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工作經驗怎么寫,檢驗工作經驗怎么寫好
我是一個80后,84年出生,出生時恰逢大雪,過小年。國家層面還是計劃生育,屬于偷偷摸摸生出來了,還被罰了2000元,在當年,相當于現在的20萬吧?聽父母講是東借西借、賣了半頭豬交的罰款。
開頭寫這段,是說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祖輩都是務農,不管是上學、職場 、結婚、買房、生子,全靠自己。但也非常感謝有個樸實的父母和生活經歷,塑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性格。
人逢中年,馬上步入40,回顧個人以往的生活,總體還是比較滿意的。現在工作穩定了,有了些許閑余時光,想寫寫自己職場的回憶錄。等老了,可以翻出來看看。由于時間是閑的,所以只能每天寫一點點,打發一下時間,也對個人職場生涯做一下總結和復盤。
2006年大專畢業,畢業后和小叔子來到昆山,開始了自己真正的職業生涯。
【第一家公司,民營企業】
記得我是2006年剛到昆山,身上500塊錢,和小叔一起租在一個民房,15平米左右。沒有空調,還漏雨。沒有自來水,用的是房東的井水。當時感覺不到艱苦,因為周邊所有的打工者都是一樣。
當時在昆山找工作還是非常困難,進工廠需要通過中介。那個時候網上招聘還沒那么方便。往往一個職位需要好多個應聘者。我剛到昆山,由于身上錢不多,為了快速找到工作,就交了300塊錢找了家中介。中介帶我去了一家日資的電子廠,去了填表,面試,結果人家說優先女孩子,沒有錄取。
第二天,又帶去了一家民營企業,做開關電氣的,記件制,去了30多個人,我很幸運的進廠了。由于從農村剛出來找工作,當時可選擇的不多,就進入了這家工廠。計件制,沒有底薪,屬于車間一線的工人。
總算工作還很順利,初入職場。不要過多的挑剔,先養活自己最主要,當時就是這么想的,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進第一家公司完全是為了養活自己。也沒有想明白以后想做什么,進什么樣類型的企業。當時家族中也沒有高學歷的、當官或有見識的人,幫忙規劃自己的學業、職業。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當下,第一步,先養活自己最重要。
上班第一天,有20多個新入職的員工,男女都有,但都是20多歲。有個女班長來教我們,第一份工作是給開關上的按鈕貼錫紙,再把透明的三角片按到開關按鈕上。工作比較簡單,計件制,每包物料200個,做完了找班長再領取。就這樣就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當時由于是計件制,車間大部分員工都是上班14個小時以上,從早上7點多上班,一直到9-10點下班。現在想想,計件制是最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也是最簡單的管理方式。
當時管理也比較簡單,發物料,收半成品,檢測,入庫,算工資。沒有額外的獎勵,純計件。每天掙多少錢,都一清二楚。記得當時中午很多女孩子都不吃午飯,啃個面包接著干活。
就這樣干了一個月,當時掙了800多塊錢。由于剛開始不熟悉,效率非常慢。后來慢慢提升上來了,在當時算是中等。但在新人中,效率和質量是最高的。當時的班長對我還特別照顧,因為我不多言,踏實肯干,也從不挑剔,非常配合她的工作,彼此都非常欣賞。
個人步入職場第一個崗位就是一線操作員,做著最簡單的計件工作。但由于表現突出,覺得班長、主任的認可。一個月以后,倉庫缺人,班長就立馬推薦我去倉庫。就這樣,上班第二個月,我就從一線工作調到了倉庫,變成了一個倉管員。工資變成了計時制,底薪760元,加上加班費,一個月可以掙1100左右。
(未完待續,由于時間比較零碎,也沒時間整理,純屬于自己瞎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