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題目的作文最好寫—什么作文題目比較好
看過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學生整個小學和初中作文的素材都差不多,都是寫扶老奶奶過馬路,他可以把這件事情裝在“遇見”“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風景在路上”“送給你,我的感嘆號”“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等不同的作文里,而且也不違和。
這是典型的“取巧”,造成的后果就是“素材陳舊”“文章沒有新意”“老生常談”等。
為了讓作文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們有必要多儲備一些素材,在選材時要打開思路,要有“巧思”。總的來說,要展現自己選材構思上的才華。
要是作文題目是“遇見____”,你會在橫線上填什么?
是填花草樹木,表達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嗎?是寫親友師長,贊美美好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嗎?是寫科學家、娛樂明星,表現偶像的光彩與力量嗎?還是填“幸福”“愛”“美好”等詞語,洋洋灑灑地寫出對生活的感悟?
都可以的,還能不能寫點不一樣的?下面這篇中考滿分作文就很不一樣。為了便于比較,這里多放一篇。大家看看哪一篇更好。
我們先來看一篇平時作文《這個秋天我遇見了你》。
本文“遇見”的對象是“老師”。全文主要寫了老師的親切有活力、積極樂觀、樸素淡雅、講課能深入淺出、能傾聽學生的心聲等特點。寫自己的老師,選材貼近生活;寫老師的穿著打扮、上課風格、為人處事等,選材也很典型。
文章的思路明晰,從相識到相處再到了解,從敘述描寫到抒情議論,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觀察細致,語言比較優美自然。文章寫了老師的穿著打扮,寫了老師講課活潑生動等等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的外在和氣質的美好,也看到了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學生的關愛呵護,等等這些都得益于小作者細致的觀察、清新自然的文筆、真誠的作文態度。
本文的不足和優點一樣明顯,就是內容不夠充實,抒情議論有些喧賓奪主,比如,文中說老師“積極樂觀”那里,只寫了老師打扮時尚,后者不足以支撐前者,還說“老師思想很先進”,卻沒有事實來支撐,就顯得比較空洞。
現在來看這篇中考作文《遇見》。
此文“遇見”的對象是“史鐵生”,而“我”就是史鐵生在生病期間遇見的“地壇”。不錯,本文選材來自史鐵生的著名散文《我與地壇》。這個選材在中考考場上很可能是獨一份的,能讓人眼前一亮。
再看全文思路。以“地壇”為第一人稱講述,從“我”遇見了史鐵生寫到了解史鐵生,再寫到發現彼此欣賞、靈魂契合,逐層推進,思路清晰,和原文也很契合,只是換了個角度。
作者的表達能力也相當優秀。雖然文中的很多語言直接來自原文,但讀者讀起來仍然感覺在看一篇全新的文章,也不會覺得上下文哪里不連貫,這就得益于作者對原文非同一般的喜愛以及不凡的語言組織能力。
文章多次點題,開頭說“直到我遇見了他”,結尾說“感謝時光,讓我遇見了他”,首尾呼應,有始有終,這也完全符合考場作文的結構。
有幾處特別驚艷。一處是開頭,“我已經活了400多歲了”,特別有時空穿越感,一下子就把人帶入到了一個幽深、神秘、深沉的氛圍中去了;還有一處,“后來,他便常常來我這里,在陽光下,抑或在雨后,與我無言地對話”,這里寫的明明是地壇和史鐵生,但又好像寫的是作者自己,他也是這樣的人吧,心有千千結,又不甘落寞下去,從文字中能感受到作者其人,這種感覺很奇妙。
有人說這樣的作文不夠質樸,不夠生活化,太理想化。但文章不只有一種寫法,這樣挺好的。
看出來我更喜歡哪一篇了吧,是的,我也很喜歡史鐵生呢,再說,本文確實很有新意,很有才華,也切題。
你更喜歡哪一篇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