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給我們的愛情啟示、傷逝給我們的思考
《傷逝》是魯迅的一篇愛情小說,小說中的女孩——子君與涓生兩人真心相愛,在沖破束縛之后,兩人便走到了一起。但是,兩人在一起并不是故事的結局,只是故事的開始。就像人們所說的'相愛容易相處難',愛情是美好的,但是當人們回歸現實生活之后,也不得不再面對生活中的瑣事。
無論是在婚姻生活中,還是人們的愛情生活中,兩個人的相處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人們往往不能理性的對待,就如同魯迅小說中的子君與涓生。子君與涓生之所以沒有走到最后,與他們兩人的性格、社會環境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對情侶或是夫妻,想要走到最后,他們之間對感情的經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社會環境、經濟狀況、兩個人的思想變化等都會影響他們的感情是否能夠繼續下去。
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結合小說對子君與涓生愛情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社會里,子君與涓生之間屬于自由戀愛,當然也受到了家人的反對。子君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要與涓生在一起,也因此與家庭決裂。子君選擇了與涓生在一起,這種思想無疑是開放的,但是子君內心其實有很多地方還是受著舊思想的影響。
小說開篇當中,魯迅便曾這樣寫過子君:
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里彌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壁上就釘著一張銅板的雪萊半身像,是從雜志上裁下來的,是他的最美的一張像。當我指給她看時,她卻只草草一看,便低了頭,似乎不好意思了。這些地方,子君就大概還未脫盡舊思想的束縛......
子君脫離自己的家庭、舍棄一切只是為了與涓生的愛情,單是這份勇氣便可以看出子君對涓生的愛。當時的社會,也少有女孩會這樣做。因為與家人鬧翻之后,不僅會背負著不孝的罵名,就連熟悉的親友也會對自己指指點點。子君作為一個女孩,她卻愿意為愛付出,忍受這一系列的后果。
每個人都有婚戀自由的權利,子君便是抱著愛情不該受家庭影響的宗旨,逃離了家庭與涓生過上了二人世界??梢哉f,子君為了愛情,已經放棄了親情。子君這樣的新思想也并無不妥,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另一半的權利。
在舊社會,盲婚啞嫁所導致的形婚不少,子君這樣堅守自由戀愛的思想也是非常進步的。我們也可以看出子君也曾是一個崇尚婚戀自由的人,也可以看出子君對涓生的愛。
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那些相戀多年的人突然就分開了,而那些在一起一兩年的人卻大多都快速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相信那些在一起多年的人,并不是不愛對方了,而是很多時候兩個人習慣了雙方的相處模式,便不'更新,生長,創造'。涓生是這樣對子君說的:
這是真的,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我和子君說起這,她也領會地點點頭。
小說中子君與涓生熱戀的時候,兩人都有著進步的思想,他們從家庭談到文學,無話不談。子君對于涓生所說的這些話,不知是否真的是明白了涓生所要表達的意思。一個沒有什么野心的女孩子,也是很容易滿足的,而子君便是這樣的女孩。當她與涓生在一起之后,她便以為自己已經解決了人生大事,也不再提升自己。
后來的子君,因為家庭瑣事而漸漸將心思放到了家務以及自己所飼養的小動物身上。子君不再讀書,也少有與涓生暢談。在涓生眼里,子君顯然是變了。涓生喜歡的,是那個能夠與自己談天說地,不斷用書本充實自己的子君,而不是這個一心只有家務、與房東吵架的庸俗女子。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上進的,妻子當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最好的。子君在收獲與涓生之間的愛情之后,便一心操持家務,不再是以前崇尚自由的那個女孩了。其實作為女孩,我們也應該不斷學習、從各方面提升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所進步、保持自身的魅力。
如果說,一個男的回到家里,每天聽到的都是妻子講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或是重復地講述著每天的生活流程,這樣是非常容易讓人厭倦的。如果說夫妻雙方能夠為生活注入新的樂趣、新的思維,那么生活才不會那么乏味。
雖然涓生將自己愛情需要更新的思想表達給了子君,但是子君卻早已沉迷在二人世界里,她可能明白涓生的意思,但是卻沒有辦法改變現狀。子君在家里過著家庭主婦般的生活,她所接觸的也只有那些生活瑣事。這也是涓生逐漸失去對子君的愛的原因之一。
涓生是愛過子君的,就如同魯迅所描寫的,他喜歡與子君聊天,甚至為了子君也失去了一些朋友。在涓生眼里,子君是勇敢地,子君為他所做的一切他也都看在眼里。面對子君的改變,涓生是痛苦的,然而涓生自己又何嘗沒有改變呢?在這段失敗的感情中,涓生也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倘若涓生能夠與子君表明自己的想法,說明他希望子君能夠繼續讀書、開闊眼界,能夠與自己談天說地,可能也不會與子君走到無話可說的地步。涓生自身一直在尋求新的出路,這也就與陷入舊思想——出嫁從夫的子君思想有所沖擊。再加上兩人之間缺乏溝通,涓生對子君的愛也所剩無幾。
小說中的涓生是缺乏擔當與責任心的。倘若與我們真心相愛的人,放棄了家庭與我們在一起,相信我們必定會好好珍惜這份感情。而涓生呢?子君為了他犧牲了不少,但是涓生對子君卻不夠包容,也沒有做好兩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其實子君當時應該是早已把涓生當成了自己的一切,而且從未想過涓生會對她說'我已經不愛你了'。對于當時沒有工作、沒有家人陪伴的子君來說,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而這都是涓生為了擺脫現狀、為了尋找新出路的所為!
為什么說涓生缺乏擔當呢?因為他明知子君會陷入家務中,沒有幫工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當然也有子君自身的一部分原因。涓生卻將一切的不順心都歸結于子君,以為離開子君,便能夠擁有新生活。
涓生無疑是自私的,他甚至沒有為子君考慮過,子君離開他以后該怎么辦!如果涓生能夠勇敢地承擔起責任,能夠及時與子君溝通、解決與子君之間的問題,可能子君也不會在回家后不久便去世了。
《傷逝》這一小說中,整個社會環境是不倡導自由戀愛的。涓生因為與子君在一起而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經濟來源。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之下,子君與涓生的愛情并不容易,他們所遭受的困難是時代所至,單憑他們個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
'貧賤夫妻百事哀'并不無道理,當愛情面臨經濟壓力的時候,也更容易讓兩個相愛的人相互不滿。涓生雖然一直說缺個幫工來料理家務,這樣也能使子君得到解放,而涓生卻一直沒有能力搬出租住的房子,也沒有請幫工的經濟能力!子君也從未想過要出去工作,幫涓生減輕經濟負擔。
子君身處舊社會,當時的女性也也少有外出工作的。子君受到舊社會思想的影響,覺得賺錢養家是男人的事情,因此才會理所當然地在家中料理家務。社會環境與經濟壓力給這對戀人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而子君與涓生也未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
在我們當今社會,男女平等、戀愛也是自由的。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全職媽媽,常常聽到那些丈夫們說妻子不賺錢養家,不知自己的辛苦的例子。其實作為全職媽媽,她們也不比在外工作的丈夫輕松。就像涓生不理解子君為什么會在家務上花費那么多時間一樣。
在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女性也應該要有自己能夠獨立的能力。全職媽媽們雖然值得尊重,但是也應該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不能夠與時代和社會脫節。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落伍、被人看輕。
魯迅《傷逝》中的子君和涓生兩人之所以會分開,與社會環境、兩人的觀念、以及外在的經濟壓力等都有關系。一段感情開始時,大家都是想要有好的結果,但是感情的經營也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情侶或是夫妻之間經常溝通交流、共同進步,才能夠讓這份感情持久或是升溫。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文章內容了,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見解,謝謝大家!
注:文章中部分內容引用魯迅《傷逝》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