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怎么學;中醫基礎理論怎么學好
很多學習中醫藥學的朋友都會有一門課,叫做《中醫基礎理論》,它主要講的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對于中醫治療其實是有著正反兩方面的,積極面在于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希望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
從現存的醫學文獻來看,漢以后歷代醫藥學家的學術主張和理論依據,幾乎都沒脫離《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這幾部古典著作的理論框架,這四部著作可說是漢代以前,也就是中醫理論體系形成時期的代表經典著作,反映了從先秦至東漢末年之間,中醫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以及藥物、針灸治療等已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是受古代哲學思想和當時的自然科學知識影響很深,同時,又來源于實踐,并長期指導實踐。因此,它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過的。
如把“懂中醫理論的人”和“不懂中醫理論的人”做對比,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性一下就能顯示出來。
比如:感冒了
不懂中醫理論的人:趁熱喝碗姜湯,加衣蓋被出一身汗,轉天病就好了!
懂中醫理論的人:感冒有風寒、風熱之分,并非所有的感冒都適宜喝姜茶。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風熱感冒則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
比如說:鬧腹瀉
不懂中醫理論的人:是不是吃壞東西了?
懂中醫理論的人:泄瀉之本,在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濕熱、暑濕、寒濕之邪;情志所傷,憂思郁怒導致肝失疏泄,橫逆犯脾而成泄瀉;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進食不潔腐敗之物……
比如說:月經不調
不懂中醫理論的人:是不是碰涼水了?
懂中醫理論的人:月經不調之根本之血虛、腎虛、血寒、內分泌失調,可以在補血的同時再調理機體,達到根本治療之目的。
以上種種表明,懂中醫的人遇到病癥,總能辯證性分析,追根溯源,以便對癥下藥,而不是盲目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