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基本原則有哪些、課題研究的原則有哪些
作為邯鄲勞動教育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我與工作室成員參與省級課題《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評價策略的研究》研究工作,在課程研究的初期,我們曾深受困惑。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從實驗校課程建設的層面建立課程體系,制定各年級活動項目和課程目標,讓教師在整齊劃一的頂層架構下,有序開展課程評價研究。我們預想“體系—課程—評價—策略”的研究路徑會讓實驗教師的課程評價研究少走彎路、縮短周期。但是現實層面,由于勞動學科特點,課程發展依存于每所學校的現實情境,有很多不確定性,沒有行動研究之前,很難抓住其內在規律。
勞動課程本身不似其他學科那樣有固定教材,沒有固定的課程組織原則,它的實踐性、情境依賴性決定了勞動教育課程與評價研究也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我們嘗試著先實踐,積累豐富的實踐樣本,然后分析樣本,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出“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才是符合勞動教育課程特點的現實研究路徑。為此,我們課題組經歷了“模仿—裂變—生成”的研究過程。
第一個層次,模仿。由于前期實驗校對勞動課程的理念及特點存在諸多模糊認識,加上沒有現成教材,教師又多是兼職的,對如何開發課程資源、教什么,怎么教,教師心存疑惑。經多次調研,我們先確定研發一至六年級勞動主題項目。一方面借鑒外省市編制的勞動方面的教材;另一方面教師根據各自學??蚨ǖ捻椖糠秶?,結合年級特點,從學校、社會等生活資源中篩選素材,將任務分解到不同年級,開發實施勞動課程,填充項目框架,進行整合和重構,確定課程資源項目。為廣大教師提供免費課程“教材”資源,給廣大教師提供課程實施的“拐杖”和“路標”。這個起步階段,我們的課程資源開發非?!盁狒[”,最多的時候,開發了92個主題項目,雖然這些課程良莠不齊,但是我們不排斥這種熱鬧,不妨把勞動教育課程先當作一個“筐”,先“動起來”“立起來”,再“跳出來”。
第二個層次,裂變。我們指導實驗校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我們走進每所學校,找亮點,深挖掘,每個主題項目積累了一定的課程群之后,課題組采用個案研究法,對已有課程樣本進行分析、甄別、去蕪存菁,將主題項目重新排隊、梳理歸納,豐富為課程體系圖譜。探索編輯的校本教材,一方面給實驗校勞動課程教師提供了教學的參照,幫助大家“前行”;另一方面,也給實驗校的勞動課程評價提供了評價的抓手。老師們在自己的實踐中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拓展、豐富自己的內容。
第三個層次,生成。各學校根據實踐研究提煉的課程圖譜,制定各年級勞動教育評價規劃書和階段性研究目標,有計劃地制定課程評價、開發深度課程評價方式與標準,深度研究課程評價策略。評價是激發學生勞動興趣,了解學生成長、診斷課程效果的重要依據。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評價機制,才能激發學生勞動興趣,記錄學生勞動體驗、展示學生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價值體認。
在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要圍繞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積極進行思考和創新,為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認真尋找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應該是教師的成長和提高,這也是開展教育科研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復興區嶺南小學 孫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