成長,對香港的基礎教育有極深遠的影響。他亦是出版社山邊社的創辦人。1991年因癌癥病逝。
結構梳理
句子分析
如何理解“這一堂課好像過得特別快,一下子就聽到了下課鐘聲”這句話?
這句話寫了“我”的感受,其實時間過得并沒有那么快,只是“我”對語文產生了興趣,所以才會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一下子”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突出表現了“我”不想下課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語文態度的轉變。
中心思想
本文講述了陳小允要隨家人移民到中美洲,對語文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的事,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寫作練筆
如果你是陳小允,你想對這樣一群可愛的老師和同學說些什么?
示例: 我一定不會忘記母語,一定好好學習語文,我更不會忘記你們對我的關懷。
內容梳理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我”以前不喜歡語文課,臨近移民,在老師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國語言的美好,決心自修語文。
2.“有誰知道我心里的痛!唉……完全不同的外語教育了。”這兩句話是對陳小允的什么描寫?表現了他的什么心情?
心理描寫。 懊悔、自責。
3. 陳小允對語文課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
對于語文課,陳小允由開始的不喜歡到后來的喜歡,最后因知道自己無法再學習語文而難過、悲傷。
積累拓展
1.熱愛祖國的名言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列寧)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讀書!(周恩來)
中國惟有國魂是最可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人才真有進步。( 魯迅)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2.課后查找一些海外華僑不忘學習國語的事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寫作參考
1.“有誰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語文課,在我深深喜愛上你的時候,我就要離開你了,我將要接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外語教育了。”這是什么寫作方法?
以獨白的方式直接而強烈地表達內心的情感。
課文記敘了主人公“我”在即將離開祖國時對語文課產生的情感和態度變化,細膩而真實地傳達出“我”或悲傷、或焦慮、或自責、或欣喜、或感動的情感狀態,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母語的熱愛,表達了對祖國的依依不舍之情。文章用幾個具體事例寫出了“我”對語文課的情感變化,讀起來非常真實自然。
2.文章在描寫“我”對語文課的情感和態度時,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讓讀者發現“我”正在發生的改變,產生閱讀的興趣;同時,作者還從第一人稱的視角,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傳達人物豐富的情感,讀來既讓人覺得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征,又能產生共鳴。這樣的寫法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的習作當中。
3.襯托法——寫人物,不正面或直接描寫,而通過他人的語言或行為表現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