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的替代品_滴滴打車 替代
“自從國內網約車APP的興起,網約車行業的戰火從未熄滅。”
大概在四年前空姐的順風車事件起,網約車市場也曾經出現過短暫的空窗期,當時不僅導致用戶的大量減少還令到整個行業都需要整改。事后,日子還沒過多久,當大家都認為自主權還在滴滴身上時,就在7月份的時候,滴滴被審查掀起的巨浪,震動整個網約車行業,最后“神壇”就此跌落。
回顧滴滴出行的“輝煌成就”,可以看到滴滴一直保持在90%的市場占有率,雖然從中誕生了不少的競爭對手,但其市場占有率依然可以保持在80%以上,在境內的活躍用戶數為3.77億,活躍司機數高達1300萬人,行業霸主地位無法動搖。
在新用戶注冊暫停的基礎上和 APP 被下架后的滴滴情況就開始“不容樂觀”。參與搶奪蛋糕的名單就變得更多了,除了美團打車、曹操出行和T3出行這些企業外,陸陸續續還有100多家中小平臺也來參戰,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竟然是“圍剿”滴滴。
無可否認的是,目前暫時沒人能阻擋網約車平臺的熱情,在人口量大和用戶需求高的情況下,打車出行就顯得相當吃香,再加上平臺軟件上的優惠政策活動,這個無疑就是他們最有機會動搖滴滴市場份額的時刻。
最終,在8月的“網約車平臺數據傳輸情況”上看,滴滴出行的訂單量較上個月下降了21.1%,市場流失率越來越高,相信大家都會疑惑,之前用戶數量如此龐大的滴滴出行APP,訂單都流去了哪里?
網約車APP的激烈競爭
時至今天,相信還有很多人認為能爭奪“一哥”位置的是首汽約車、曹操出行以及T3出行等,根據數據顯示,目前高德的訂單量在400-500萬徘徊,它確實是一匹意想不到的黑馬。高德已經是一款日活過億的App,用戶僅需打開地圖搜索一下目的地,僅需按下打車選項即可完成,便利的操作也促使了客戶的下單。但根據相關人士稱,高德依靠聚合模式和免抽傭,背后有超過100家供應商,訂單數量的準確性存在疑問。
隨后在9月的最后一天,T3出行公布了其最新成績單,日訂單峰值達到200萬單,目前呼聲最高的美團打車還在積極招聘人員當中,可以看出,每一家平臺都在積極“備戰”當中。
受到滴滴出行APP下架的影響,市場突然釋放出龐大的訂單,沖擊著幾乎所有網約車平臺,隨著訂單的增長同時,拉攏司機也成為了這場競爭中一個重要的戰略之一。當然,司機們都希望獲得更高的收入和更細致的運營,根據一份數據顯示,美團打車的司機活躍度在滴滴下架的第一周里暴增了2倍多,但是到了第三周、第四周司機活躍度便開始下降。可以從側面反應出,其他的網約車平臺也在相應推出政策來拉攏網約車司機,這場爭奪戰不單單是在用戶拉新的層面上這么簡單。
可以說,在滴滴沉默了數百天的時間里,現今的網約車競爭與當年的網約車大戰不同,通過資本驅動市場,以“補貼燒錢”的方式打贏市場份額,目前市場更傾向于多元化,在充滿了未知與可能下,最后鹿死誰手誰也不知道。
國家對網約車的監管
滴滴的離開并不是“閉關修煉”這么簡單。從滴滴事件開始,隨后對網約車平臺進行了嚴查。“平臺持證經營,車輛持證載客,司機持證上崗”這些是針對網約車合規化運營的明確要求,隨后在今年的8月份,在廣州、上海、天津等地的主管部門先后約談了各大網約車平臺公司,針對網約車平臺不得采取大幅度降價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行為,以及嚴禁向未取得網約車駕駛員證的人員派發車輛訂單等相關政策。
交通運輸部門就明確規定,對各平臺要規定網約車的合規化工作方案,針對多家網約車平臺公司約談,提出今年年底前,車輛、駕駛員合規化工作的具體目標,同時要對36個中心城市的情況進行逐月通報,加大城市的合規化監管力度。
針對監管部門的整改內容,缸哥認為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可能實際情況與條例的匹配程度有點難度,盡管“一刀切”可以快捷地解決問題,但是有可能打破市場的平衡,例如大幅度降價這個點上,目前很多中大型網頁車平臺為了搶奪份額,都紛紛獻出了“優惠券”這招,但是對于一些小型的網頁車平臺來說,資金方面肯定沒那么充裕,也就很容易被淘汰,導致留下來的只有大企業,缺少了競爭,最終可能導致整個行業缺乏了生氣,進步空間就大大減少,缸哥覺得可以先試點運行的方法開展,最后方法可行后再全國范圍內加以復制。
網約車不僅僅是“有輛車就行”
“只要有個車,不管你有沒有營運資質,有身份證、駕駛證,就可以在一些平臺注冊跑網約車”,這句話是缸哥前幾年聽到的。的確,不少平臺為了做大規模都在“搶資源”,缸哥也試過接過某網約車平臺一個電話,只需你下班的時候順路接下單搭乘客,你就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勵,若然還能介紹司機加入,還會有“介紹費”。
當然,自從市交通運輸局全力整頓下,凡是未能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或線上提供服務車輛與線下實際提供服務車輛不一致的,將處以10000元罰款后,網約車的監管規范了許多。在公平競爭下,網約車的服務態度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在最近這段時間里,很多網約車平臺就打造出與眾不同的服務體系。例如車內放置飲料和幫客戶拿行李;又例如某些平臺打出了“15項金牌服務標準”來吸引更多消費者。無一例外,他們正在追求的是“性量比”而不是“性價比”,想留存消費者,不但要網約車平臺努力擴展運營車輛,還要提供高品質的運營服務,正是這些懂得滿足了消費者的核心訴求的網約車運營商,才能走在了行業的最前列。
總結
目前滴滴最后的審查結果還是一個未知之數,在面對未來的網約車市場有著太多的可能,如今各個平臺的競爭還在繼續,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滴滴能重歸”戰場“,它一定不再是一家獨大,各個平臺公平競爭才是大勢所趨,我們未來的網約車出行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整個行業才能持續往美好的方向發展。那有一個疑問就是,到了那個時候,網約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會如何,誰又會是行業的“一哥”?歡迎留下你的觀點。