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后感1000字左右高中;復活讀后感800字左右
人到底有沒有原罪?如果說亞當和夏娃犯的那種錯是原罪,那么,也只能說那是物種求存過程中的掙扎和智慧。因為有性物種在演化過程中,因為基因重組而更能抵御與遺傳有關的疾病,有性繁殖因此獲得了進化優勢。
人類有了文明和道德后,開始規范兩往,以便主導社會的男性能辨析自己血統的子女,從而將財產傳給他們。
可那種原始的求存力量,依舊以欲望的形式存在著。聶赫留朵夫是俄國的貴族子弟,上大學時在他兩位姑媽家見到了《復活》的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當時她叫卡秋莎),他倆相互心動,那時的聶赫留朵夫對卡秋莎毫無邪念。
畢業后,聶赫留朵夫進入了軍隊。托爾斯泰認為:軍隊是貴族子弟鍍金的地方,只有上層貴族子弟才有資格進入近衛軍。軍官服役常常使人墮落,那里他們免除了人人應盡的義務,游手好閑,僅僅炫耀其、軍旗的榮譽。一方面對別人有無限的權力,另一方面又在他們的長官面前奴顏婢膝,絕對服從。
特別是遇到戰爭,他們的揮霍無度、喝酒、、玩女人就便得更加理所當然。進入軍隊后,聶赫留朵夫變了,一個曾經把土地分給農民的有志青年變成了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小說《復活》是這樣開始的,有人喊:“瑪絲洛娃,過堂去!”一位胸部豐滿的年輕女人和另外一對夫婦被提審,從很遠一處的監獄押送至城里的法庭。
這位瑪絲洛娃是一個女農奴的私生子,被主人收養,成為半侍女半養女這樣一種身份。主人就是之前說過的聶赫留朵夫的兩位姑媽。
已經進入軍隊的聶赫留朵夫,一次上前線路過姑媽家,住了四天,臨走那天夜里,他誘奸了卡秋莎(瑪絲洛娃),走前給卡秋莎留下了一百盧布。
而聶赫留朵夫本人此時就坐在陪審團的座位上,他認出了被告就是當年的卡秋莎。
案情是瑪絲洛娃被人利用,卷入了一場謀財害命的事件中。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人指使讓被害吞下了酒中的,而她僅僅以為是。那時的瑪絲洛娃已經離開聶赫留朵夫的姑媽家,淪落為一名。
期間的變化,就與聶赫留朵夫的誘奸有關。就是那么巧,那一夜的罪惡就讓卡秋莎懷上了聶赫留朵夫的孩子。沒辦法,一次卡秋莎聽說聶赫留朵夫的部隊路過附近的一個車站,她去車站找他。那是一個雨夜,大雨滂沱,卡秋莎在車窗外敲打著玻璃,而聶赫留朵夫就隔著車窗在里面打牌,完全沒有理會。也不知道是沒聽見還是什么別的原因,卡秋莎徹底崩潰了。
肚子一天天變大,藏是藏不住了。她主動離開了主人。生下那孩子時,得了產褥熱,孩子送到孤兒院時就已經死了。她打工掙得的一點錢和聶赫留朵夫留下的那一百盧布很快就用完了。
于是,她去做苦工,并不斷被騷擾,不堪其辱的她也只有辭職再尋出路。她發現與其已經沒有了尊嚴,不如做還能過上表面奢華的日子。
坐在陪審席上的聶赫留朵夫,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給這位姑娘帶去了多么大的災難。是良心發現,還是什么惻隱之心,他開始陷入深深的自責。
法官宣布了判決,陪審團的裁定過于模糊,而且“有罪,但沒有的意圖”這句關鍵結論也被漏掉了。結果法官宣布的判決結果是:瑪絲洛娃被判流放。
聶赫留朵夫沒想到自己的罪過不僅鑄成瑪絲洛娃的不幸,而審判居然也如此不公。他打算進一步提起訴訟,為瑪絲洛娃尋求減刑。
他去監獄見瑪絲洛娃,并真誠地對過去的事致歉認罪。這時瑪絲洛娃才認出了那個無情無義的貴族公子哥。聶赫留朵夫告訴瑪絲洛娃他會繼續為她的減刑提起下一輪訴訟。
聶赫留朵夫終于鼓足勇氣說“我要用行動來贖罪,而不僅僅是說說,我決定跟你結婚,我覺得在上帝面前,我有這個責任”?,斀z洛娃說:“什么上帝,當初您要是記得上帝就好了”瑪斯洛娃發怒地說:“我是苦役犯,你是老爺,公爵,你還是找你的貴族小姐去吧,別讓我玷污了你,我,十盧布一張紅票”。
訴訟再次失敗了,聶赫留朵夫決定自己隨瑪絲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亞。
在車站,聶赫留朵夫正好遇見他未婚妻一家人,從此也正式結束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他真的去了西伯利亞,帶著他的靈魂和罪。
瑪絲洛娃服刑期間認識了一位革命黨人,并心甘情愿地嫁給了他。聽他講了許多革命道理,瑪絲洛娃從此也徹底改變了。
與高談闊論的生活在一起的瑪絲洛娃,怎么就改變了呢?《復活》到底復活了誰?完成自我救贖的是聶赫留朵夫?還是洗心革面的瑪絲洛娃?
其實,失去尊嚴而又同時失去希望的人往往就麻木了。而突然獲得尊重,又看到新的希望,瑪絲洛娃在革命者那里確實是一種新生,因為認知中出現全新視野,她確實復活了。
那么聶赫留朵夫呢?他贏得了在最高院的訴訟,給瑪絲洛娃減了刑。聶赫留朵夫卻親眼目睹了瑪絲洛娃從墮落重獲新生的全過程。雖然沒有收獲瑪絲洛娃的愛,可自己的負罪感大體得以消除,這也是一種救贖和復活。托爾斯泰本人就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革命思想的貴族,聶赫留朵夫又何嘗不是他內心的一種救贖和復活呢?
注:配圖一些來自網絡,大部分由自己用數碼板改畫。僅文字是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