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當代學校德育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誠信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王營
誠信,是做人的準則;學生教育,育人先育德。河南省教育廳發出通知,在全省大學生、中小學生以及幼兒園兒童中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學生誠信教育要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學生信用評價將與考試招生、學籍管理、學歷頒發、學位授予、評選表彰等“掛鉤”。
通知要求,各地各學校要結合實際,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八個一”主題活動,包括:舉行一次“國旗下講誠信”主題教育活動;舉行一次誠信承諾儀式,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從學習、考試、生活小事、為人處世等方面集體莊嚴承諾;開展一次誠信宣誓活動;開展一次誠信經典誦讀活動;講一次誠信小故事;征集一個誠信案例;舉行一次“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為主題的班隊會,充分開展誠信大討論;開展一次誠信征文活動。
誠信,這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人人都知道,誠信是一種美德,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是促進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當今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盡管這一美德在許多人身還時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在許多人心目中,誠信已變成一種多余的奢望,考試作弊、論文代寫、虛假宣傳廣告……許多觸目驚心的事實讓人相信這樣一種現實——誠信的人時常被騙,老實人經常吃虧,“誠實”、“老實”已變成貶義詞,幾乎與“傻子”同義。
《論語》中,孔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在社會上立足。就好像大車上沒有輗,小車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么行走呢?孔子告訴我們,誠實守信是立業之本,一個人在社會上行走,如果不具備誠信的美德,將寸步難行。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讀本》曾引用過這樣一則歷史故事: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誘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實則失道寡助。
教育肩負著培養學生美好品德的光榮使命,誠信教育理應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為了將來學生能在社會上立身行走,學校要幫助學生“系好人生第一顆紐扣”,教育學生忠誠老實,不講假話,不歪曲事實,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光明磊落,處事實在;遵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義務,從而贏得別人的信任。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人只有誠實、不說謊、信守諾言,才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如果經常說謊,就像“狼來了”故事中的小孩一樣,會讓人覺得你的話不可靠,到你想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那時就后悔莫及了。
河南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將誠信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教學全過程,學生信用評價將與考試招生、學籍管理、學歷頒發、學位授與、評選表彰等“掛鉤”。相信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誠信的種子必將在青少年心中開花結果,并成為促進他們人生和事業走向成功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