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二年級邊緣智力孩子怎么辦,7歲兒童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
我家寶貝露絲今年5歲9個月,她不算典型,經過機構的系統評估,認為她是孤獨癥邊緣的孩子。
從診斷前的不聽指令、自言自語、不與人交往,到現在能力基本上達到了普通小朋友四歲半的水平,她的進步是巨大的。
露絲媽媽想將這一年的干預經驗分享出來,她說:“也許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能幫助到哪怕一個孩子,那就是有意義的。”
口述|高飛(家長化名)
編輯|嗨腦仁
4歲半,智力輕度落后?
露絲10個月會叫媽媽,1歲會叫爸爸,性格很開朗愛笑,2歲半前除了不和同齡小朋友玩、自言自語外,沒有其他問題,和家人也很親密。只是奶奶帶露絲,奶奶比較內向,她說話口齒不太清晰,長句比較少,對陌生人也比較警惕。
兩歲十個月我就送她去了家附近的托班。
剛開始在小班沒有察覺出太多異常,只是家里爭吵多,她對視開始變得不好;直到中班,我和她爸爸分開,帶露絲回到姥姥家,換了生活環境和幼兒園后,老師說她坐不住,總跑來跑去,不聽指令、自言自語。加上帶她去上舞蹈課試課,老師看她自言自語、對視差,說有可能是自閉癥,建議我帶去看看。
4歲半,我們去北京兒童醫院做了孤獨癥和智力測試,結果是智力輕度落后、語言社交中度落后、孤獨癥測試分數超過邊緣值……
醫生要求做核磁檢查才能確診,但做了兩次她都是中途醒來不配合,沒有做成。
號很難掛,孩子總跑醫院特別敏感、煩躁,我們最終沒有確診,便直接退園,尋找合適的機構進行干預康復。
為了融合,我們做了這些努力
去年10月國慶節后,露絲開始了全天的康復訓練,上午小組課、下午3節個訓課,認知、感統、PT課。看到她每天的進步,我感覺很欣慰。
我每天要上班,平常孩子都由姥爺接送,我會讓老師每天課后跟我說下露絲的學習情況、情緒、有無問題行為這些。老師反饋后,會提出一些居家訓練的建議,我們在家早晚和周末會進行泛化。
就這樣,4個月后,機構老師評估認為她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了,建議她回到幼兒園融合,她適應的很好,不過只去了5天就放寒假了。
疫情期間我們沒敢松懈,在家按照認知表達、感統、PT三部分,和老師及時溝通,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七月康復中心恢復個訓課,露絲繼續半天的康復課,老師說她在家的近半年時間進步很大,兩個月的個訓課為上幼兒園鋪墊規則、秩序感,還有幼兒園的運動課打基礎,便于她更好的融入。
北京幼兒園9月8號開學,考慮融合幼兒園離家遠,且費用過高,我們選擇了一家人不多,老師、理念、課程設計和環境等各方面都不錯的私立幼兒園。
經過一周多的時間,露絲已經很好的適應了中班的學習生活,與老師和小朋友們相處地都很好,集體活動表現也越來越好,舉手回答問題,有困難會和老師尋求幫助。
雖然適應過程中也出現捏小朋友,排隊時推人等情況,好在老師包容,小朋友沒有計較,在家輔助感統練習,模擬社交游戲,委婉講道理,最近已經好很多,相信不久之后她能遇到第一個好朋友。
干預經驗分享
1、認知與表達
① 在生活中教能記得更牢固,要給孩子創造更多表達的機會
露絲在進入機構康復后,老師反饋她基礎的認知水平很好,對食物、動物、家具、交通工具等生活必需品都認識且會表達。但對于短語、主被動句、關聯句等還是比較欠缺。
? 仿說與強化
課后,我們在生活中多多仿說強化,語氣可以夸張一些,吸引她的注意力。鍛煉過程中始終要求她做到對視,如果有恍惚時要及時提醒,比如說:“看媽媽眼睛哦,你看媽媽眼睛時特別漂亮。”
比如,在洗腳時,我會一邊給她擦腳一邊跟她說:“我們要先用毛巾把腳丫包住,再不停地吸水,最后把擦干的腳丫放進拖鞋里。”她聽了兩天,到第三天時我讓她自己擦,擦的時候會念叨下順序,第五天時鼓勵她一邊擦一邊說,說得不順時提醒一下。慢慢她就會說了。也明白了“先、再、最后”的順序詞是這樣用的。
? 利用好生活的細節
疊被子、洗碗、擦地,用微波爐加熱食物都可以練起來。做家務是學習認知很好的機會,也能培養孩子獨立。如果她沒興趣,不配合,可以請求幫助的口吻讓她來參與,“幫幫媽媽”或是借助強化物。
② 規律生活、規律訓練,好習慣對孩子來說受益終生
不管是普通孩子,還是我們的孩子,規律的作息生活,對孩子精神狀態和身體都很好,露絲保持著每天九點-九點半睡,早上6點半-7點起床的習慣。認知訓練自假期開始,我們就開始用行事歷(課程表),每天練習哪些很明了。全天的認知訓練占1-1.5小時。
早起二十分鐘早讀,剛開始輔助時用繪本,大聲朗讀簡單的故事和發音。洗漱吃早飯后,進行20分鐘邏輯思維訓練,用蒙氏閱讀的一套讀本,講天氣常識、物品大小比較,配對,排序,游戲秩序步驟這些。每天練習一項,學會后測試,并用強化物獎勵。
晚上睡前會再通過繪本,回顧下早上學習的內容,比如早上學的“比大小”、“比胖瘦”,晚上會讓她對比兩個繪本上的小動物誰胖誰瘦?誰大誰小?運用起來鞏固知識。
疫情在家6個月,我們共做了三套共15本邏輯訓練的題目,在書本上學會后,在生活中看到還是會去強化,讓她說出來,記不清時會再強化。就這樣,基本的常識和邏輯順序都掌握了。
③ 家長和孩子的終生學習,一定多和老師請教
在最初從醫院回來時,我心里和大家一樣,也是跌落到谷底。慢慢隨著看書,和機構的各位老師請教、溝通,老師給了我很多信心和幫助,有很多訓練材料是很適合現階段露絲的程度的,慢慢才對自己和孩子有了信心。
既然這個問題是需要終生干預,我們就做好終生學習的準備。孩子不像我們,抗壓能力不足,遇到困難就會無助大哭,家長能做的就是抱著他,多鼓勵,如果邁步大了,有點難,我們就分幾步慢慢走,減輕難度。
2、神奇的感統
① 感統不是學騎車、玩球
感覺統合是在我看了一本《解放聰明的“笨”小孩》后才了解,也推薦給大家。
感覺統合是包括孩子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系統的感知和配合,我們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這就造成他們精細運動不協調、大運動膽怯不敢做、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這些通過感統都可以緩解和改變。
② 感統對行為問題的積極影響
露絲和大多數孤獨癥小孩一樣,注意力不集中、大運動表現差、情緒不穩定、不滿足就會打滾、扔東西發泄,而感統是內化的過程。在家露絲每天感統訓練時間是占全天最長的,約2-3小時。
我們通過和感統老師溝通,在家訓練制定豐富的感統行程:
? 上午狀態好的話,練習開合跳、左右跳、夾球跳等;
? 下午去公園跳繩、投拋球、單腳跳等;
? 晚上睡前壓大球、踩指壓板。
玩球是很好的練習視覺空間、鍛煉專注、對視的形式,堅持練習,很快能看到孩子行為的改變。而且出力的鍛煉可以幫助露絲穩定情緒,慢慢地她不再執拗,凡事都可以好好商量。
③ PT和感統互相促進
PT練習是練習肌肉力量,包括拉伸,蹲走、仰臥起坐等。肌肉有力量了,感統訓練能力也會相應提高。每天早上露絲會進行10-15分鐘的練功,其實就是練習肌肉力量。
3、社交
① 社交是自然而然的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很渴望社交,只是缺乏技巧才顯得冷漠、不合時宜。
日常練習中,不要強迫把孩子扔到小朋友里,會適得其反,孩子更顯得無所適從,就會故意惹事引起大人和同伴關注。還是需要在家里模擬情況,慢慢找到合適的同伴練習。如果一時沒有也沒關系,可以慢慢培養。
② 尊重孩子,設身處地為她著想
如果孩子出現了什么問題,我們不要急著去糾正孩子,一定要先從自身入手、學著去適應孩子。例如,孩子情緒不好、想跑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些游戲,并且運用一些擬人化、場景化的表達,以此去跟孩子互動、去加入孩子,這樣慢慢地引導她,而不是強制性地掰正她的問題行為。
▼
最后,給各位同行的家長兩個建議:
1. 往前看,多原諒自己,才能進步;
2. 改變需要時間,全心接受孩子才能看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