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與有為的辯證關系(可為和有為的辯證關系)
語文報社
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
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
新媒體中心
聯(lián)合推出
2021年高考語文已落下帷幕,今年共有8套試卷:全國甲卷、全國乙卷、全國新高考Ⅰ卷、全國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
語文報社《語文教學通訊》編輯部與新媒體中心聯(lián)合推出高考系列評析,特別邀請全國各地特級教師、教研員對各試卷作文題目進行了深度解題與分析,即日起將陸續(xù)刊發(fā),敬請關注!
全國甲卷
費明富
河南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中國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jié)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yǎng)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題評析
一、材料啟發(fā)主題范圍
這道題材料具綜述性質,時間跨度百余年,從“五四”以來,各個時代的標志性符號都有涉及,有名的歌曲、文學、人物等多達幾十條,力爭增強材料對各種類型、性格、個性、志趣等有差異的考生都能產生觸動,能撥動他們的心弦,為考生寫作創(chuàng)設最適合的心理條件。材料起到引出主題并適度明確作文范圍的作用,對考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考生獲得的實際提示會依據(jù)考生的素養(yǎng)差異而不同,閱讀與思維素養(yǎng)越全面扎實的考生獲得越多。從《義勇軍進行曲》里,我們感受到一代代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甘愿拋頭顱、灑熱血,因為他們覺得即使犧牲生命也值得;從《沒有就沒有新中國》里,我們真切感受到中國帶領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解放、建設、復興等所立下的豐功偉績,其中多少中華好兒女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事業(yè)“可為”從而“有為”;《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所記錄的人物不同,命運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對自己的事業(yè)感受到“可為”從而“有為”,即便生命如流星,也曾經在天地之間劃下耀眼的光芒,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無論是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還是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都是我們的榜樣,敬畏自己的事業(yè),在自己的事業(yè)上高高筑起豐碑,讓我們感激涕零,讓我們高山仰止。“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這里的“陽光”是個比喻,應該是理想信念,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堅信的內在素養(yǎng)。考生作為當今最新一代青年,走上了歷史的前臺,我們也要自覺將個人奮斗的精神、美好的生涯規(guī)劃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續(xù)寫歷史,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想一想自己的“可為與有為”是不是應該有它特殊的指向、特殊的使命呢?
二、主題被陌生化處理
“可為與有為”,讓我們想到大有可為,是說自己從事的事業(yè)或自己正在干的活實質上是很有意義和價值的,這是敬業(yè)的前提,也是敬業(yè)的心。“有為”,讓我們想到大有作為,這是敬業(yè)的收獲,是敬業(yè)之功。依據(jù)曹雅欣《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關于敬業(yè)的標準看,“可為與有為”實際是敬業(yè)觀的代名詞。看一看材料中提到的那些人物,哪一個不是敬業(yè)的“標兵”?哪一個不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充滿使命感和敬畏感從而又建立了彪炳史冊的業(yè)績呢?
試題不說怎樣培育和踐行敬業(yè)觀,而是以“可為與有為”代之,這是陌生化的處理,是避免宿構的方法。當考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將陌生化的主題看破之后,考生就獲得一片光明的天地。
考前,我曾經借助“費明富名師工作室”微信公眾號,提倡考生“考前做好‘兩整理’‘兩思考’”,其中第二個思考就是:“思考——選擇幾個自認為重要的主題思考,如敬業(yè)(奮斗、寧靜、自強……)、文明(節(jié)儉、生態(tài)文明……)、學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等,重點思考這些方面的錯誤言論,寫幾段駁論性文字,如陶行知《創(chuàng)造宣言》(九年級統(tǒng)編本第五單元)中的類似文段。”
早在三月份,我應邀給王后雄《高考押題卷》撰稿《2021高考作文題懸揣》,稿件過了協(xié)議保密期后,我也將其在“費明富名師工作室”微信公眾號轉發(fā)。這里請允許我們轉呈其中的部分,這對我們認識和理解2021年全國甲卷作文題大有裨益。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奮斗就要有目標理想。牛頓說:“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奮斗,是沒有不成功的。”奮斗是成功的必需。海明威說:“這世界是個好地方,值得為它奮斗!”奮斗的理由千千萬。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奮斗者往往需要幾分呆氣……奮斗,往往與其他品質伴隨出現(xiàn),并相得益彰。
團縣委組織的“‘青年·奮斗’主題團日活動”邀請你作為教育界青年代表參加活動,發(fā)表以“青年的使命,奮斗的人生”為主題的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是我命的作文題,在“命題理由”中有這樣的陳述:“2021年高考我們認為要特別注意敬業(yè)與文明。敬業(yè)實質就是基于自己的學業(yè)、職業(yè)、事業(yè)或產業(yè)并為之奮斗;奮斗的目標與敬業(yè)者的人生規(guī)劃與理想如出一轍;奮斗取得成功就是立下敬業(yè)之功;奮斗者最好的姿態(tài)就是保持敬業(yè)之心,挺出敬業(yè)之態(tài);奮斗需要幾分呆氣,說明敬業(yè)者要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能激發(fā)我們敬業(yè)、奮斗的熱情與豪情……一句話,時代需要奮斗又為奮斗者提供機遇和動力。”這段話也是在引導考生善于化陌生為熟悉,而其最后一句話不就是“可為”的具體闡釋嗎?在“構思建議”中,我們有這樣的說法:“預設讀者,帶入問題,讓文章在解決問題中顯現(xiàn)價值與力量。與高中生談奮斗,顯然要基于我們對學業(yè)的正確理解。但是現(xiàn)實中著實有不少同學,對所學學科的價值認識膚淺片面,從而影響自己學習的動力。幫助其他同學端正學科態(tài)度,充分認識學科價值,助其增強學習的內驅力。”一個人從事一份工作、一種職業(yè)或一項事業(yè),若其對這份工作、這種職業(yè)或這項事業(yè)的價值認識越充分越重要,他從事起來的內驅力就越強,其“可為”感也就越強。
三、關系等待考生建構
“可為與有為”之下,我們總不能止于前一部分寫“可為”,后一部分寫“有為”吧。我們要將它們統(tǒng)一起來。結合前文,考生似乎可以將其統(tǒng)一在“敬業(yè)觀”名下,強調培育和踐行敬業(yè)觀,就要首先善于發(fā)現(xiàn)業(yè)之可為,也就是要有敬業(yè)之心;其次要有敬業(yè)之功。這兩個要素齊全,才真正算是有了敬業(yè)觀。有的同志,心中沒有“陽光”,沒有目標,沒有理想,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看上去也蠻辛苦的,但是沒有建立新的業(yè)績,這樣的同志平時自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們是稱不上真正具有敬業(yè)觀的人。換句話說,敬業(yè)者,心中要有目標,要為目標奮斗,達成目標也就有了敬業(yè)之功了。當然,“有為”不僅僅取決于我們的內在,還有外在環(huán)境。這里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做文章”之處,我們正走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之上,時代需要無數(shù)敬業(yè)者,也為敬業(yè)者提供了非常適宜的條件。當下,世界新冠疫情依舊肆虐,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泛政治化傾向日趨加重,我們各項事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空間不僅得不到拓展反而一定程度上受到種種力量的擠壓。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尤其需要一方面堅定“可為”的信心信念,一方面增加爭取“有為”的投入,凝聚更多的民族智慧。
即便我們擔心出現(xiàn)一個“頂頭上司”敬業(yè),會在閱卷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風險,我們也可以講明“可為”與“有為”的辯證關系。“可為”是行動前或奮斗中的認知與信念,是堅定行動的內驅力,是最終“有為”的必備條件。而“有為”則是行動的成果、奮斗的結晶,是驗證“可為”之正確的唯一標準。這是需要考生有辯證思維的能力了。當然,這不是說只要有“可為”之心就能收獲“有為”之果。其實在“有為”出現(xiàn)之前,我們還要有敬業(yè)之態(tài),奮斗之態(tài),有大量的投入,甚至任何程度都可能的犧牲。
四、去除任務驅動非本質要素
自從2015年高考以來,高考作文始終以任務驅動型作文為常態(tài)。今年這道試題還是不是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呢?若依據(jù)有些老師的標準,如時政性、情境性、實用性、評論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等,這就不是任務驅動型作文題。但是我們理解的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驅動任務包括以下內容:①寫出作者個性;②預設讀者;③強調事實與觀點的積累與應用;④熟悉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當代語境;⑤用批判、發(fā)展、聯(lián)系、辯證等眼光深度觀照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⑥能運用描寫、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根據(jù)需要文明得體地表達。參見下圖模型。
(費明富建構的作文驅動任務模型)
若依據(jù)這個模型看,我們覺得這道題是主題作文,也是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它符合驅動任務的基本構件。今年高考后,有不少語文教師感言,今年作文題有難度,以前據(jù)說有用的背背素材、練練模板等方法不再管用了。因為它對考生挖掘自身潛能潛質(若有的話)要求高,這是寫出個性的根本所在。凡是優(yōu)秀的文章,都是具有針對性的,也就是有較為明確的讀者預設。該題也不例外。這不能簡單從題面上看有無要求。至于核心價值、高階思維、表達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不是沒有,而是更集中更嚴苛了。假如考生對敬業(yè)觀比較熟悉,化陌生為熟悉就會變得自然;相反,考生下筆難矣。所謂任務驅動,就是要獎勵準備充分的考生,“難為”沒有準備或盲目準備者。惟其如此才能發(fā)揮高考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句話,作文有育人功能,作文功夫在作文之外。
相關鏈接
新高考Ⅰ卷作文評析 | 萬永翔:勘透材料邏輯,巧選立意角度
全國乙卷作文評析 | 費明富:回歸理性 任務驅動 思維立意
上海卷作文評析 | 朱誦玉:在思辨中突出哲理思考
浙江卷作文評析 | 程繼伍:無奇不平淡 慎思方見真
作者|費明富(河南省潢川高級中學)
編輯 | 悠然
校對 | 張小三
責編 | 鵑子
副主編 | 溫鵑 常璐
主編 | 李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