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自查報告的寫作技巧_三公經費專項檢查報告
三公經費是指政府部門人員在因公出國(境)、公務車購置及運行、公務接待過程中使用的財政經費。
三公經費是公職人員在履行職責及辦理委托代理事項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三公經費是財政預算支出的核心部分,若管理不善容易引發黨政機關的公費旅游、公車消費、公款吃喝等不良行為,所以一直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熱點。三公經費作為公職人員履職的必要手段,其使用應該接受委托人的監督。
一、三公經費審計風險
近年來,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公務用車改革,實行社會化實物供給或政府集中派車方式,取消一般公用用車,公開拍賣,適度補貼交通費用,車輛購置實行政府采購公開招標;推廣公務消費卡,公務接待采取定點飯店,控制用餐和住宿接待標準,減少陪餐人數,超標準購車和公款旅游、向企業攤派等違規行為得到遏制,公務接待費有所下降,但同城吃請、公車私用現象仍然存在。
新修訂的《預算法》和原《預算法》相比,刪除了有關預算外資金的內容,明確指出“政府的全部收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增強了預算的剛性和約束力;細化了預算支出內容,“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支出按其功能分類分為類、款、項,按其經濟性質分類分為類、款”;政府統一會計制度為不同部門、單位進行比較提供了可能;政府會計實行“雙基礎核算”,編制綜合財務報告,加強社會監督,為社會審計開展三公經費審計提供了基礎條件。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首先,社會審計在政府職能部門和事業單位面前本身就是弱勢群體,而且社會審計是委托審計,審計范圍[各類審計方法案例報告模板關注公眾號內審網可查閱獲取,內審網注]不能延伸到附屬單位。其次,部門、單位三公經費無管理制度,或者沒有細化,審批流入形式,內控制度不健全,賬務處理不規范,內部控制不嚴、損失浪費。再次,政府會計 “雙基礎核算”就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和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雙基”并存,同時運行,相互補充。
不僅反映預算執行情況,而且反映政府財務狀況。政府合并財務報表業務活動費用中上級部門的“對企業補助費用”、“項目支出”與附屬單位的“上級補助收入”等項目抵消,有可能掩蓋部門、單位在附屬單位或二級機構列支。再次之,權責發生制的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收入不僅包括財政撥款預算收入,還包括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租金收入,相應地,預算支出還包括事業支出、經營支出、上繳上級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這樣,可能將三公經費混入其他科目列支,譬如,將日常公用經費擠入項目支出;將接待上級費用沖抵上級補助收入、將公務接待費列入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然后到附屬單位報帳;將公務接待費列入經營支出,通過租金收入報賬。最后,由于權責發生制的運用,將前任領導增大三公經費支出,推遲到下期確認。
二、三公經費審計內容和重點
(一)真實性審計
一是關注三公經費支出的預算編制是否合規、科學、合理,調整變動的審批程序是否規范。
二是關注三公經費決算報表對三公經費的反映是否符合實際,有無將三公經費通過分拆列入項目經費,有無規避“三公經費”的開支數字過大而轉移到其他科目。
三是關注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租金收入,對這些收入支出內容需要進行仔細核查。
(二)合法性的審計
一是關注部門、單位有無將出國出境、公車購置與運行以及公款吃喝費用轉移至附屬單位列支。譬如有的單位將其他經費撥入到附屬單位,再通過附屬單位列支部門、單位出國、旅游等費用。
二是關注政府部門、單位車輛購置、因公出國(境)、業務接待是否符合規定的審批手續,車輛購置和使用是否存在超編超標超范圍。
三是審查發票支出內容及附件的明細程度,保證大額支出發票的真實、完整和合法。
(三)績效性的審計
一是審查支出是否為本部門業務活動所必需,是否產生了應有的管理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否有利于履行政府職能,達到履職目標,如出國(境)費用方面,預定目的是否達到,考察報告和評估反映的結果是否真實有效。
三是是否滿足公務需求情況。三公經費并非越少越好,而是要使政府能夠有效地履行職責為目標。譬如,檢查公務用車運行費用定額標準執行,單車油耗、修理費用節約超支情況,公務考察是否合理。
三公經費審計的重點是:
三公經費發生的依據是否與公務活動有關,審批手續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政策法規要求。三公經費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檢查預算編制是否符合預算法規定,內容是否細化,是否存在追加預算經費,預算調整是否規范,是否存在以辦公費、業務費名義,變相追加三公經費預算;三公經費預算執行程序是否合法,決算與預算是否相符,差異多少?有無超預算、無預算,有無虛開發票,轉移、掩蓋三公經費,帳外列支。
所以,我們開展三公經費審計的目標,必須以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為中心,基于交易或事項的實質,以預算支出核算的實際費用為依據,同時要考慮可持續性,避免單一收付實現制思維陷阱,還要關注“業務活動費用”、“管理費用”、“經營費用”與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經費及項目支出的差異,實現三公經費支出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三公經費審計程序與方法
獲取部門、單位年度決算報表,年初批準的預算方案以及以后經批準的調整預算,首先進行分析性程序:一是將部門、單位的三公經費決算數與預算數(含調整追加數)進行對比,看差異金額,進一步查找原因;二是將部門、單位三公經費支出數與與往年同期數據進行對比,進一步查找原因;三是將本部門、單位三公經費與同系統、同類型、同行業的其他地區、或本地區類似部門、單位三公經費支出進行對比,分析本部門、單位的業務范圍和項目資金使用,檢查是否存在隱瞞收入、轉移三公經費;是否存在變通項目,化解三公經費;是否存在分拆三公經費,隱匿于項目經費。
其次是檢查會計記賬憑證及原始憑證,對三公經費進行檢查核實:
(一)因公出國(境)經費
出國考察經費應根據部門、單位級別和工作性質不同,確定其審計的內容和重點。縣級及縣級以下單位,出國費用相對較少,有的單位甚至沒有出國費用,而是國內各種名目的學習考查費用和異地會議費,因此,這里的出國(境)經費,可以理解為包括基層出境(出縣境、省境)的廣義概念。
檢查方法:首先獲取部門、單位因公出國(境)經費預算控制數和年度因公出國(境)經費明細賬。
其次將年度因公出國(境)實際支出經費總額與財政部門下達的預算控制指標比較,可能發現出國(境)在附屬單位或二級機構列支的線索。
再次,檢查公務出國(境)是否有上級部門批準文件,出國(境)事由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以培訓學習、會議考察為名組織干部職工外出觀光旅游問題;是否存在以招商引資、考察項目為名出去觀光旅游等情況。
再次之,檢查因公出國(境)經費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日常公用經費列支情況,除了要檢查出國(境)經費類、款外,還要檢查項目支出科目,以及日常公用經費”差旅費“、”培訓費“、“辦公費“、“業務費“明細科目,看是否存在混入其他科目列支,甚至可以延伸到資產負債表,檢查其他應付款明細中是否存在旅行社,檢查是否通過其他應付款將出國(境)經費掛帳。
最后檢查出國(境)經費后附的憑證及發票,國外(或境外)很難取得發票證據,通過付匯憑證、形式發票等輔助證據,檢查分析檢查出國(境)的合理性、真實性。通過出國(境)考察評估報告,檢查出國(境)考察的成果及必要性。
(二)公務接待費
首先索取部門、單位公務接待費預算控制數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明細賬,并將公務接待費實際支出數與預算控制數進行比較,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明確檢查重點和方向。
其次,查看辦公室提供的公務接待清單,與公務接待費明細帳核對,檢查有無公務接待而帳面未做反映,或者帳面有反映卻未列入接待清單的人員。
再次,檢查是否存在超范圍、超標準列支公務接待費問題,是否存在將公務接待費隱身于其他科目的情況,除了關注公務接待費明細科目外,還要重點關注項目支出,日常公用經費中的“會議費”、業務費中的“招商引資費用”、其他商品服務支出中的“汽車修理”費。
再次之,檢查經營收入、租金收入和經營支出,檢查有無利用門面出租收入,沖抵公務接待費;檢查[各類審計方法案例報告模板關注公眾號內審網可查閱獲取,內審網注]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和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科目,檢查有無在附屬單位和二級機構或臨時機構報銷公務接待費,轉移公務接待費;檢查非獨立核算的食堂帳目,看是否存在列支煙酒及招待費,是否以其他名義列支補助;檢查資產負債表,檢查有無從代收代付的款項中列支公務接待費。
最后,檢查公務接待費后附原始票據是否有經手人、領導的簽字,是否有原始菜單和飯店餐飲發票,查看有無土特產、提貨券的開支;查看菜單中有無山珍燕鮑,有無高檔煙酒;查看有無所、,高檔餐飲消費場所的開具的大額發票,是否有贈送紀念禮品和土特產品。
(三)公用車購置及運行費
首先,獲取部門、單位公務用車定編數量和車輛登記明細表,取得汽車行駛證,檢查部門、單位實際擁有車輛數量,檢查是否存在違規超編超標配車,分析車輛超編及車輛配置超標的原因。
其次,檢查日常公用經費支出中的差旅費和人員經費中的交通補貼,檢查有無既領取公務交通補貼,又違規使用公務用車的現象。
再次,查看相關憑證,檢查車輛采購、保險、車輛維修是否實行政府采購,是否定點維修,維修發票中相關資料是否與所購車輛相符,是否有未登記的車輛的維修費。審查燃油費支出是否根據行駛里程來考核油耗,有無派車單,出車事由是否合理。
再次,檢查車輛費用總額,考核單臺車輛費用支出標準,分析公務用車費用支出是否合理,評估公務用車運行成本是否高于社會用車運行成本,查找差異原因。
最后,審查大額維修開支,關注是否有理賠保險,理賠保險收入是否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