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學生創業 > 正文

    莎士比亞相當于中國的誰—莎士比亞厲害嗎

    莎士比亞與他的"中年危機"

    原創 黨偉 中年客

    莎士比亞相當于中國的誰—莎士比亞厲害嗎

    中年客的社群里,每周會邀請群友做關于“中年發展與心靈成長”方向的輕分享。今天我們將為大家推薦群友黨偉“從莎士比亞文學傳記角度看待中年議題”的分享。

    黨偉是東北師范大學在讀博士生,從事莎士比亞研究與文化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哈佛大學英文系訪問,期間由新歷史主義創始人、莎士比亞專家Stephen Greenblatt教授進行指導。在研項目為中國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發表論文數篇。現任教于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授英國文學、寫作等課程。

    ?MEETSOUL紐約編輯部

    以下為分享整理。

    中年客: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黨偉老師為我們做關于“從莎士比亞文學傳記角度看待中年議題”的分享。黨老師,您能分享一下與“中年客”是如何結緣的嗎?

    在哈佛訪學的時候,除了每學期選修4到5門課以外,我還經常參加各種學術報告和沙龍活動,拓展自己視野。在參加哈佛沙龍的時候結識了創辦者王開元先生。5.13號,看到李劍雄在哈佛沙龍群里的公告,探討的話題都是我剛剛經歷過的,也非常感興趣的,就關注并加入了這個社群。

    中年客:您能分享一些最近在關注的有關中年發展與心靈成長的內容嗎?

    在我正式分享之前,我給大家播放一段視頻,其中英國著名演員抖森朗誦了《皆大歡喜》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臺詞,它的作者莎士比亞把人的一生分為7個階段,原文如下:

    The Seven Ages of Man

    (from As You Like It, II, vii)

    by William Shakespeare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At first the infant,

    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 with his satchel

    And shining morning face, creeping like snail

    Unwillingly to school. And then the lover,

    Sighing like furnace, with a woeful ballad

    Made to his mistress' eyebrow. Then a soldier,

    Full of strange oaths, and bearded like the pard,

    Jealous in honour, sudden and quick in quarrel,

    Seeking the bubble reputation

    Even in the cannon's mouth. And then the justice,

    In fair round belly with good capon lin'd,

    With eyes severe and beard of formal cut,

    Full of wise saws and modern instances;

    And so he plays his part. The sixth age shifts

    Into the lean and slipper'd pantaloon,

    With spectacles on nose and pouch on side;

    His youthful hose, well sav'd, a world too wide

    For his shrunk shank; and his big manly voice,

    Turning again toward childish treble, pipes

    And whistles in his sound. Last scene of all,

    That ends this strange eventful history,

    Is second childishness and mere oblivion;

    Sans teeth, sans eyes, sans taste, sans everything.

    翻譯家朱生豪先生將這段翻譯為:

    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

    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他的表演可以分為七個時期。最初是嬰孩,

    在保姆的懷中啼哭嘔吐。

    然后是背著書包、滿臉紅光的學童,

    蝸牛一樣慢騰騰地拖著腳步,不情愿地嗚咽著上學堂。

    然后是情人,像爐灶一樣嘆著氣,寫了一首悲哀的詩歌詠著

    他戀人的眉毛。

    然后是一個軍人,滿口發著古怪的誓,胡須長得像豹子一樣,愛惜著名譽,動不動就要打架,在炮口上尋求著泡沫一樣的榮名。然后是法官,胖胖圓圓的肚子塞滿了閹雞,凜然的眼光,整潔的胡須,滿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談;

    他這樣扮了他的一個角色。

    第六個時期變成了精瘦的趿著拖鞋的龍鐘老叟,鼻子上架著

    眼鏡,腰邊懸著錢袋;

    他那年輕時候節省下來的長襪子套在他皺癟的小腿上顯得寬大異常;

    他那朗朗的男子的口音又變成了孩子似的尖聲,像是吹著風笛和哨子。

    終結著這段古怪的多事的歷史的最后一場,是孩提時代的再現,全然的遺忘,沒有牙齒,沒有眼睛,沒有口味,沒有一切。

    我在哈佛大學訪學期間是做莎士比亞研究的。和各位相比,我的經歷非常簡單,作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我的人生閱歷尚淺,所以與其講我個人的經歷,不如基于我的專業嘗試講講莎士比亞是如何應對“中年危機”的,這也是一個讓大家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和全球的人瞬間聊起來的話題。由于分享準備得比較倉促,從文學批評的角度看,很多思考還不成熟,還請各位見諒。

    由于目前我教育部在研項目的對象是莎士比亞傳記形象,所以我腦子里常常充斥著各種有關莎士比亞的故事。提起英語世界的文化符號,英國的文豪莎士比亞可謂當之無愧。可是,400年后的我們可能想不到,他可不是出道即紅,年輕的莎士比亞曾經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演員,事業稍有起色就被同時代的作家Robert Greene嘲笑為借別人羽毛裝飾自己的“暴發戶”,不懂拉丁文和希臘語,那么這樣一個小鎮青年是如何逆襲成長為世界文壇巨擘的呢?每個關注莎士比亞甚至關注文學史的人都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我自然也不例外,遺憾的是,莎士比亞的生平記述在其逝世一個世紀后才出現,很多資料沒有及時得到搜集和整理,他的人生許多重要階段的情況已經無從得知,400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莎士比亞研究者們。

    在看過記錄片《中年客》后,我很自然地對“莎士比亞與他的中年危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想自己讀過的文獻,我發現正如Shapiro教授所言,如果我們將目光聚焦在莎士比亞人生的某一段時期,尤其是資料豐富的某一年,就能看到一個更清晰更真切的莎士比亞形象。那么沿著這個思路,莎士比亞的30+人生里有沒有哪一年或者哪幾年不僅至關重要且史料翔實呢?根據Shapiro教授的研究,1599年就是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莎士比亞35歲, 1599不僅是“異乎尋常地令人焦慮和興奮的一年,也是批評家們一致認可的在莎士比亞成為偉大作家過程中的決定性一年 (the decisive one)”。

    我研究的文本說起來和我們記錄片里的各位還有一點淵源:《1599:莎士比亞生命中的一年》(A Year in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1599,以下簡稱《1599》)的作者就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詹姆斯·夏皮羅(James Shapiro)。Shapiro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文系從事莎士比亞教學三十余年,是當代莎士比亞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他的這部莎士比亞傳記第一次放棄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傳記寫作手法,把目光集中在單獨一年,專業性高,可讀性強,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學界同行和普通讀者的廣泛贊譽,先后斬獲了英國最佳非虛構作品獎和劇場圖書獎兩項大獎。

    《1599》的序幕描繪了1598年12月28日雪夜莎士比亞所在的劇團全副武裝去拆除索迪治劇場的場景,點明當晚的成敗決定著莎士比亞的命運,若此次行動失敗,留給他的選擇將會非常有限,“這一晚,莎士比亞站在事業的十字路口”。我想我們都有這種體驗,事業的變動與選擇幾乎是每個中年客無法避開的問題,是選擇一條容易的路按部就班繼續走下去,還是嘗試新的挑戰?我們的莎士比亞是怎么選擇的?他的選擇給了我們哪些啟示?400年后的今天他的經驗還適用嗎?

    我的答案是,適用。Ben Johnson對莎士比亞的那句經典評價—“他不僅屬于自己的時代,也屬于所有的時代”—可謂一語中的。

    首先,莎士比亞對自己職業的熱情沒有因為進入中年而有絲毫減少,相反,他沒有一絲懈怠,非常專注地投入創作,不斷地復盤自己的作品,反復思考,反復修改。給大家舉個例子,在《1599》中,Shapiro筆下35歲的莎士比亞總是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各種社交邀請,全身心投入工作:上午彩排,下午在劇場演出,晚上和雇傭作家討論新劇本、決定演出劇目。在這一年的創作中,既勤奮又極具天賦的莎士比亞不僅成功創造了大量新詞(在《哈姆雷特》他一口氣創作了600個新詞),而且使用了重言、內心獨白等手法來適應他超凡的想象力,成為同時代作家效仿的對象。就連我們矜持的傳記作者都不禁感慨“如果莎士比亞在1599年陷入愛河,那他一定是與文字相愛。”當然,熱愛某項事業并不代表做起來毫不費力,Ben Johnson認為,即使對于語言大師莎士比亞來說,寫作也是痛苦的,莎士比亞的偉大不僅來源于他的語言天賦,更多的是來自他的筆耕不輟和精益求精。年齡沒有澆滅他內心的熱愛,反而推動他更勤奮,更專注,最大限度地發揮著自己的才華。

    其次,撕掉了年齡標簽的莎士比亞敢于直面各種壓力和挑戰。由于瘟疫、難產、饑荒等因素,16世紀人的平均壽命僅有45歲,職業劇作家基本沒有超過40歲的,而1599年的莎士比亞已經35歲,不算是通常意義上的黃金創作年齡。當莎士比亞劇團在圣誕夜執行拆除舊劇院并“偷走”木材為建新劇場準備時,Shapiro教授推測說:“這一夜,莎士比亞站在事業的十字路口上”。我們知道,很多選擇一旦做出,人生就會走上完全不同的路,做出選擇時的壓力可想而知。比如,此前莎士比亞常常與其他劇作家合寫劇本,現在他開始考慮獨立創作,但是肉眼可見的困難就非常多:首先,按照Shapiro教授的研究,當時的戲劇創作正處在青黃不接的狀態,圈內高質量的交流很有限。1597年后,Kyd, Malowe, Greene, Lyle等知名劇作家相繼離世,Ben Johnson等新人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聲音。我們知道,無敵是孤獨的,嚴重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很難推動一個人邁上新臺階。其次,創作難,但是戲劇市場的需求卻空前高漲,劇場每周要有五場演出,接待15,000名觀眾,莎士比亞面對的是最有經驗的觀眾,而他此前擅長的喜劇和英國歷史劇創作卻遭遇瓶頸期。他不僅要實現內容和技巧的創新,還要考慮同時滿足上層貴族和下層民眾的口味。這么多困難,人到中年的他要不要選一條更容易的路?比如說,他完全可以效仿他的同輩Spencer通過寫詩名利雙收,畢竟這對已經在詩歌上取得成就的莎士比亞來說不是難事, 連出版商盜用他名字出版詩集的都非常暢銷,可見他在詩壇是有呼聲的。但是中年莎士比亞心之所向的是通過戲劇展示時代的焦慮與共識。所以,眼前的困難、障礙沒有讓他在藝術創作上屈服,反而推動著他不斷打破規則。1599年,他砍掉了當時如日中天以插科打諢為主要特色的吉格舞(jig),毅然與當時大紅大紫卻總是即興表演不按劇本出牌的丑角坎普(Will Kemp)決裂,牢牢抓住在劇場的話語權,從此奠定了劇作家掌控劇場的地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角色。在三月上演的《亨利五世》中,莎士比亞首次要求觀眾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將劇作家和觀眾定位為“伙伴關系”,開始培養能夠適應復雜劇本的觀眾。“中年人”這個年齡標簽沒有讓他循規蹈矩,失去勇氣,反而推動他重新定義了自己的行業。

    第三,即使是中年,莎士比亞依然對新鮮事物保持著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創作可能。劇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新媒體,就像今天互聯網短視頻的直播平臺,屬于新興的娛樂產業。莎士比亞抓住了機會,熱情擁抱了這個新鮮事物。就像Shapiro教授指出的那樣,1599年,他以70英鎊入股涉及法律糾紛的環球劇場,展示出非凡的膽識和魄力。要知道,當時一個作家一部劇的收入僅為6英鎊,一個白班零工的年收入不過10英磅,所以這筆投資對于當時的作家群體來說數目相當可觀。莎士比亞為籌措這筆資金不僅要壓上所有的積蓄,還要借貸。更何況在當時,投資戲劇的諸多潛在風險,在此前兩年,瘟疫、戰亂、火災等不可預料的因素經常使一個蒸蒸日上的劇場被迫關閉,樞密院(the Privy Council)變化無常的政策也常常使劇院面臨絕境。在這樣的情況下,莎士比亞做出這筆天使投資,成為英國史上第一批入股劇院的演員股東,其勇氣令人感佩。從此,宗教改革帶來的文化真空地帶迅速被作為新興娛樂產業的劇場所填補,作為劇場的重要股東,中年的莎士比亞與他的環球劇場互相成就,達到巔峰。

    最后一點,莎士比亞掌握了大概率只有中年人才有的智慧,能夠完美平衡原則與妥協。對莎士比亞來說,文學作品或是提出問題,或是對現實的想象性解決。就像Shapiro在《1599》中用大量篇幅談到的,伊麗莎白時代的審查制度非常嚴苛,稍有不慎劇場就會遭到查封,相關人員還會有牢獄之災。所以莎士比亞在討論敏感的政治社會問題時,“總是不露痕跡地把自己的政治立場隱藏起來”。比如, Shapiro教授筆下的莎士比亞用《亨利五世》隱喻現實中Essex出兵愛爾蘭時,采用了多重視角,既沒有主戰,也沒有反戰,而是使用幕間劇透下一幕情節的方式制造了官方宣傳和觀眾親眼看到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加大張力。像每個中年客一樣,隨著生命的長度拉長,擁有的越來越多,兩難和糾結也就越來越多,我們的莎士比亞也一樣,如果他不寫時事會丟掉觀眾,直接寫會因為審查丟了飯碗,所以他走了中間道路:把伊麗莎白無子嗣對英國國運的擔憂、對民主和暴政的理解、對統治者熱衷得到大眾的喜愛的觀察、對審查制度和鎮壓反對者的聲音等諸多時事全部放置在古羅馬框架下討論。在1599年《愷撒》的創作中,他爐火純青地運用戲劇平衡結構,不偏不倚地表達各方觀點。所有這些操作讓他避免了遭遇與同時代作家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可能是被暗殺)、海伍德(Hayward)(作品被禁并焚燒)、基德(Thomas Kyd)(入獄被嚴刑拷打)、瓊森(Ben Jonson)(因劇本入獄一年)等人相同的命運。

    羅馬尼亞詩人魯布拉說:“所有科學家加在一起才能開辟一個世界;一個哲學家就足以開辟一個世界;而一個詩人卻能開辟許多世界。” 看過我們的記錄片,我嘗試換一個角度重讀Shapiro教授的這部《1599》,看到了中年的詩人、劇作家莎士比亞開創了很多個世界,有理想的,也有現實的。我曾經覺得只要有好奇心,有一往無前的勇氣,保持學習探索的狀態,30+的我們就是青年。但是客觀從生理上講,我們的身體的確進入中年,所以我想我們可以和詩人一樣,開辟很多心理世界,比如當面對心里的熱情和夢想時,我們是青年;當面對現實中外在的責任和承擔時,我們是“中年客”,是中流砥柱,要拿出我們這個年齡該有的擔當。

    中年客:謝謝黨老師對莎士比亞的深刻解讀與分享,也給我們看待“中年發展和心靈成長”非常新穎的角度。同時,您有什么推薦給大家閱讀的書籍嗎?

    《1599:莎士比亞生命中的一年》(A Year in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1599,)(是我本次分享的主要依托)

    《俗世威爾—莎士比亞新傳》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如果大家打算讀一讀莎士比亞傳記,這本拿獎拿到手軟的傳記一定會讓你愛不釋手)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

    中年客:結束了哈佛的訪學之后,您回到國內有什么新的發現與思考嗎?

    回國之后,很多人都問我在哈佛訪學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想可能是那種永遠保持好奇心和心里的熱情吧。我回國之后在教授大二的寫作課程,我發現我們的學生才20歲,眼睛里就失去了對知識的那種渴望,失去了光。我希望自己能點燃他們內心的渴望。于是我做了一個寫作創意項目,具體的做法很簡單,我每天公布一個關鍵詞,大家針對這個關鍵詞進行自由聯想,形成文字,培養大家從細節入手深入思考,學會更好地表達。

    我昨天給學生的題目是秋千,有人根據這個關鍵詞寫出了以下這段話,作為我今晚分享的結尾與大家共勉:

    “如果你沒有蕩過秋千,我勸你無論如何都要去試一次,那可能是最低成本的體會失控的感覺。反正我每一次蕩秋千,當秋千高高的飄上最高點的時候,我總有一種要完蛋的感覺,終于等到秋千落下來,等到自己對大地觸腳可及的時候,心才能夠安定下來。

    可能是基于這種恐懼,我很少玩蕩秋千的游戲,但是人生起起落落就猶如秋千一樣,當你處在最低點的時候渴望最高點,當你在最高點的時候又懼怕摔下來,我覺得這樣挺好,處在最低點的時候有上進心,處在最高點的時候有敬畏心。

    當你第一次坐上秋千時,你會本能的向后看一看,然后詢問自己的父母或者是伙伴:你能推我一下嗎?

    于是不管是誰推了我們一下,秋千就開始飛起來,人生中,這個推了你一下的人,有可能就是給了你第一桶金的人。對于這樣的人我們要心存感激,而且有可能他們還會站在你的身后,以防你從高處跌落時身后無人,但是我們也要警惕那些一直把我們推上最高點,然后突然撤離的人,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刻,這樣的人都非常可怕,不能把你的后背交給這種人,有時候我們寧肯不起飛,也不要去冒險。

    當秋千起飛之后,你能緊緊抓住的也只有左右兩根繩子,這個時候無論別人對你說什么,無論對你做什么樣的承諾和希望或者是懇求,但是這兩個繩子你絕對都不要松手,這兩個繩子一個叫儲蓄,一個叫健康。

    要學會把秋千的每一次起飛都當做最后一次能達到的高點,因為那可能是我們今后人生中無法再達到的高光時刻,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兒,欣賞在平地無法看到的人生,同時積蓄力量為下一次起飛做好準備。

    毫無疑問,秋千無論飛得再高,最后會靜止下來,此時你還可以坐在秋千上,如果你正在享受天倫之樂,你可以告訴他們你曾經達到的高度,雖然他們可能覺得你在吹牛,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那個高度上你看到的東西有多美。

    V字型的人生讓人羨慕,但是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無限循環的W,秋千最終會靜止在最低點,但愿你能夠最大可能地保持在高點,這樣的話,你的后代才能從你的位置沖向更高的位置,有的人生來已在云霄,而我們還在利用秋千向上攀爬。

    Follow-up:這個創意項目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后來我和學生們還成立了文字編輯和美編團隊,把精彩的文字放在到我們的公眾號(“文學大爆炸”)里,每周一到周六更新,歡迎各位參與。人到中年,看過很多,也淡然很多,如何保持對生活的新鮮感?作為文學專業的我想到了“陌生化”。上世紀30年代,俄國形式主義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概念,他的一段話經常被引用:“藝術之所以存在,就是為讓人恢復對生活的感覺,讓人感受事物,使石頭顯示出石頭的質感。藝術的目的是要人感受到事物,而不僅僅是知道。藝術的技巧是使對象變陌生,使形式變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因為感覺過程的本身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我能想到最出名的陌生化體驗就是《百年孤獨》里布恩蒂亞第一次見識冰塊的細節:“箱子里只有一大塊透明的東西,這玩意兒中間有無數白色的細針,傍晚的霞光照到這些細針上,細針上就現出了五顏六色的星星……奧雷連諾大膽彎下腰去,把手放在冰上,可是立刻縮回手來,’這東西燙手!’”大家看,這個細節就恢復了我們對冰塊的陌生感,冰塊的質感得以顯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里,陌生化的體驗是經常會遇到的,比如我們帶遠道而來的客人參觀我們所在公司或者城市,借助參觀者的視角,我們就像重新認識了我們工作生活的地方一樣。我常開玩笑說大一新生看校園,眼睛里都是驚嘆號“!”和問號“?”,而在高年級的同學眼睛里只剩下了省略號。其實,我們作為中年客,每天頂著巨大的壓力,承擔者各自的責任,現實很容易讓我們疲憊倦怠。我們對家人,朋友,戀人,伴侶是不是也可以做“陌生化”處理?用發現的眼光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和體驗。每天針對一個關鍵詞思考寫作,是希望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司空見慣,恢復對生活的感覺,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探索和思考。如果大家感興趣,歡迎你們加入。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www.成人av.com| 日本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顶级欧美色妇xxxxx| 探花www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 可以**的网址| 成人观看网站a|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丝袜足液精子免费视频|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 |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色老头永久免费网站| 无忧传媒视频免费观看入口|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短篇丝袜乱系列集合嘉嘉|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ts人妖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大香伊蕉国产av|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