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主題班會總結-防溺水班會總結200字
防溺水有感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少年,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成年人。為什么我們成年人針對少年兒童制訂的各種規定不能站在少年兒童的立場上,而是我們大人想當然地發號施令?這個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防溺水就是典型的一例。那些大人先生們規定學生不得下河游泳;規定周末不得到危險水域玩耍;規定遇到落水者不能擅自施救;規定每個學生寫一篇防溺水作文;規定每個學生參加防溺水知識競賽;規定……規定……規定……
然后呢,老師也不用教書了,只用防溺水。老師要深入學校轄區所有水域排查危險水域,還要搞防范措施;老師要深入學生家去做防溺水家訪;老師要開家長會做防溺水宣傳;老師要制作防溺水宣傳材料;老師要把學校致家長的一封信發放到家長手中;老師要開兩次主題班會宣傳防溺水;老師要給學生布置防溺水作業;老師要組織防溺水和舉行游泳安全知識集中宣講活動;老師要做到宣傳教育“六個一”;老師要落實“1530”防溺水宣傳教育制度;老師要……老師要……老師要……
這樣做,防溺水的效果不是很好。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回憶自己少年讀書時,夏季幾乎每天都瞞著老師下河去了,要么摸魚,要么游泳,要么打水仗。學校門前那條小河,對我的誘惑力特別特別大,即使老師說“逮著了就會挨打,就會通知家長……”我們也不怕,照例是我行我素。有好幾回我們正在深水里遠遠望見老師來了,我們干脆扎猛子鉆到水里不露頭。
我這里不是在慶幸自己僥幸沒淹死,而是在剖析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愛玩水就是許多少年的本性,豈是你老師能制止得了的?
我記得那時如果老師白天管得死,我們晚上等老師睡著了,一個個偷偷起床,下河游泳去了。還有一次,我們下晚自習之后,等老師睡熟了,有個同學邀了十幾個學生,跑到幾十里外的太湖去看電影,老師一點都沒覺察到。由此可見,學生對“玩”誘惑力很大,你越是約束,我們就越是想玩,并沒有因為老師管得緊就對貪玩之心有所收斂。所以說事實往往與大人想象的恰恰相反。
那么,真正的防溺水怎么做呢?這里我先說說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父親終生獻身于治水,也沒有治好;大禹只用了九年就治好了。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大禹的父親治水采用的是“堵”,而大禹采用的是“疏”,疏通河流水道,水就不再泛濫成災了。所以,你要想不讓孩子下水游泳,你就在學校開游泳池。這是唯一的辦法。
現在對于防溺水,我今天說的,若干年以后,一定會有人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