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雪很美的詩句,形容雪很美的詩句常見句子
下雪了,最適合讀雪的詩詞。
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溫柔而又寫意;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飛落軒轅臺”,浪漫而又奔放;
高駢的“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詩意而唯美;
……
這幾句詠雪詩都是境界闊大的詞句,事實上,還有很多如詩如畫的小詩,沒有寫雪之闊大,讀來卻讓人耳目一新。
不信,你也來讀一讀。
月照一天雪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更鼓聲,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吹燈入睡發現房間更加明亮,原來是月光與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間顯得更加明亮。
這首詩描繪一幅了夜深人靜,但更鼓聲聲,吹燈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詩簡潔曉暢、清新可喜。夜之靜,雪之明,詩人孑然一人夜中賞雪景,感受獨特。
在冬日為數不多的溫柔里,盼雪落人間,煙火清閑。
夜深知雪重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古往今來,寫雪的名作數不勝數, 而白居易的這首小詩,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
全詩從觸覺、視覺、聽覺三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結尾句以有聲襯托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雋永清新,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詩人徹夜無眠的孤寂也表露無遺。
在浪漫的十二月,寒風吹散枝頭的落葉,天空綻放的雪花,溫柔了整個世界。
三月雪連夜
嘲三月十八日雪
唐·溫庭筠
三月雪連夜,未應傷物華。
只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
暮春三月一連下了幾夜的大雪,應當還未有煞春天的美景。只因春色即將逝去,就讓我留在枝頭妝點梨花的盛開吧!
暮春三月,天降大雪,溫庭筠別出心裁,說:春天要走了,花兒落了,雪為了留住春天,于是,落在枝頭,扮成梨花開放。
雪也舍不得春天,更舍不得這明媚的人間。
梅開漢水濱
江濱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開花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寒冷中忽見梅花一樹,梅花盛開在漢水之濱。沒想到春色花開早,卻懷疑是仙女佩明珠。
因寒梅開于漢水之濱,而比之弄珠仙女,又巧妙,又貼合。
凌寒而開的梅花,猶如佳人一般,屹立在晶瑩的雪中,氣度高華,人人向往。
散關三尺雪
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唐·李商隱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我就要到劍外任職路途很遙遠,沒有家你再也不能給我寄寒衣。大散關的皚皚白雪足有三尺厚,往事如夢回想昔日為我弄織機。
這是一首行役詩,在悼傷之情中,又包孕著行役的艱辛、路途的坎坷、傷別的愁緒、仕途蹭蹬的感嘆等復雜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豐富深沉的感情內容,可見李商隱高度凝煉的藝術工力。
冬天的夜晚,吹著風,落著雨,生一爐火,慢慢想你。
積雪浮云端
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皚皚白雪好似與天上的浮云相連。雪后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傍晚時分,城中又添了幾分積寒。
王士禛在《漁洋詩話》卷上里,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并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之作。詩中的霽色、陰嶺等詞烘托出了詩題中余字的精神。
漫漫隆冬,和初雪重逢,祈愿舊疾痊愈,你我常樂長安。
獨釣寒江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深冬時節,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大雪封山,天地之間皆是白茫茫的一片。柳宗元自比為漁翁,不懼寒冷,振定自若地釣魚。
當他不懼風雪之時,才顯得更出眾。因為勇敢,所以出眾。
今來花似雪
別詩二首·其一
南北朝·范云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上次離去時,雪像花一樣地飄落,如今再度前來,花開得像雪一般的白艷。這兩句詩是感嘆相聚太短,離別太長,每次分手后總要經過許久才能相見。
一“雪”一“花”,是一冷一暖的對照,暗中又與一“昔”一“今”、一“去”(分別)一“來”(相逢)相勾連,從昔到今,從去到來,經歷一個怎樣的冷暖變化啊,不知這段日子朋友們是否都好,詩人在感慨每次一別總是經過許多歲月。
人間的風,來來回回地吹,寒冷的冬,去了又回,離去的人啊,什么時候會回來呢?
荒郊昨夜雪
早行遇雪
唐·石召
荒郊昨夜雪,羸馬又須行。
四顧無人跡,雞鳴第一聲。
昨天晚上,荒郊下了一夜的雪。馬兒羸弱了,但是,還是要堅持趕路。詩人向四處望去,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人活動的形跡,只聽到雞叫了一聲。
下雪了,又要上路,周圍沒有人跡,只有雞聲相伴。
于很多人來說,雪是浪漫,可是,對于旅行在外的人來說,雪是催家的音符。
寒冬歲末,流年輾轉,愿世事無牽絆,余生有味是清歡。
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暮色蒼茫的時候,大雪紛飛,山風呼呼。詩人站在茅屋前面,回首來路,只覺蒼山肅穆,山路迢迢,日色昏暗,終于松了一口氣,在暮色降臨之前,找到一處茅屋,可以安身,可以休息。
那場雪,那座山,那間茅屋,那道柴門,那個風雪歸人,還有那條家犬,無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雪封山時,有一處房屋可供休憩,安頓靈魂,已經足夠溫暖。
人說,晴天適合相見,雪天適合想念。越織越密的雪,是來提醒我,再沒有你,任晨鐘暮鼓,這清冷的城,往后余生我終將獨行。
人說,沒有愛的人,身邊縱然熱鬧蜂擁,終是寂寞不去,有愛的人,天涯浪跡,穿風踏雪,卻從不曾孤獨。
有雪的日子里,孤獨也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