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方案設計,垃圾分類方案模板
上海推行垃圾分類已近4年,在市民共同努力下,垃圾分類已成為新時尚。去年本市垃圾分類經受住了疫情防控的考驗,隨后分類實效快速恢復,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全國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和超特大城市評價中始終保持前列。
垃圾分類,今后怎么做?記者今天從市綠化市容局獲悉,為更好鞏固垃圾分類實效,上海將打造垃圾分類“上海模式”2.0時代,包括優化調整廢物箱數量、打造精品示范居住區、完成可回收物“滬尚回收”標識更新、建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轉站等。
優化調整廢物箱數量
最近,你回家時有沒有被陌生人詢問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如何?這就是第三方測評的暗訪員。記者獲悉,本市將采用隨機暗查的方式,定期評估、定期通報,抓好居住區和各類單位垃圾分類實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并落實物業法定責任,確保垃圾分類市民參與率、正確率、滿意度維持高位。
針對近期網友關注的部分區域道路廢物箱不足的問題,綠容局表示,已制訂《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2023版)》,按照“與市民出行路徑相匹配、與人流密度相匹配、與精細化管理相匹配”三個原則,動態優化調整全市廢物箱配置數量。據悉,2019年上海全市有公共廢物箱6.2萬個,2022年上半年,全市廢物箱數量削減到3.6萬個,當年底又增加到3.8萬個。綠化部門表示,日常管理中確實發現部分區域存在道路廢物箱偏少現象,將根據新版導則進一步優化。
此外,部分市民反映居住區誤時投放點管理不善。綠容局表示,將以市民需求為出發點,優化“一小區一方案”,合理設置投放時段、按需配比投放容器、加強投放點環境衛生管理、有序安排駁運收運頻次,改善投放環境。
打造“五個一批”示范亮點
今年垃圾分類的另一項重點工作,是打造“五個一批”示范亮點——
首先,按照2022年新頒布的《垃圾房技術要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要求》和以往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管理規范》等技術標準,推動一批老舊破損、功能不健全的生活垃圾房提標改造,打造一批標準化垃圾房。
第二,按照分類管理精細化、投放環境精致化、科技賦能精良化、回收服務精制化、特色亮點精品化的“五精”標準,打造一批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
第三,按照“滬尚回收” 可回收物視覺標識,全面提升可回收物體系整體形象,打造一批“一區一品”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轉站。
第四,在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動物園等場所可回收物精細化分類試點的基礎上,鼓勵各區推進結合區域風貌特色,總結推廣經驗,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精細化分類公共場所示范區域。
第五,整合全市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資源化利用設施等科普資源,融合運用3D云瀏覽等技術,打造一批市民線上線下垃圾分類科普體驗線路。
提升資源化減量化水平
目前,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2年初,本市規劃新增7座濕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其中4座已開工建設,進一步補強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
今年,推進深度資源化。對標綠色低碳、高效利用、資源循環等高質量發展要求,上海將繼續加強探索創新。首先是開展濕垃圾有機質利用、沼渣高值化轉化等技術研究與應用。強化資源化利用產品推廣應用,通過對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累積效應進行監督評價,拓展濕垃圾資源化產品在灘涂土壤改良、林業、綠地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以貫徹落實《上海市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若干規定》為契機,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或模式。
其次,促進全程減量化。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理念。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落實旅游住宿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飲服務業限制使用一次性餐具,快遞、電商等行業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加大綠色包裝推行力度。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