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蔣干最后下場—蔣干的結局是什么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蔣干盜書”章節中,把蔣干描寫成了一個行為猥瑣,飽受周瑜愚弄的角色。
事實上,歷史人物蔣干是一位風度翩翩的江南名士,著名的辯論大師。
《江表傳》記載:“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p>
蔣干,字子翼,九江(今屬安徽壽縣)人,不僅姿容俊美,而且伶牙俐齒,能言善辯,在江淮之間,無人可以和蔣干匹敵。
“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游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干往見瑜。”
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才氣,于是秘密來到揚州,派遣九江人蔣干去游說周瑜,希望周瑜能背棄孫權,投入自己的陣營。
蔣干身著布衣葛巾,以私人身份拜見了周瑜。
周瑜出門迎接客人,開門見山說了一句:“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子翼你辛苦了,大老遠跋山涉水而來,是不是給曹操做說客啊?
蔣干被一語道破,很尷尬,于是辯解道:“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并觀雅規,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我和你都是揚州同鄉,很久沒見面了,聽說你現在混得不錯,想和你敘敘舊,欣賞一下你儒雅的風范,你卻說我是說客,這也太扯了吧?
周瑜呵呵一笑:“我雖然不如音樂大師夔、師曠可以聽弦賞音,但弦外之音還是能聽得出來的?!?/p>
“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p>
隨后,兩人寒暄一番,攜手一同宴飲。
“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蔣干很知趣地不再言語,回去之后,向曹操稱贊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辭所能離間說服的,勸曹操放棄招降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