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有詩意的對聯_文雅一點的對聯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采好,讓人刮目相看。
第1副對聯:王桐花;崔黃葉。
這個對聯看著很普通,其實包含了一段典故,乃是渾然天成的好對聯。話說,清代文壇有一個盟主級人物,那就是王士禎(王漁陽)。
王士禎曾經寫了一首《蝶戀花和漱玉詞》,得到了當時文壇的交口稱贊。詞是這樣寫的:“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這里面最出名的兩句就是“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夫妻兩人躺在錦被之中,夫君就像被子上的桐花,而妻子就像桐花叢中的鳳。因為比喻新奇,描寫細膩,文壇非常贊賞這兩句,更把王士禎稱呼為“王桐花”。
古人常常因為詩人的得意詩句而贈與外號,比如寫“一川,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賀鑄,被稱為“賀梅子”。而寫“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的張先,被稱為“張三影”。
無獨有偶,清代詩人,同時也是王士禎門生的崔華,曾經寫了一首詩《滸墅舟中別相送諸子》:“溶溶月色漾河湄,曉起頻將玉笛吹。同上郵亭忘別緒,獨行驛岸解相思。白蘋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此路三千今日始,薊門回首雪霜時。”
這首詩里“黃葉聲多酒不辭”尤其為人稱道,所以當時崔華有“崔黃葉”的外號。有好事者突然發現,崔黃葉和王桐花恰恰是渾然天成的對聯,對仗工整,語 意 趣味,于是這個對聯在當年流傳很廣,成為文壇一段佳話。
第2副對聯:澄清海甸滄浪水;保障東南伯虎墳。
清代江蘇巡撫宋犖曾經在蘇州重建滄浪亭,也重修明代畫家唐伯虎的墓,在當時還是蠻轟動的文化事件。有一次,宋犖在自己的巡撫衙門大門貼了一副對聯:“澄清海甸;保障東南。”
顯然,這個對聯是宋犖為自己標榜慶功,說自己擔任巡撫的重大貢獻。結果,就有人不太服氣了。這位好事者偷偷為這個對聯上下聯各添了3個字,就變成了“澄清海甸滄浪水;保障東南伯虎墳”。
于是,一個自吹自擂的牛皮對聯就被消解了,原來“澄清海甸”的大功績只是重修了滄浪亭。原來,“保障東南”的豐功偉業只是重修了唐伯虎的墳墓。顯然,這是對宋犖的諷刺。只不過,這種做法類似玩笑,就是宋犖自己看到了,也只能哭笑不得,無法追究好事者的責任。
第3副對聯:共知心似火;安見我非牛。
說起來,宋犖本人倒是挺喜歡寫對聯的,他曾經給滄浪亭寫對聯說:“共知心似水;安見我非魚。”上聯用的是滄浪之水的典故,所謂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而下聯用的是莊子與惠子辯論的典故。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對聯出來之后,得到了一些文人的好評。結果又有好事者修改了一下,變成了“共知心似火;安見我非牛。”
這個修改版的對聯也很好玩,是利用宋犖的名字開玩笑。因為犖的繁體字寫成“犖”,故而好事者拿來取笑宋犖,既貼切又好玩,簡直渾然天成了。
第4副對聯:元宵不見月,點幾盞燈為河山生色;驚蟄未聞雷,擊三撾鼓代天地宣威。
清代乾隆時期的江蘇巡撫閔鶚元,兩次考績都位居巡撫之最,可見其水平不俗。據說,在閔鶚元九歲的時候,他有一次參加親戚的元宵宴會。那一天,雖然是元宵節,但是天色陰暗,看不到月亮。
于是宴會的主人對諸多賓客說:“元宵不見月,點幾盞燈為河山生色。大家對個下聯玩玩吧。”結果很多人都一下子想不出合適的下聯。
恰巧那一天快到驚蟄了,于是閔鶚元站起來說自己有下聯了:“驚蟄未聞雷,擊三撾鼓代天地宣威。”
這個對聯同樣運用節氣,將天象擬人化,同時氣勢十足,與上聯更是渾然天成,天生一對。宴會主人十分開心,幾番贊賞這個下聯,于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閔鶚元。當時傳為佳話,人稱“十四字媒”。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大家有沒有寫過對聯呢?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