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簡介30字_化石形成過程4個階段
對以農耕起家的中國來說,土地就像母親,養育著廣大華夏兒女。但你知道,土壤是怎么來的嗎?土壤里又藏著哪些你不知道的神奇生命呢?
看完今天這篇分享,你就能找到其中答案。說不定,還能為你在親子社交場合中,提供不少談資(社交貨幣)哦。
在現存的已知土壤里,最早的古土壤,也就是化石土壤,可以追溯到20億年前,遠在植物出現之前。其中,非洲和澳大利亞的一些土壤可以追溯到1億44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
不同的土壤千差萬別,但大體而言,他們都是一種混合物,固態物質和孔隙各占一半。土壤里的固態物質主要是小石塊和有機物(死的活的都有),而孔隙呢,也并不是空的,而是以不同比例充滿了水和氣體。
土壤的起點,是裸露的基巖。這些基巖因風化而受到侵蝕,產生了更小的碎片,積聚在表面。
這里順便科普一下關于巖石的風化是如何形成的:當巖石受到風、雨、冰雹等襲擊時,加上因為周期性的冰凍和融解而變得脆弱易碎時,就會發生風化。
此外,巖石還會被雨水中的化學物質侵蝕,這些化學物中會溶解巖石中的一些礦物質,裸露的巖石會被分泌腐蝕酸的細菌其他微生物占據。另外,地衣和藻類對巖石的物理附著也會產生強大的腐蝕因素,這都是巖石會受到的生物風化作用。
尤其在成熟的土壤中,生物風化會更嚴重。
無脊椎動物、真菌和細菌的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會積聚在土壤顆粒之間,而滲入土壤的雨水又會溶解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土壤中的有機物還產生了其他的酸性物質。再加上土壤自身具備的類似海綿的作用,讓它在降雨之后延長了下方巖石保持濕潤的時間,從而讓土壤的化學風化可以持續得更久。
就這樣,微生物們開啟了土壤的有機化,地衣和藻類利用微生物留下的有機物質一點一點覆蓋巖石。
當這些有機物積聚得足夠多,蠕蟲和節肢動物這些較大的生物就會搬進來,并在挖掘洞穴的過程中,把有機物質和礦物顆粒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孔隙空間。
同時,蠕蟲分泌的粘液還能將這些東西粘在一起,并固定下來。
自此,一塊土壤就誕生了。
聽到這里,你明白了為什么老人常說,有蚯蚓的土壤通常都是肥沃的土了嗎?所以,如果以后你和你家寶貝見到蚯蚓的時候,要好好保護它們哦。
隨著土壤變厚變成熟,就可能開始出現分化,頂上的是表層土,底部是下層土,里面充滿各種生命。
你知道嗎?據資料顯示:僅1克土壤可能就含有1億個細菌和古細菌、1000萬個病毒和1000個真菌。這些數據讓你很驚訝吧?
說個可能讓你更驚訝的事實:根據聯合國的說法,在你看這篇文章的同時,我們正在以每分鐘30個足球場的速度失去肥沃的表土!!
要知道,土壤對人類的生存繁衍是如此重要!我們95%的食物是從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土壤中包含的碳是整個大氣層的3倍,若需更新換代,需要至少成千上萬年!
不知道你在聽完這些數字后,能感受到多種樹木植被、多保護土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嗎?
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哦!
關注我,每天成長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