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天安城門壯觀雄偉的段落-描寫天安城門壯觀雄偉的段落有哪些
1
我遠遠地看著城市高速路口的那個高大而寬闊的牌坊,牌坊上“X市歡迎您”的那幾個紅色的大字非常醒目。如果是在白天的話,看到的應該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門牌下,有一條條通車的小道,小道組成大道,然后一輛輛車子穿梭其中。相比之下,晚上看到的則更有牌坊的味道。金黃的燈光勾勒出古樸的房屋輪廓,似在用最古樸而典雅的儀容對路上的旅客迎來送往。
對于每一位來到這座城市的初來乍到者來說,我今晚看到的就是我們這座城市給他們的第一張名片。
古時城市有城墻,城墻之上有城門,城門之下有士兵。城門不是全天候開啟,進城出城都要經過守城士兵的檢查。有些作奸犯科的人對于這樣的檢查,可能還會有些害怕。
今天的城市已經沒有了城墻與城門,取而代之的是環城高速公路與下了高速之后進入城市的高速路口。
今天的環城高速公路和古時的城墻何其相似;那么今天的高速路口,就是古時那巍峨的城門。
不知道是不是政府的有意建設,總之這樣的城門我很喜歡。每當遠行返回,當看到熟悉的城市家門時,心里都會倍生起一種回家的溫暖,這種溫暖經由古色古香的牌坊式的現代城門一點綴,立即就把自己感動得不知所以了。
2
小時候家里的門是木質的,整道門除了門上那一個“老鴉嘴”的老式門鎖而外再也沒有任何金屬。這樣的門對小孩來說應該還是比較有防御力的吧!總之我沒踹開過,無論是忘帶鑰匙的剛放學回家的我如何想進家門,而恰好爸爸媽媽又不在家,我也沒有踹過,因為把門踹壞了,肯定是要挨媽媽揍的。
大了以后,漸漸認識到那扇木門在成年人的眼中簡直是如若無物,更何況后來那扇門也上了年紀,變得有些黃,看起來還有些干,就像一個干癟的老頭兒,已經沒有了往日年輕時的那種飽滿與精壯,它是挨不住成年人的一腳的,成年人的一腳就能讓它破一個大大的洞。但是直到搬家時,那扇家門還一直是好好兒的,從未遭遇過任何暴力,因為家里有爸爸。
小時候的早晨我總是不大情愿地背著書包走出家門,因為我覺得讀書,挺累。等到下午放了學,背著書包的我又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家里的門,因為那時媽媽大抵已經開始在家里做好吃的了。
門,小時候的門,或開或關總是充滿了父母的叮嚀與囑咐;充滿了大多數孩子都有的不情愿和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的但有時也會發發牢騷的媽媽親手做的飯菜。
3
北京的深秋時節已經有些冷,我又穿得不太厚,所以不住地活動著腳原地徘徊踩踏,以此來緩解腳上僵硬的感覺。身邊的人大多都在做著類似的動作,于是天安門前的廣場上一片踢踏之聲。
太陽漸漸羞澀地探出頭來,日出的光輝越發令不遠處的天安城門披上了一抹日出的神圣。我想,就是我腳下正踩著的這片土地,曾經有千萬人在這里歡呼,歡呼祖國的成立,歡呼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那個時刻實在是太令人振奮,太令人激動,太令人感慨了,于是得用國旗的日日升降來紀念那個偉大的時刻。
軍人高大的身姿十分颯爽,他們腳下鏗鏘有力,每一步都把大地叩得咚咚地響。國旗在激昂、勇敢、堅毅的國歌中升了起來,像剛剛探出頭來的太陽一樣,是紅的。
我向來有些喜歡歷史,近代歷史離我們不算遙遠,所以總是看得多一些,知道得多一些。看著國旗,歷史長河中的那一個個鮮活的名字又在我腦海里浮現出來,繼而是他們清晰的面孔,繼而是他們那勇者般的不屈的革命身軀,我遙遙地在他們的身影之后對他們說——謝謝你們!
國歌是從小學開始唱的,出了小學校門走進初中校門,學了近代歷史,出了初中校門走入高中,又了解了一些世界歷史,出了高中走進大學,是自己去選擇領略歷史。
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從大學到現在,出一道門就意味著進一道門,門內各有千秋,門內各有世界。還是天安門滄桑恢宏,集數百年歷史底蘊于一身,既宏偉又色彩鮮艷,它以端莊象征著中華大地的儀態威嚴。
一道門,斯得如此,也算是不枉為一“門”了,不知道它還會屹立多久,只愿天佑此門,國祚永昌。
4
這兩天進門出門都很少了,我面的這道暗紅色的普通的木門,既無歷史底蘊更談不上什么氣勢宏偉,但這小小的門是一道規范之門,一道要求之門,一道秩序之門,一道疾病防控之門,門雖不大,但是卻有不小的意義。
門內是我和我的一位同事,他的手里有他喜歡的游戲,我的手里有我喜歡的文字。我們偶爾也會聊聊天,打發打發時間,更多的倒是各自在自己的手上忙碌著各自喜歡的事情。
你看,他又進入游戲之門里,遨游于游戲世界了,而我也打開了一本書,進入了我的文學之門。
門,到底這個世界上有多少門呢?天堂之門是不是雕有天使翅膀的紋飾?地獄之門是不是長了一雙獠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