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讀后感1000字大學-傷逝讀后感800字大學
《傷逝》作為魯迅的唯一愛情小說,卻以涓生和子君他們愛情的破裂為結局,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但它的悲劇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有以下三方面:
(一)、他們生活在那萬難破壞的鐵屋子里,整個社會的沉滯、腐朽不可能不毀滅這個愛情的綠洲。
封建禮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愛情,當然也不例外。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獲得婚姻自主和愛情上的自由,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一個小小的愿望,但那些仁義道德卻容不下他們的叛逆!他們需要的是奴隸!一個忠誠的奴隸!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衛道士和鐵屋子里面的沉睡者們,他們都不允許他們的屋子里出現叛逆者!
涓生和子君經過他們自己的努力,他們成功地同居了,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在他們自己看來,一切都是幸福的(最起碼剛開始的時候是那樣),但在那些封建衛道士的眼里,他們這些壞綱亂常的激進分子是不允許存在的!我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人們為什么要用這樣的眼光來看他們?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破壞了人們一直以來所認同的道德。封建的道德沉重地壓在每一位生活在鐵屋子里面的人們身上,他們一旦脫離了這些準則,在社會上就難以走動。男女之間如果沒有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結合,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在社會里很難太得起頭來。一不小心便要落個身敗名裂,更有甚者連命都保不住。魯迅的《離婚》中的主人公愛姑,可以說是魯迅筆下最潑辣,最有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但回想一下,她是用什么來武裝自己的呢?是因為自己家里有六個身強力壯的弟兄和家庭殷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她是三茶六禮定來的,花轎抬來的。反過來說,愛姑的反抗,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在仁義道德的范圍內,是道德所鼓勵的,所允許的。所以,她有那么大的勇氣去反抗。但封建的權威也深深地傷害著她,七大人的一聲:來~~兮,就把她的氣勢給壓住了,再也不敢找小畜生老畜生的晦氣了。總的來說,封建社會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它吃掉你的思想,你的靈魂!當然涓生和子君的微不足道的愛情更加不用說了。
封建思想數千年來,都在沉重地壓制著人們的思想,壓制著人的個性的發展。它不會給你一個小小的空間,讓你去發展。在那些衛道士的眼里,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們為敵了。涓生的失業,說到底一句就是那些衛道士們在壓制著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長的兒子賭友,一定要去添些謠言,設法報告的,添什么謠言?那還不是說涓生和子君違背了封建道德,沒有經過雙方家長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壞社會風氣的了!和她的叔子,她早已經鬧開,至于使他氣憤到不再認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連自己的侄女的不認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子君是個不遵守道德的人。記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時候,尋住所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大半是被托詞拒絕。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人們是看不慣,也看不起那些自把自為的叛逆者的,他們的內心深處只有禮教這兩個字,而沒有愛情兩個字!
(二)涓生和子君他們本身的性格弱點也注定了他們的愛情必定是一個悲劇。
他們兩個人同居之后,他們的性格也隨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生活的壓迫接踵而來,生計斷絕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沒有了,隨即自己的自私、虛偽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脹起來。這樣,他們的愛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脹的心理中慢慢地變質,慢慢地變淡,最后走向了破裂。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教育兒子:要記住,愛情首先意味著對你的愛侶的命運、前途承擔責任……愛,首先意味著獻給,把自己精神力量獻給愛侶,為他(她)締造幸福。愛情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奉獻。但是,涓生他做到了嗎?我想他沒有做到,人的生活的第一著是求生,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著一個人的衣角,那便雖戰士也難于戰斗,只得一同滅亡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咋一看,好象還挺有道理的,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里,我們看上去也是無可厚非的,也會贊同。但是,我們想想,他們所生活是怎樣一個社會?是一個沉滯的吃人的社會。涓生那樣做,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把子君往死里推的表現!一種虛偽的心態!他也知道子君一旦離開了他,回到她父母的家里,她一定會死于那無愛的世界。最后子君死于那無愛的世界里。涓生沒有做到為愛侶奉獻,更沒有盡到對愛情應該負的責任,他想的只是他自己。說句不好聽,是那種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里,他離開了子君,實際上就是把子君送向死亡的盡頭!
(三)、經濟上的困頓,使他們失去了輕松自如的心態,他們的愛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級,生理的需要排在首位,也是最基礎的位置。一個人想在社會有一番建樹,首先應該是解決生存問題,生存的問題解決不了,還談什么其他奮斗?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會里,他們要生存,最起碼的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他們必須解決經濟這個問題才有機會令愛情更加牢固。涓生和子君的愛情雖然都有很深的感情(剛開始的時候)。但是,到最后他們那朵美麗的愛情花朵也是悄然凋落。在除了社會壓逼和他們個人性格特點的缺陷之外,生活的困頓,使他們失去了斗志!我雖然不敢說沒有面包就沒有愛情,但是沒有面包的愛情是難以維持的,難道真的是:有情可以飲水飽嗎?美滿的愛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就像一朵美麗的花朵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在經濟困頓上,涓生和子君那輕松自如的心境沒有了,當涓生被局里開除了的時候,子君的第一反映是:無畏的子君也變了顏色,涓生也只有忙碌在于那求生的道路上,以前的那些輕松心情沒有了,他忙碌在那抄抄寫寫的工作中,由此也和子君產生了矛盾。涓生要一個安靜環境去工作,而子君也為了生活上的一點瑣碎的事情和生活上的拮據而同鄰居爭論不休,致使涓生有了那么的一種感覺:天氣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這樣的生活,愛情會長久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要想戰斗,首先你得不餓著肚子,不至于餓著肚子戰斗,減了銳氣,涓生和子君都具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但是由于經濟陷入了困境,涓生無法在家里靜靜地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去為了生計而忙碌著,他們再也沒有時間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卜生,談泰戈爾,談雪萊,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與交流了。也許他們都忘卻了經濟對他們來說是那么的重要,記得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里面說道: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鮒,急謀升斗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濟權,一面再想辦法。所以,涓生和子君想得到美滿的愛情,得去解決一下自己的經濟問題才行啊。
總的來說,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失敗,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那沉滯的鐵屋子里面,同時他們自身的性格所表現出來的弱點和經濟的困頓也是他們愛情失敗的重要原因。要想得到真正的愛情自由,必須打破那沉滯的鐵屋子,做一個真正的覺醒者,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要餓著肚子戰斗,減了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