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什么大什么四字成語,大什么大什么四字成語ABAB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內容博大精深,語言搖曳多姿。成語用的恰當,能使語言簡潔、生動,有更強的說服力,成語有好多來自于神話故事、歷史典故、寓言故事等。中國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發音】ài hè shī zhòng
【釋義】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魏,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
【示例】近幾年有好多官員因為個人愛好最后把烏紗帽都玩丟了,大有效仿古代衛懿公愛鶴失眾的味道。
【發音】ài lǐ cún yáng
【釋義】由于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出處】《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示例】本朝監學之法,雖參以天下之士,而于國子加厚矣。蓋愛禮存羊,以有待也。(宋·陳亮《國子》)
【發音】bá shù xún gēn
【釋義】比喻追究到底。
【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晉人,你可也休將咱盤問,則管里絮叨叨拔樹尋根。”
【示例】雪娥恐怕西門慶來家拔樹尋根,歸罪于己,在上房打磨。(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六回)
【發音】bá xī zhuó xiàng
【釋義】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眾的人。
【出處】宋·王洋《與丞相論鄭武子狀》:“敕局數人,其間固有拔犀擢象見稱一時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注意,鮮如克(鄭武子)。”
【示例】既然要人任人唯親,又怎能做到拔犀擢象呢?
【發音】cán gāo shèng fù
【釋義】殘:剩余;膏:油脂;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
【出處】《新唐書·杜甫傳贊》:“唐詩人杜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示例】君之文非不如人,今彼籍吾殘膏剩馥者,取青紫如撿薺。 ◎明·宋廉《梅府君墓志銘》
【發音】cán gēng lěng zhì
【釋義】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出處】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示例】做人不可攀結權貴,靠人施舍,以受殘羹冷炙之辱。
【發音】dà chù luò mò
【釋義】落墨:落筆。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
【出處】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手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
【示例】我們為人處事要從大處落墨,不能只顧眼前。
【發音】dà chù zhuó mò
【釋義】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手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
【示例】研討會發言踴躍,一致認為,《歸去來兮》以正確的歷史觀為統領,從大處著墨寫春秋,高屋建瓴地審視史實,觀照現實。
【發音】ēn dé rú shān
【釋義】比喻恩德極為深生。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壽禪師兩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無可圖報。”
【示例】你對我恩德如山,我不知如何報答。
【發音】ēn duàn yì jué
【釋義】感情破裂。多指夫妻離異。
【出處】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咱兩個思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示例】你們夫妻間并沒有到恩斷義絕的地步,干嗎離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