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溫暖的教育者》讀書筆記、《做溫暖的教育者》出版社
來源:【重慶日報網】
10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從10月14日起到10月25日每天中午12點,該校博雅學院中文系萬曼璐副教授做客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以“千古家書”為題,帶領廣大觀眾品讀中國歷史中著名人物的家書,講述他們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現寶貴家風,傳遞穿越時空的溫暖與力量。
萬曼璐做客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央視截圖)。 重慶大學供圖
萬曼璐介紹,由于長期從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研究與教學,她有機會閱讀到許多古人的家書,感受他們與今人并無二致的情感,思考他們的生命體悟,領略他們的人格魅力,“我很想把這些分享給更多的人,這個想法也得到了《百家講壇》欄目組的認可”。這是“千古家書”選題的最初由來。
家書中有很多是父母寫給兒女的,萬曼璐舉例說,尤為典型的是梁啟超給女兒的家書。梁啟超胸懷天下、成就非凡,同時又教子有方,“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是如何進行子女教育的呢?帶著好奇,萬曼璐翻閱了梁啟超寫給家人的幾乎所有現存書信。
重慶大學通識核心課程《文明經典》教材。重慶大學供圖
“在整理過程中,我發現梁啟超從不吝嗇表達他對孩子們的愛,他會給孩子們寫很多信。”萬曼璐發現,梁啟超總是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們交流,給出人生建議,比如長子梁思成性格比較內向,所學的建筑學科也比較專精,梁啟超擔心他越來越狹窄枯燥,于是專門寫信給梁思成,鼓勵他在假期中研究一些中國文史的內容,讓自己豐富起來。在萬曼璐看來,梁啟超家書里的這些觀念和對孩子的態度,對我們當代社會的家庭教育、孩子人格的培養,都有借鑒意義。
對于自己從事的古漢語、古文獻研究,萬曼璐覺得十分有意義。她認為,古書并不是遠離現實生活的“故紙堆”,那些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經典,實際上探索著人類亙古以來所永恒追尋的問題,在今天依然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尤其是中華文明經典,承載著中國古人的智慧和經驗,能幫助我們看清自己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她說。
據悉,為了讓學生多閱讀經典,實施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學生,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重慶大學博雅學院也為全校學生開設了《文明經典》人文通識核心課程。
本文來自【重慶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