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故事讀后感受,希臘神話感想50字
傳說老鷹與夜鶯、燕子是天敵,有老鷹的地方夜鶯會停止歌唱,燕子會盤旋著離開。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關于這個傳說的來源,一個悲劇式的古希臘神話故事——《普洛克涅殺子》。
《普洛克涅殺子》(希臘神話故事) 10.5cm×12cm 2012年
——周東申
該作品題材選自希臘神話故事,講述了雅典國王的女兒普洛克涅為了報復丈夫而殺死親生兒子的故事。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長詩《變形記》轉述了這個故事情節:“她突然緊鎖起眉頭不吭聲了。她起意要干一件殘忍的事,心中升騰的憤怒促使她去干這件事。可是兒子信賴地走到她身邊,雙手抱住母親,仰起頭來想親吻她。霎時間普洛克涅的憐憫心蘇醒了,眼中涌出了淚水,她趕忙轉過臉去。可是目光接觸到妹妹,她胸中又勃發了不可抑制的狂怒。普洛克涅抓起兒子的手,將他帶到宮中稍遠的內室。她拔出利劍,掉轉身,將劍刺進兒子的胸膛。”當普洛克涅得知丈夫背叛了自己、施暴殘害自己的妹妹時,她心中的仇恨開始萌芽、生長,最終長成了參天大樹。她對母國的大愛,戰勝了自己對丈夫和兒子的小愛。因此,她義無反顧地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以報復丈夫。在這個故事中,最無辜的是普洛克涅和忒瑞俄斯之子,他眷戀、依賴著母親溫暖的懷抱,卻在母親懷中、緊緊摟著母親時,被母親一劍刺死了。
《普洛克涅殺子》 (局部)
周東申先生抓住普洛克涅緊抱兒子并將要刺死他時的瞬間,將整個故事高度濃縮在這一幀畫面之中,并用一種同情心對其進行細致地刻畫。周東申先生采用方形構圖,用寫實的具象方式,向觀眾還原了普洛克涅殺子的場景。在作品中,周東申先生著重表現了普洛克涅、菲羅墨拉(普羅克涅的妹妹)及伊提斯(普羅克涅的兒子)三個人物形象。人物周圍做工精致的柜子、落地花瓶等家具陳設,提示了故事的發生地點——忒柔斯國王的王宮寢室;菲羅墨拉剛被姐姐普洛克涅從密林中的茅舍救出,悄悄地被帶到王宮,因此她的面孔和表情是驚恐的,而其彎腰、捂嘴的動作,說明她正在跟普洛克涅談話,也或許她猜到了普洛克涅將要殺子的舉動;坐在地上精美蒲團上的普洛克涅被兒子緊緊抱住,她表情凝重、堅定、決絕,雙眸目視前方,眼中蓄滿淚水,其左手搭在腿上,半攬著兒子,右手緊握劍柄,透出一絲不忍之仁;幼小的伊提斯依偎在母親懷中,雙手緊緊抱住普洛克涅,十分天真、可愛,其清澈的目光恰好可與觀眾的目光交匯,令人心生愛憐。愛與恨,舍與不舍,殺與不殺,……多重矛盾糾纏在一起,凝重悲傷的情緒透過畫面傳遞給觀眾,引發大家深切的沉思與共鳴。一個母親為了報復丈夫,竟殺了死自己的兒子,并讓自己的丈夫吃孩子的肉。這是何等殘忍!而這又是一種絕望的痛苦,因為她們容忍不了背叛,她們的心中充滿了仇恨,只能用殺死與這個人共同的孩子來發泄仇恨。
《普洛克涅殺子》 (局部)
為了更好地將這種凝重、壓抑、心塞、悲慟的情緒傳遞給觀眾,周東申先生在具體用木刻版畫進行表現時,做了精心的設計和處理。如僅用黑白二色進行版畫創作,除了人物的面部、手部、露出的胳膊和肩膀被表現為高光形成的白外,其余主體畫面皆為細密線條形成的黑色或灰色;尤其是普洛克涅和菲羅墨拉兩人的頭發、披風和長裙,細密的線條或平行、或垂直或傾斜或蜿蜒或密密麻麻地重疊在一起,象征了普洛克涅殺子時極為糾結痛苦的心情;將垂在地上的衣裙表現得如石頭一般,這一方面增加了畫面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象征了普洛克涅和菲羅墨拉兩個人的鐵石心腸;用或大或小或白或黑或輕或重的點來平衡畫面,為人物提神,為畫面增加氛圍,使畫面更具情節性和吸引力;用具象的、精細的手法來表現畫面,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和現實感,拉近觀眾與故事中人物的距離,又表現和揭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
《普洛克涅殺子》 (局部)
周東申先生帶著一種同情心用圖像講述這個希臘神話故事,向觀眾娓娓道來那個沉重的歷史題材和故事情節。我們通過欣賞作品體會“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的美學思想,被周東申先生所傳達出的這種同情心深深感動,甚而生發出自己對畫面人物的同情心。
——云沙西河
《普洛克涅殺子》 (局部)
故事的最后,忒瑞俄斯找不到兒子,看到菲洛墨拉提著一顆血淋淋的孩子腦袋,他頓時明白了一切,馬上掀翻了餐桌,拔出劍來撲向拼命逃跑的兩姐妹。路過的天神將她們變成了鳥,一個飛進了樹林,另一個飛到屋頂上。普洛克涅變成了一只夜鶯,胸前還沾著幾滴血跡,這是留下來的印痕;菲洛墨拉變成了一只燕子,因為沒有舌頭,所以它不會鳴叫。當然,卑鄙的忒瑞俄斯也變了,變成了一只老鷹,高聳著羽毛,撅著尖尖的嘴,永遠地追趕著夜鶯和燕子,成為它們的天敵……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