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申請書部隊武警;武警班長申請書范文
今年以來,武警山東總隊強力推進“四心工程”,扎實做好經常性思想和心理工作落實。
知心、穩心、強心、暖心就像是四把金鑰匙,解開了一個個扣在官兵思想上的鎖,透過堅硬的外殼,直擊官兵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打造了良好的官兵關系,營造了拴心留人的溫馨氛圍。
今天的《“四心”小故事》專欄繼續為您講述發生在基層官兵中的“暖心”兵事。
小陳是聊城支隊一名上等兵,入伍前有一段在地方打工的經歷,養成了懶散、隨性和愛說牢騷話的壞習慣。
來到部隊后,他對部隊的條令約束以及班長的管教顯得十分不適應,即使經過一個新兵連的磨練,依然是我行我素的樣子,沒有多大改觀。
照他的話說,自己自由慣了,什么場面都見多,在外面混的都不賴,選擇當兵純屬被逼無奈,兩年退伍是鐵定的打算,所以也抱定了“一混到底”的態度。
這儼然就是“真正男子漢”第一季中的“刺頭兵”袁弘,像野馬一樣的任性脾氣讓所有的班長骨干都很頭疼。要求多、意見多、狀況多,小陳成了軍中“新三多。
也許就是命中注定,像袁弘遇到“暖男”班長王金武一樣,“刺頭兵”小陳也遇到了他的“暖男”班長許洪政。
許洪政入伍第七個年頭了,由于好學上進、能力突出,第二年就當了副班長,之后當然是一步步走上班長骨干的道路,始終堅守信仰,像習主席說的那樣,不忘初心。在帶兵的理念上,始終跟進中隊黨支部決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支隊給基層主官開會,談到帶兵問題,不離一個“情”字,一個有溫度的部隊環境、官兵關系,才能給戰士家的溫暖,以情感化,才能讓問題兵回頭。
面對性格孤僻、倔強的小陳,許洪政還是從“情”入手,雖說是老套路,但是老許開創了新招數。他時不時就找小陳嘮嘮嗑,故意避開部隊繁瑣條例,不給他思想壓力,不問他的弱項,專挑他的長處。
小陳雖然學習一般,但是愛玩的天性讓他的思維特別活躍,創新的點子特別多,許洪政清楚的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推薦他當上了團支部的文娛體育委員,組織各項文體活動。
于是,大家慢慢的看到了一個忙忙碌碌策劃的身影,少了一個“刺頭兵”,多了一個“大忙人”。
時間長了,逐漸找到歸屬感的小陳“新三多”脾氣收斂了不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他慢慢地與隊長指導員、戰友都打開了心扉,大家提起他來也多了夸贊,少了冷眼。
小陳還有一個愛好,是個電腦迷,班長老許就向中隊黨支部建議,讓小陳參加了三級網維護員培訓,投其所好,讓他充分發揮特長,找到樂趣。掌握了實用技能,也增強了自信。
轉眼兩年快要過去,曾經的刺頭兵在中隊黨支部和班長的用情幫帶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個鐵了心要兩年退伍的戰士,卻在預提指揮士官培訓前報了名,還莊嚴的向黨組織遞上了人生第一份入黨申請書。
有溫度,鐵樹也能開花。
這樣的結果其實并不意外,中隊一開始就掌握了小陳的心理,特別制定了成長路線圖,一步一步按照預先的設想,幫助“刺頭兵”實現華麗逆襲。
不光是小陳,每名官兵的求知成才愿望都在黨支部的計劃清單里,保證了戰士們軍旅生涯的每一步都不白走。
在這樣的“暖心”環境下,想考學的戰士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想學技術的戰士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培訓,各項素質全面的戰士走向了班長骨干的道路,有的人入了黨,有的人立了功,有的家庭有困難的得到了相應的資助......這些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每名官兵在部隊生活的都越來越有奔頭。
“組織從沒有放棄我,我就應當多奉獻”的思想成了主流,不管入伍前是怎樣的“社會”,入伍后是怎樣的“不羈”,走進了這個大家庭,都有資格享受其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