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職教風采 > 正文

    醉翁亭記核心素養目標、《醉翁亭記》教材分析

    醉翁亭記核心素養目標、《醉翁亭記》教材分析

    復習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理解文章基本內容并翻譯句子。

    3.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情感。

    一、整體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韓愈《送孟東野序》)韓愈散文中,折發不平之鳴的篇章不少,《馬說》便是其中之一。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雖是議論文體,卻講究文采。《馬說》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オ,重用人オ,使他們能充分發揮オ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治者埋沒、推殘人オ,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

    作者的這些見解和感慨,都是通過具體的形象表現的。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オ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オ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以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遭遇,寫有才之人終身不得其用的遭際,以“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寫千里馬埋沒的原因等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有オ之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處境,行文中洋溢著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二、文學常識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早孤,由兄嫂撫養,刻苦自學。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待郎等,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待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于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托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為后人所加。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人辭焉”。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記”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拓展:古代文體

    1、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稱頌功德或警誡自己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

    《陋室銘》壓的韻是ing。韻腳是:名、靈、馨、琴、經、形、亭。

    2、說:古代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

    《愛蓮說》 《馬說》

    3、書:書信,古代的書信又叫“尺牘”“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用來記事陳情。

    《答謝中書》、《與朱元思書》。

    4、記:古代的一種散文,內容大多是游記。用來記敘路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 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核舟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5、序:一種文體,一般分為書序和贈序。書序類似于今天的“引言” “前言”。贈序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記敘性散文。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就是一篇表勸慰的贈序。

    6、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主要作用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基本特征是“動之以情”。《出師表》

    三、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嗚呼!其真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世上有了伯樂,然后オ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雖然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四、實詞積累

    (一)重點實詞

    千里馬:原指日行千里的良馬。現在常用來比喻人オ;特指有オ華的人。

    然:這樣,如此。

    故雖有名馬 故:因此 雖:雖然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袛辱于奴隸人之手 袛:只,僅。 奴隸人:奴仆

    駢死:(和普通馬)一同死。駢,本義為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

    槽櫪:馬槽

    食:吃。

    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而著稱。指人們并不知道。

    稱:著稱

    或:有時

    是馬也 是:指示代詞,這樣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食馬者:食,同“飼”,喂。

    雖:雖然(與前面的雖不一樣,這里指雖然)

    能:本領。 足:足夠。 オ:才能。

    外見:表現在外面。

    見:同“現”,表現;顯現 美:美好的素質 且:猶,尚且。

    欲:想要。 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表反問。 等:等同,一樣。

    策之:驅使它。策:馬鞭,這里是動詞,用馬鞭驅趕。 求:責求,要求。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確方法。 通其意:通:通曉。

    盡其材:盡:竭盡。材:オ能,オ干 食之:食,同“飼”,喂。 策:馬鞭。

    知:懂得,了解,認識。 臨:面對。 執:持,握。

    2.通假字

    (1)食之:食,同“飼”,喂

    (2)外見(xian):見:同“現”,表現;顯現

    3.一詞多義

    (1)臨

    執策而臨之(面對)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東臨碣石(登上)

    臨溪而漁(到)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快要)

    一寺臨河干(靠近)

    (2)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活用動詞,用馬鞭驅打。)

    執策而臨之(馬鞭。)

    策勛十二轉動詞,記錄

    (3)能

    先帝稱之日能(有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雖有千里之能(オ能,能力)

    (4)食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動詞)

    食不飽 (吃,動詞)

    一簞食(飯)

    (5)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安逸)

    衣食所安(指安身)

    今安在(哪里)

    (6)稱

    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先帝稱之曰能(稱贊)

    口稱敕(稱述)

    (7)盡

    盡粟一石(完)

    盡其材(竭盡)

    (8)名

    有仙則名/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出名,有名)

    故雖有名馬(名貴的)

    名之者誰(起名)

    贏得生前身后名/死即舉大名耳(名望,名聲)

    不能名其一處也(指出,說出)

    四海亦謬稱其氏名/卷卷有爺名/則題名其上/其名為鯤(姓名,名字)

    (二)虛詞的用法

    1、之 雖有千里之能(結構助詞,的) 馬之千里者(結構助詞,定語后置標志。無義)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起補充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詞)

    2、而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折,卻) 執策而臨之(連詞,表方式,可不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連詞,表承接)

    3、以 策之不以其道(介詞,按照) 不以千里稱也(介詞,拿,用。)

    4、其 食之不能盡其材(代詞,代千里馬的)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詞,代“千里馬")

    其真邪(豈,難道,表反問,加強詰問語氣)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詞,它的)

    其真不知馬也(表推測,大概、或許、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代鞭策千里馬的方法)

    (1)連詞,表選擇,譯為“或者,還是 ①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②其正色邪

    (2) 代詞,其中的 公問其故

    (3)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的)

    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③不知其幾千里也

    ④下視其轍

    ⑤既出,得其船

    ⑥太守即遺人隨其往

    ⑦安求其能千里也

    ⑧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頹然乎其間者 謂其妻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知其善也 如其言/但知其一

    餓其體膚 此之謂失其本心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4)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自己的 ①不得志,獨行其道 ②四海亦謬稱其氏名

    (5)指示代詞,表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①其間千二百里/飛漱其間 ②其喜洋洋者矣 ③欲窮其林

    (6)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這個,這些”

    ①仁在其中矣/人不堪其憂 ②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7)副詞,表示推測,可譯為“大概,恐怕,或許” ①其真不知馬也 ②其此之謂乎

    (8)表示加強詰問語氣,豈,難道 其真邪

    5、且

    (1)連詞.

    ①表遞進,譯為“而且”“況且”。如:且壯土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且”譯為“況且”。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猶,尚且) 且秦滅韓亡魏(況且) 且焉置土石(而且)

    ②表讓步,譯為“尚且”“再說”。如: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且”譯為“尚且”。

    ③連詞,表并列,相當于“又”與”“及”。如:不義而富且貴(又)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與)

    (2)副詞.①表示動作行為“暫且”“姑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且”譯為“姑且”。

    ②用于數詞前表約數,譯為“將近”。如:年且九十。 “且”譯為“將近”。

    6、者

    (1)代詞

    A用于動詞、形容詞等詞語后面,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人/…的事/…的方面/…的手段”等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④作亭者誰 ⑤名之者誰 ⑥不知其二者多矣 ⑦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⑧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的手段”)/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的事”)

    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方面”) ⑩可愛者甚蕃(“…的花”)

    B附在數詞之后,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東西。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C附在表示時間的詞后面,表示某一段時間可譯為“…的時候”,或者選擇適當的時間短語等譯。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2)代詞,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原因 客之美我者

    (3)語氣詞,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和“也”一起連用,也是判斷句的標志)

    ①花之隱逸者也/花之富貴者也 ②南冥者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④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⑤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⑥水落而石出者 ⑦齊國之美麗者也

    (4)用在描寫的詞后面,相當于“…的樣子”,也可不譯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5)用在數詞后面,可譯為“種”“樣” ①或異二者之為 ②二者不可得兼

    (6)助詞,

    ①用于主語后,表示停頓,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表停頓,引出原因、解釋等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③輔助表示定語后置,無實義 馬之千里者

    7、“也”是個常見的文言虛詞,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說話人的語氣,有時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暫的停頓,用來提醒讀者注意下面將要說到的內容。《馬說》中的五個“也”字就是如此。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

    (1)用“不以千里稱”作結,再著一個“也”字,更流露出無限痛惜的感情。

    (2)用反詰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而這句話中的“也”字,不僅凝聚著作者這種強烈的感情,而且包含著訴諸讀者的正義感的意圖。

    (3)第三段是全文的總結,作者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真”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其間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也躍然紙上了。

    以上三個“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關,從某種意義上看,也可以說是全篇脈絡的標志,是應當反復推敲的。剩下的兩個“也”字都在行文中間。

    (4)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這是作者故作頓筆,有暫時了結,不再說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卻一些無用的話。

    (5)“是馬也,雖有……”中的“也”字,則顯然是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所造成的難堪的后果。

    五、課文內容理解

    1.這篇短文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馬”卻不顯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馬"的方式有哪幾種?各具有怎樣的效果?

    參考答案:1.直稱。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嚴正。

    2.暗稱。如“故雖有名馬“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雖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3.代稱。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示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詞,都是指稱千里馬的表意簡潔含蓄。

    2.文章列舉了“千里馬”的哪些遭遇?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千里馬的遭遇: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寄托的思想感情:文章似乎是在說馬,實際上處處是在說人,是在指責不合理的社會現實。作者通過寫千馬被理沒的悲慘命運對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不合理現實進行了北判。

    3.有人認為只要是千里馬,才能就會施展出來;也有人認為千里馬須遇伯樂,才能才有機會施展出來。請說說你的看法?

    答:千里馬固然需要被人發現受到重視才有機會施展才能而成名,但如今,我們不能坐等機遇,“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埋怨別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舉成名是不現實的。此外我們更不能錯失良機,要努力學習,増長オ千抓住機遇,這樣オ能增大成功的希望。

    六、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樂比喻圣明的統治者。通過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敘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點,諷刺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オ、不重視人オ、推殘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

    七、課外拓展

    1、伯樂相(xiàng)馬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2、馬的俗語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饑。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要煉,馬要騎。

    人是衣裳馬是鞍。 見鞍思馬,睹物思人。 牛頭不對馬嘴。

    3、馬的成語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招兵】徵招士兵,購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餵飽戰馬,準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準備。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馬革裏尸】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4、馬的詩句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八、理解性默寫

    1、文章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的)(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是 , 。

    2、優秀的人オ常常需要識オ的慧眼去發現,韓愈曾發出人才常有而發現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嘆:

    (表明千里馬“不以千里稱也”的必然性的句子) , 。

    3、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描寫千里馬落入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人之手后的悲慘結局的)句子是 , 。

    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

    5、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 , 。

    6、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摧殘千里馬)(不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千里馬)(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 , , 。

    7、運用反問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 , ?

    8、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描寫食馬者“不知馬的”得愚妄無知的)語句是: , : !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晴。”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 , 。

    10、全文主旨句,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運用設問表達作者心中感慨—悲憤之情的句子) ? !

    11、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特征)(千里馬的重要特征)的句子是 , 。

    1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馬說》與中千里馬的遭遇(千里馬被埋沒的必然性的)相似,相應的句子是

    , 。

    13、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中感謝恩師徐懷中先生,可以說,有了徐懷中オ有莫言。這讓我們想起韓愈在《馬說》中同樣的感慨: , 。

    九、練習:

    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晚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選自《戰國策》,有刪改)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黑的詞。(4分)

    (1)君遣之 (2)反以報君 (3)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4)豈遠千里哉

    2.下列句中加點詞與“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何以戰 B.以衾擁覆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以其境過清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三處)(3分)

    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1)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2)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5.【分析人物形象】根據選文內容,請談談燕昭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八、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袛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杤之間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5、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

    7、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執策而臨之,日:“天下!”

    9、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其真邪?其真不知馬也!

    1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2、袛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杤之間

    九、1.(1)派遣(2)同“返”,返回(3)購買(4)以……為遠,認為…遠

    2.B【解析】本題考査理解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中的“以”解釋為“用”,B項與之相同。 A項,憑、靠。 C項,來。D項,因為。

    3.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土爭湊燕。

    【解析】本題考査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此句的意思: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人才爭相奔向燕國。根據句意進行斷句即可。

    4.(1)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來,更何況是活馬呢?(2分)

    (2)于是燕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讓郭隗擔任自己的老師。(2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且:尚且。況:何況。(2)筑:建造。

    5.禮賢下士,尊重人オ,愛惜人才,善于納諫,從諫如流。(3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査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從“于是昭王為隗筑官而師之”這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燕昭王是一個禮賢下土、善于納諫、愛惜人才的人。

    譯文: 燕昭王說:“我應該去拜訪誰呢?”郭隗先生道:“我聽說古時的一位君王,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三年也沒買到。親近的內侍對他說:“請允許我去尋求它。”君王派遣他去了。三個月后獲得千里馬,但馬已死,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頭,返回去把此事報告君王。君王大怒說:“我所要求購的是活馬,怎么帶回死馬而丟失五百金?”內侍答道:“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來,何況是活馬呢?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您是能出高價的人,千里馬現在就會到來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馬來了好幾匹。現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攬賢士,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任用,更何況比我賢能的人呢?他們難道會嫌路遠而不來燕國嗎?”于是燕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讓郭隗擔任自已的老師。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人才爭相奔向燕國。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香蕉视频黄| 中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日本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疯狂的欧美乱大交| 日本人强jizzjizz|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最新资源网|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一嫁三夫电影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亚洲护士毛茸茸|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99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麻豆福利在线| 国产香蕉在线精彩视频|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女女高清| 黄页网址免费大全观看|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永久|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vodafonewifi14|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男人插女人视频软件| 噗呲噗呲好爽轻点|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