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解釋一下
yàmiáozhùzhǎng
26.揠 苗 助 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①,芒芒然歸②,謂其人曰③:“今日病矣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⑤,苗則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⑦。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⑧;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⑨,而又害之。
(課文根據《孟子·公孫丑上》改寫。二下p58)
【注釋】
①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長(zhǎng):生長,成長。揠(yà):拔。
②茫茫然:疲憊不堪的樣子。歸:回家。
③謂:對,告訴。其人:他家里的人。
④病:疲勞,困苦,精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
⑤趨:快步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⑦寡:少。
⑧耘苗:給苗鋤草。
⑨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處。
【說說意思】
宋國有個人憂慮他的禾苗不長高,就去拔高了禾苗的人,十分疲勞地回到家里,對他家里的人說:“今天太累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快步跑到田里查看禾苗,禾苗都已經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是很少的。以為養護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為了幫助禾苗生長,而去拔高禾苗生長,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是害了禾苗。
【誦讀點撥】
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只有按照客觀規律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會受到懲罰。
【拓展閱讀】
小港渡者①
庚寅冬②,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③。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④。”予慍為戲⑤。趨行及半,小奚仆⑥,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⑦。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⑧。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⑨,其猶是也夫!
[注釋]
①作者為清代文學家周容。周容(1619-1679年),字茂三,浙江鄞縣人。明亡后不仕清朝,剃發為僧,周游天下。
②庚寅:順治七年(1650年)。
③小奚:童仆。木簡:這里指木板。
④闔:合、關,關閉。
⑤慍(yùn):含怒、生氣。
⑥撲:跌倒。
⑦牡:門閂,鎖簧。下:上鎖。
⑧爽然:若有所思的樣子。近道:有些道理。道,道理
⑨其:大概。
[說說意思]
順治七年冬,我從河岸一小碼頭上岸,吩咐小書僮背上用夾板捆扎好的一疊書相隨,要去蛟州城。這時西邊的太陽已經落山,薄霧晚煙纏繞于樹枝梢頭,遠望縣城,大約有二里路程。于是順便向擺渡船工問道:“到城南門,現在趕路,還來得及進城嗎?”那位擺渡者仔細打量小書僮,回答說:“如果穩步慢走,還能進得城,要是急忙趕路,城門則已關閉。”我聽了不覺動氣,認為他的話是戲弄人。我們二人于是腳步匆匆、奮力奔走,行至半路,小書僮摔一跤,捆書的繩子斷了,書籍散亂一地,小書僮坐在地上哭了起來。待到將書理齊捆好,前方的城門已經下鎖。此時,一種茫然若失之感襲上心頭,我忽然覺得先前擺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于求成、魯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敗,最終大都類似我這種日暮途窮而無所歸宿的結局。
[談談理解]
古人說:“欲速則不達。”凡事操之過急,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背背練練]
欲( )則不達。(《論語·子路》)
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