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原文翻譯注釋(惠崇春江晚景全詩解析)
惠崇《春江曉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注釋]
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建陽(今屬福建)人,能詩善畫,這是作者給惠崇畫的《春江曉景》題詩中的一首。
簍(lóu 樓)蒿: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可食。蘆芽:蘆筍剛發出來。
河豚:魚名,味道鮮美,春天江水暴漲,河豚魚倒向上游,漁人稱之為“搶上水”。所以說“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河岸上,三兩枝桃花開放在翠竹林外,江里最先知道水變暖的鴨子,正歡快的游著,簍蒿已經長滿地,蘆筍剛萌芽,正是河豚長肥隨春汛溯江而上的時節。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題畫詩。作者因為懂畫、會畫,所以他能緊緊抓住惠崇這幅《春江晚景》的畫題畫意,僅用桃花初放、江暖鴨嬉、蘆芽短嫩等寥寥幾筆,就勾勒山了早春汀景的優美畫境。尤其令人叫絕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句,他把畫家沒法畫出來的水溫冷暖,描繪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傳神!
此外,他的高妙還表現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畫外,以畫上并沒有的“河豚欲上”,來點染初春的氣息,深化畫中的意境。如果說惠崇的畫是“畫中有詩”的話,那么這首詩便是“詩中有畫”了。難怪它能作為一首人人喜愛的名詩而傳誦至今,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
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后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曉景冬》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