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節電小能手征文800字初一(節電小能手 小學生作業)

    水仙清芬

    ——為母親節而作

    圖文|田櫻

    我居住的老街,名叫水仙街,留下了母親的醇厚街情。

    母親是在這條老街上入的黨,當過街道義務調解主任,區人大代表,在這條老街上的老屋,度過了她那八十二個秋夏秋冬。

    水仙花,是母親的最愛

    水仙街上水仙花開。

    我家最早住的這條街叫水仙街,我小時候念書最早的學校,叫水仙小學。聽母親講,過去這條街上,有許多人家喜歡養水仙花,每年春節前夕,許多人家中的水仙花赫然綻放,縷縷清香,繞室飄逸。

    節電小能手征文800字初一(節電小能手 小學生作業)

    水仙小學新舊對比

    母親養植水仙花最精心。每當春節前夕,家中的水仙花清芬。花前觀之,修長的葉片,在冬日陽光下,如翡翠晶瑩剔透;一朵朵的花,似堆雪如玉;白瓷盆里一泓清水,在晶瑩的球石中,顯露著潔白的球根與細嫩玉白的根芽。

    母親喜愛水仙花,她說:“雪花飄飄,別花不開它獨開,一盆清水,有陽光照,清芬潔白,像人過日子一樣,清清淡淡。”

    后來,我偶翻書柜上郭沫若詩集《百花齊放》中的《水仙花》一詩:“碧玉琢成的葉子,銀白色的花,簡簡單單,清清楚楚,到處為家……只憑一勺水、幾粒石子過活……年年春節,為大家合唱迎春歌。” 由此,我逐漸加深了母親喜愛水仙花“清清淡淡”的因由。

    那時,每年臨近春節,母親都要托人捎來水仙球莖養水仙花。有一次,父親出差到漳州,母親說那里是水仙花的家鄉,品種多,花形花色好,便讓父親專門帶回了幾個水仙球莖。母親刻莖手藝好,她一邊用把鋒利的小刀細心刻莖,一邊說要讓水仙花開得好,就要經過刻削加工,像雕刻藝術一樣,精雕細刻。水仙的花球莖大的有碗口粗,葉和花都包在里面,如果不用人工刻,往往盡長葉子,花朵開不好。要刻開塊莖,也不容易,如果薄刀片刻下去,只有一個指甲之差,會傷花芽。母親刻了球莖,接著,用一小圓盆清水,幾粒石子固在水仙根莖周圍,再把盆放在陽臺上,二三十天后,就開出了花蕊。母親養的水仙,花多花大花香,鄰里人都來找她刻球莖。

    水仙花

    母親十分珍惜現在的好日子,生活簡樸。她常借水仙的清芬來啟示我們,過好日子,不忘苦日子,不忘初心,做干部要像水仙那樣清清楚楚,清貧為貴。

    清芬,一盆清水,一盆芬芳,幾粒石子,黃白相間,宛似淡雅俊秀的仙子。后來我讀宋代詩人劉邦直詠水仙花詩:“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篸一枝。”詩中把水仙美化成仙子。而聽了母親的話,我倒覺得水仙的美,還有一種醇厚的寓意,這便是它的清芬:“簡簡單單,清清楚楚”。

    那年,著名作者峻青來連峻青和夫人于康,離開大連前夕,在棒錘島賓館揮筆為我畫了一幅題為《聽雨》的水墨畫,磐石突兀,幾束綠葉,幾枝細竹,依偎其側,妙趣橫生,其間亭亭玉立著清芬的水仙花。后來,我把這幅畫掛在屋內客廳,引得全家人喝彩。

    那張舊照,是用海鷗牌照相機拍的

    記憶留香。家中珍存的母親的舊照,每一張都記憶著母親的真情往事。

    當年母親在水仙小學作憶苦思甜報告

    一張母親在五十七年前,為水仙小學學生,講傳統、憶苦教育的照片,已變黃發皺。照片是學校王老師,用當時的“名牌”海鷗牌照相機拍下來的:簡陋的教室,幾張拼湊在一起的桌子,桌上一個暖瓶,一杯熱水,母親滿含淚花,在場學生也淚流滿面。母親滿懷著深仇大恨,向學生講述著解放前那本血跡斑斑的苦難史。母親曾先后到大連一中和十二中做過報告,常常催人淚下,深深地打動著學生們,激勵著他們奮發向上,健康成長。母親的傳統教育,還曾激勵在部隊的妹夫,奮勇戰斗在一九七六年的唐山抗震救災第一線,并榮獲二等功,受到部隊嘉獎;母親的傳統教育,曾激勵三弟參軍入伍,并榮任英雄張祥班班長。

    母親在1968年11月,于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留影,是母親當年去內蒙古包頭市看望哥哥時拍照的。記得,那是一九五九年八月,哥哥從沈陽—家軍工學校畢業后,響應國家的號召,主動要求到內蒙一個偏僻地方的軍工廠工作。與母親商議此事時,母親積極支持,并對哥哥說:“國家的號召,我們要積極響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定要干好。”哥哥去了后,工作任勞任怨,還當上了干部,后來由于母親的動員還把嫂嫂接了去,全家人在邊疆扎根落戶。

    事隔九年后,母親千里迢迢去探望,哥哥送母親回來時,在北京時拍下了這張照片。幾張母親獎狀的照片,保存在父親那個保險箱里的。照片上的這些獎狀和證書:是記載母親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滿懷著對黨對新社會的愛,投入抗美援朝的義務工作,她做的軍鞋結實耐穿,經常受到表揚;記錄著母親是一九六〇年入黨的黨員,在解放初期就擔當了水仙街道義務干部調解主任,一直干到七十多歲。鄰里都稱贊母親說:“劉桂榮大娘,是我們街道‘貼心的義務干部’。”母親以義務為榮,雖是小腳人,但她剛強,兢兢業業,當年宣傳婚姻法、征兵、增產節約、節水節電、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她都是串街走巷,挨門挨戶,宣傳鼓動。她做調解工作多年,勇挑重擔,敢于碰硬,善于解決糾紛。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大連市遭遇特大暴雨,當時在西崗區麻繩廠工作的母親,當時工廠工地就在街門旁的路邊,倉庫也在路邊,她與工友張淑珍,頂風冒雨,爬上幾米高的垛上,拽著被風刮開的棚布,又重新蓋好,此時暴風雨襲來,她們毫不畏懼,跳進漫腰深的洪水里,打撈被水沖走的麻繩,奮戰一天一夜,保住了八個麻繩垛,搶救出一千多斤白棕繩、麻線等。這個事跡被登載在當時的《旅大日報》上。還有一張區人民代表證,以及母親獲得市、區的各種獎勵和那些獎狀和獲獎紀念品的照片。記得,小時候每年年中或年末時,母親高高興興地捧著獎狀或獎品回家,那種喜形于色,滿臉笑容的形象,至今回憶起來,還是那么甜美!母親像一團溫暖的火焰,大愛無邊。

    家里衣箱里,至今還保存的一些衣物是母親心靈手巧,纖纖靈巧,母愛醇厚的體現。從我們記事起,全家老小的衣服,都是母親一針一線做的,而且還總是能適應各個時期“時裝”的“新潮”。當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確良”閃亮登場,成了一時的流行“時裝”,正在念中學的弟妹,看到別的同學穿,挺羨慕的,母親知道后,按尺寸去買了幾尺,做了幾件的確良,弟妹們都說母親做的“的確良”,夏日穿在身上“的確涼”;三弟參軍時,母親還為他納了一雙鞋,囑咐他不要忘了老傳統。母愛細無聲。一九六〇年,我考上了遼寧大學,當時社會上流行“棉猴兒”,穿上它連頭到上下身,都被“包裝”起來,暖乎擋風,又靈活拆洗,看到別人穿,心想自己要有件該多好啊!此事,我并沒向母親提起過。然而,有一天,姐姐高興地告訴我,母親悄悄從鄰居那借來了一件“棉猴兒,正在為你趕做。深夜,我們從門縫看到母親坐在燈下穿針引線,為我趕做了一件“棉猴兒” 。”我就是穿著這件“棉猴兒”度過了大學時期的一個又一個冬日。母親八十二歲時故去了,但我從舊日照片的記憶里,從保留的“時裝”的留影里,感受到了母親留下的最珍貴的精神財富,是美好的心靈的體現,普通勞動者清芬淡泊的好傳統,溫馨親切的母愛。

    “母親水”,是對母親勤儉的美好稱呼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在家里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省吃儉用”、“勤儉持家”。

    孩童時,坐在自家門前的那棵香椿樹下,母親常讓哥哥給我們兄弟姊妹,讀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成了我們家兄弟姊妹最熟悉最愛讀的詩。

    母親常說:“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勤儉節約、節衣縮食,是傳統,是美德。” 母親不僅把節約用糧,看作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種思想境界美德。“要愛惜每一粒糧食”,是母親經常講的話。吃飯時,她常講,吃多少盛多少,既要吃好,又不要浪費。她淘米時,掉下的每一粒米,她都細心撿起;打豆漿時,掉下的一粒黃豆,她都撿起;攤煎餅時,她總是細心添好每一勺面糊,而不讓其隨意外流。有一次,山東老家來人,母親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飯后我準備把剩飯剩菜倒掉,母親勸說:“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節儉是傳統。”她硬是把剩下的飯菜放到冰箱。還有一次,我帶母親到飯店去請親友就餐,餐后,母親便囑咐把剩的飯菜打包帶回家。

    母親不僅節糧,而且把節水看作是一種生活美德。母親給我講過有關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三國演義》“望梅止渴”的故事,最動人的是電影《上甘嶺》里,上甘嶺坑道里志愿軍讓水的動人故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母親就宣傳節約用水,計劃用水,有時還挨家挨戶送宣傳畫、宣傳單。說到節水,記起“母親水”的真情往事。在我的記憶里,母親用水,總是“一水三用”:淘米、洗菜、澆園。所以,我們都把這“一水三用”的水,親切地叫做“母親水”。平時,母親聽不得水嘩嘩白流,只要聽到那聲音,就像鋼針利爪撓心一樣難受。有一次,我擰開水籠頭洗衣服,母親忙走過來關了水籠頭,對我說:“每一滴水都是金貴的。水籠頭要隨用隨開,洗手、洗臉和洗衣服的水,要用臉盆接,洗完了,倒進水桶里,好涮拖把、拖屋里的地,也可以沖廁所用。”為此,母親買了幾個塑料水桶,分別盛洗手、洗臉、洗衣服用過的水,淘米、洗菜用過的水,洗澡用過的水,以各盡其用。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我家老屋后院的小園子里,種著小白菜、水蘿卜、辣椒和茄子,還辟了一塊小西瓜田,地邊上種上了南瓜。母親把淘米水,洗菜水,用大水缸積攢起來,還把下雨屋檐漏流的水下接到水缸里用來澆園。母親結合“節水宣傳月”,走街串巷,宣傳她的“一水三用”,在她的帶動下一些家庭合用的水籠頭安上了木罩,上了鎖。有一次,母親路過水仙街的一個建筑工地,聽到有淙淙的流水聲,她細心查看,發現在一碎瓦斷磚之下,一個被損壞的水管大股清水嘩嘩流著,母親心痛了,一時找不到阻塞之物,就用手絹和衣服塞上挷扎水口,直到打電話找到自來水公司的人及時修好。我家從老屋搬進新屋,安上了加熱器,有了洗澡間,用上了洗衣機,可母親始終保持著“一水三用”的老傳統,母親把洗衣機用過的回水擦地用,洗澡間的浴盆拆除,安上了一個小噴頭,洗過的水用膠水管回收到塑料水桶里。母親說:“節水,如節衣縮食,是個美德啊。”拳拳的“母親水”,成了我們家中的“傳統水”,依然流在我們的心間。

    作者簡介:田櫻,本名田俊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大連市散文學會會長,遼寧省散文協會理事,大連市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大連市作家協會副會長,現為大連市作家協會顧問。

    著有:《榴槤情》《櫻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吳哥情》《基緯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櫻》《歲月情》。

    壹點號 既望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卡2卡3卡4卡免费高清|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黄网站在线观看| 大尺度无遮挡h彩漫|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韩国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xxxxx做受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漂亮人妖megumi|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第一页草草| 在线va无码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 日本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澡人人澡人澡人人澡天天|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别进去| 黄色网站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jzzjzz免费观看大片免费| 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欧美成人xxx|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男女高潮又爽又黄又无遮挡|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国产真实乱freesex|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女人18片免费视频网站| 三男三女换着曰|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