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 正文

    童年之秘第25章讀后感悟-童年的秘密第20章讀后感

    蒙臺梭利《童年之秘》 <The secret of childhood>

    閱讀筆記

    的核心:兒童本位,實證精神)

    Child-oriented兒童本位

    positive spirit 實證精神

    1.秩序(玩具或者用具分類擺放,并由孩子自己收回/他們樂于自動收回)

    2.固定時間(3小時一節課,不要多于這個時間)

    3.教室按照孩子情況設置,東西家具合適孩子。掛畫也需要與孩子視平線持平。

    4.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給他合適的小衣櫥讓他自己搭配和選擇穿著,整理并收拾)

    5.項目教學(告訴任務,家長師范后等待,記錄,觀察但是不干預。比如讓他們打掃衛生,洗碗等。讓他自己嘗試)

    6等/重要。(讓孩子等一等。如果家里有兩個孩子,玩具并不一定要買兩套。一個孩子玩耍,如果另一個(后一個想要玩請他等待。)

    成人的世界并不適合兒童成長,比如大的家具,危機四伏。比如幼兒園色彩斑斕孩子感覺緊張局促別扭。柔和的顏色反而會讓兒童安心并自在放松。

    兒童心理發展特點:

    1.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受到兒童敏感性指導(敏感期)

    A,嬰兒的敏感型:

    學會說話表達之前就表現出一種(敏感性),導致初步心里結構。目的是為了獲得某種明確的特性(這種敏感性是暫時的。當這種特性獲得后,這種敏感性就消失(內在本能和敏感性)

    比如:蝴蝶幼蟲對光線的敏感,吃最嫩的葉子(最亮的地方……

    比如:哪些敏感性消失了(比如反射?)

    兒童心理發展是受到兒童敏感性和兒童本能指導的,當外部環境與支配兒童發展的本能相悖時,就會導致他心理的畸變和失調,其結果可能會影響他一生。

    2.兒童有兩重秩序感:一個是外部秩序,一個是內部秩序。

    兒童通過外部物體秩序去認識周圍環境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的存在規律和關系。

    外部秩序:兒童對秩序有天生的敏感性。兒童總是通過外部物體的秩序去認識周圍環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系。

    幼小的兒童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對秩序的熱愛,他希望周圍環境有秩序。雜亂無章讓他不滿心煩意亂。對他來說1東西總應該放在本來的地方,否則他會通過哭或者大叫甚至生病表達他的不滿。

    3.兒童的智力發展最重要的是兒童的內在感知。

    有人認為兒童的智力是慢慢地從外部發展起來的,像一只空瓶子,慢慢裝滿。外部環境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很重要,但兒童的內在感知也很重要。兒童具有一個漸進的敏感期,這個敏感期幾乎持續到五歲,能幫助他從外部環境中獲得驚人的能力。小孩兒從開始時一無所有,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學習,向前發展,都依賴孩子驚人的學習能力。

    第一個,蒙臺梭利發現兒童不是不講秩序,兒童的天性其實是講秩序。比如,很多家長抱怨,孩子愛亂放東西,放完了就忘,大人跟著收拾都收拾不過來,但蒙臺梭利在實踐中發現,在培訓班中,每次孩子們玩完玩具,都會將它們放回原處,整齊地碼好,雖然沒人要求他們這么做。前提是一開始東西就會放在應該放的地方。

    第二個,兒童天然有尊嚴感。很多家長覺得,小孩沒有自尊心,有些毛病怎么批評也改不了,但蒙臺梭利發現,培訓班中的孩子很在意別人的感受,通過反復練習,他們就能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第三個,蒙臺梭利還發現,兒童愛學習,也有自控力,而且兒童的耐心比大人強。我們常說,小孩子三分鐘熱度,做事沒耐心,可蒙臺梭利卻發現,孩子們通常會幾個小時地搭積木,一次次失敗,他們會一次次從頭再來,如果是大人,早就煩了。

    通過大量的實證觀察,蒙臺梭利發現:我們傳統教育試圖培養的許多“優良品質”,比如好奇心、耐心,其實是孩子本來就有的,只要成人們能鼓勵孩子按照他們的天性去發展就足夠了。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的教育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成人在很多方面阻礙了兒童的成長。蒙臺梭利認為,我們應該試著用孩子的視角來看孩子,因為成人的世界與孩子的世界完全不同。

    比如,成人做事有清晰的目的感,比如走路,以不摔倒、走得快為目的,拿杯子,以拿到手、不摔壞為目的,因為這是成人的工作。可孩子的任務完全不同,他的任務是長大,一切行為以長大為目的。

    怎么才能長大?需要一次次訓練,通過挫折來積累經驗,這就需要一種不怕失敗、勇于嘗試新事物的沖動來維持,一旦這個沖動不在了,那么孩子的成長就停止了。所以成人做事往往是沒耐心的,失敗兩三次,就不再嘗試了,可孩子可能會嘗試上百遍、上千遍。

    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貿然干預他們,就會傷害他們的嘗試沖動。比如,很多父母看孩子把手伸向玻璃杯,會不自覺地大喊:“別動那個杯子!”“你看!摔碎了吧!” 這樣,小孩就糊涂了,他也不知道哪些是可以嘗試的、哪些是不可以嘗試的。

    還有一些父母總為孩子代勞,一看孩子要碰玻璃杯,馬上跑過去替孩子拿起來,幫孩子把要做的事完成,其實這和吼孩子的效果是差不多的,父母代勞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暗示:你太笨了,太慢了。這樣孩子也會變得目的導向,長大后做事也會過于追求功利目的。

    具體來說,成人在阻礙兒童成長方面,有三個常見的誤會:

    第一種誤會是:孩子太小,管理不了自己,需要大人的幫助,等他養成了好習慣,大人再給他比較多的空間,會不會有利于他的發展?

    父母說孩子管理不了自己,多是主觀經驗,并沒有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和意見。

    在一般情況下,成人的管理是單向的,只有利于成人,不利于孩子。比如大人讓孩子早點睡覺,只是希望解放出更多自己的時間。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多吃多睡,但是也要意識到,不要強迫孩子過多睡覺和過多地進食。

    成人往往以為,孩子做事沒耐心,也沒有紀律性,必須給“扳”過來。可蒙臺梭利通過辦學發現,兒童做事比成人要專注得多,他們更守紀律。兒童出現不守紀律、缺乏耐心等,是因為他們內心不快活,心理被扭曲,如果大人多一點耐心,給孩子一個舒服的環境,少去干預,那么,他們的心理恢復了健康,自然會守秩序、講衛生、有耐心。

    蒙臺梭利在本書中提出了一個有點夸張的說法:孩子是成人的父母。意思是說,父母不要只想孩子向父母學習,父母也要向孩子學習,孩子們的單純、孩子們的樂觀和專注等等,其實不都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已經不具備的嗎?孩子們能完全超脫于功利之外,他們能從這世界中發現樂趣,可有多少父母能做到這一點呢?

    第二種誤會是:幼兒是一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不抓緊了怎么行呢?

    其實,蒙臺梭利在辦平民學校之前,曾在弱智兒童學校當校長,她發現,許多弱智兒童在智力上根本沒問題,可他們普遍缺乏自信、無法集中精力、喪失學習興趣,換句話說,他們的問題出在心理上,不是出在智力上。在蒙臺梭利的幫助下,很多所謂的弱智兒童修復了心靈創傷,回到普通學校中,反而成了學習尖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喜歡把識字圖片給自己的孩子看,幫助他們識字,家長們盡可能保持耐心地反復講解,可孩子就是記不住,這讓家長們很灰心,懷疑自己孩子智力有問題。其實,這很可能是一種誤會。因為那些識字圖片花花綠綠,對于孩子來說,并非心理營養,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

    在我們的社會中,成人很少意識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蒙臺梭利的建議是,父母與其費盡心機幫助孩子提高智力,不如給孩子一張舒適的床,那樣,孩子將有一個舒適、安心的所在,而當他的內心不再焦慮、恐懼時,他的智力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第三種誤會是:父母應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如果不嚴格教導,改變他身上的種種毛病,孩子就會變壞。

    我們首先要搞明白的是,道德是父母灌輸給給孩子的,還是在孩子的內心中本來就有道德感?事實是,孩子所擁有的道德品質往往是他們的父母所無法比擬的,他們誠實、單純、善意,更重要的是,孩子愿意服從大人,他們愛父母。愛是生命的本能,孩子之所以擁有更多的愛,因為他們的本能更強烈,父母應該保護好孩子的這份愛。

    那么有沒有一種現實的教育可以幫助兒童成長呢?這涉及到兩方面:一是學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師。蒙臺梭利指出了教師真正的任務,那就是教師必須意識到,要幫助一個兒童,就必須給他提供一個能使他自己自由發展的環境。教師要正確處理自己的教育工作,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對待兒童的態度。真正的教師不僅僅是一個不斷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的人,還應該是一個能消除自己內心障礙的人。教育要求教師在精神上做好準備,教師必須時刻反省自己,摒棄專制,消除傲慢和發怒,變得謙遜和慈愛,并牢記自己的使命是去教育兒童,避免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兒童。

    在家庭教育方面,蒙臺梭利認為核心是,成人也應該給孩子一個充分自主、放松的環境,不厭其煩地示范正確的做法,多觀察少教訓,讓孩子真正玩起來。她認為,玩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是通過玩來學習的,孩子玩得不充分,心理就會感到緊張,就會采取其他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緊張感。

    比如,小孩子喜歡吃糖,特別是現在,胖小孩越來越多,其實這些小胖墩很可能是沒玩夠、心理有壓力的產物,在“兒童之家”,蒙臺梭利允許孩子隨便吃糖,別忘了,那些孩子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平時是吃不起糖的,可他們卻對糖表現得毫無興趣。所以,蒙臺梭利的結論是:每個孩子都知道什么對自己有益,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這是本能,他們不需要特別控制,也不需要大人來警告。

    蒙臺梭利發現,在某些錯誤的教育下,許多孩子發生了心理畸變,其中很多畸變還被誤會為聰明、反應快、想象力出眾。這應該引起家長們的警惕。

    蒙臺梭利在書中總結了五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畸變:

    第一種是神游:

    當兒童沒有目的并且隨意漫游時,他們就會處于空虛、發呆和混亂的狀態中。在生活中,家長總是給兒童大量的玩具,鼓勵兒童創造性的想象力,但玩具并不能使兒童在精神上全神貫注,反而使兒童的心理走向“神游”的歧途。“神游”代表了兒童自我的一種潛意識的防御,是逃脫現實壓力的一種方式。

    第二是障礙:

    很多孩子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很好,可進入職場卻屢屢碰壁,不善于溝通、自視太高、不會表達自己。實際上一個心理畸變的兒童會失去對自己心理的控制,也無法充分展現他的智力。這種畸變的心理會讓孩子在自己心里筑起一座高墻,阻礙兒童理解和接受外來的觀念。我們稱之為“心理障礙”。

    有心理障礙的兒童,可能會對某一科目產生抵觸,還可能發展為對老師、學校和其他兒童的抵觸。這種心理障礙可能影響他們一生,比如,許多人討厭數學或者英語,就是一個例子,他們不僅無法學好數學或者英語,而且只要一提到這些科目就會出現一種焦慮和內在障礙。

    第三是依附:

    很多孩子很乖巧,但離不開大人,特別“纏人”,什么事都等大人批準或幫助,富家孩子最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因為父母代勞慣了,讓孩子徹底喪失了主動精神,這也屬于心理畸變。

    第四是權力欲:

    很多孩子從小就體現出較強的權力欲,喜歡發號施令,這在父親去世較早的孩子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從表面上看,他們自尊、好強、自控力強,但人的欲望是不斷在膨脹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人的權力欲很難得到滿足,所以權力欲強的人會感覺痛苦。

    第五個是自卑。

    相比于成人,孩子實在太渺小了,所以他們天生就怕大人,如果大人不斷限制、防御孩子,就會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意義,從而產生深深的自卑心理。

    《童年的秘密》這本書的兩個概念:

    一個是兒童本位,一個是實證精神。

    蒙臺梭利通過她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發現了兒童心理發展的幾個特點:

    第一,兒童心理的發展是受到兒童敏感性的指導的。

    第二,兒童有兩重秩序感,一個是外部秩序,一個是內部秩序。兒童是通過外部物體的秩序去認識他周圍的環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系。

    第三,兒童的智力發展,最重要的是兒童的內在感知。

    對于兒童的秘密,她也有了一系列發現:

    第一,兒童的天性是講秩序。

    第二,兒童天然有尊嚴感。

    第三,兒童愛學習,也有自控力,而且兒童的耐心比大人要強。

    父母、成人需要意識到兒童本能意識的價值,不要輕視孩子,要試著去了解孩子,要像尊重一個成年人一樣去尊重孩子。蒙臺梭利還讓我們認識到,教育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智力成長,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每個家長都應該了解一下蒙臺梭利開啟的現代教育理念,給孩子設計出他們真正需要的空間,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而不是束縛和過多的矯正,并提醒自己“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父母,成人可以向孩子學到很多”。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曰皮全部过程视频免费国产30分钟|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菠萝视频在线完整版| 国产黄大片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 欧美色综合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どきどき小房东| 日韩a级片在线观看| 公交车上驯服冷艳麻麻| 黄色网页免费观看|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三级黄色录像片|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哪个网站可以看毛片| 97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扒丝袜永久网址pisiwa| 亚洲精品短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性猛交xxxxx按摩中国|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男靠女免费视频网站|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88|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男女一进一出抽搐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级片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美女性生活电影| 国产在线观看首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